上半年山东经济形势怎么看?下半年怎么干?大众日报推出两篇重磅解读

2021-08-11 09:44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阅读 (101345) 扫描到手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当前山东经济形势怎么看?下一步经济工作怎么干?大众日报连续推出“当前山东经济形势观察”两篇报道,全面、辩证、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强调做好当前及下步工作,要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努力化“忧”为“机”,为今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半年成绩单背后的奋进密码

——当前山东经济形势观察(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又一个禾谷成熟、满地金黄的收获季节即将到来。

“十四五”开局之年,走完上半程的山东经济,呈现出持续“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显著特征:无论是同比增长,还是两年平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等指标,都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新经济快速成长,“四新”经济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6%。

面对持续演变的全球疫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制约“六稳”“六保”突出问题,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见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持续用好动能转换这把“金钥匙”

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歌尔光学产业园项目正在打造引领前沿发展的高端增强现实产业基地……创新动力不断外溢,今年上半年潍坊市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6%,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

去年在受到疫情冲击后,制造业大市潍坊正稳健复苏。其中,6月份全市36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00.1亿元、利润31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9%、54.4%。

窥一域而知全局。

今年上半年,山东生产总值为38906.35亿元,同比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6.1%。从近两年平均增速看,与2016-2019年四年平均增速相比,当前山东重点领域主要指标均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

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扎实促进“六稳”“六保”落地,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全面提升“四进”攻坚督导服务水平,协调解决突出问题6118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390个年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88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8252个,技改投资增长23%,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523家、总数居全国第三……今年,山东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固本培元,稳定预期,推动经济在持续复苏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经济稳中加固的同时,经济质量效益的提升更加令人欣喜。

在菏泽高新区,总投资17.5亿元的山东步长制药中药现代化集成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组装,项目以高端智能装备为基础,实现药品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年可加工各类中药材3.85万吨,年产值达72亿元。从当初的几家传统药企,到多家高科技药企、产业园齐头并进,如今的菏泽生物医药产业拥有了一批先进技术成果,打造了一批优质产品,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

“受疫情影响,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谁的高附加值产业多,谁的经济增速就比较快。”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郑世林说,山东这几年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比较快,新动能成长是经济稳中提质的关键因素。

山东既有的资源型、重化工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一直是“心头之痛”。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表示,山东是转型中国的经典缩影,在整个世界的增长引擎都将实现革命性转换之际,大家都很关注山东能否突出重围,凤凰涅槃。

只有先做好“去”的文章,甩掉低端产能的“坛坛罐罐”,才能把“笼子”腾出来,让优质资源向高端产业和项目集中,为培育新动能释放空间。

2017年以来山东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关停化工企业2300多家,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今年上半年,山东又压减粗钢产能1840万吨、电解铝产能321万吨,淘汰落后炼油产能2201万吨。

除旧才好布新。山东突出重大项目拉动作用,今年推出了12929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数据显示,山东“四新”经济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6%,占全部投资比重近5成。与之相佐证的是,高端工业快速增长,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5%,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0%。

“经济发展实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而新旧动能转换,正是打开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那把‘金钥匙’。”省政府研究室宏观处处长徐俊青认为。

“内外兼修”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时隔两年,今年7月,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再掀合作热潮。两天时间,共签约重点外资项目96个,投资总额118.5亿美元、合同外资50.2亿美元。无论是签约项目数还是投资额,都比第一届峰会有了较大增长。

放眼全省,上半年,山东外贸外资成绩单领跑全国:进出口增长42.2%,增幅高于全国15.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5%,增幅列全国利用外资前六大省市首位。

在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看来,山东既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区域,位于“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又地处环渤海经济区,与日韩等国地缘相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山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疫情是最大变量,也蕴藏着巨大机遇。“正是由于山东充分发挥工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抢抓机遇、化危为机,才能实现外贸逆势增长。”郑世林长期关注山东对外开放,他发现,与前些年相比,这两年山东开放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正迎头赶上先进省份。

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稳外贸稳外资“32条”、高水平利用外资“20条”、落实RCEP先期行动计划等推动外资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创新举办重点外商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深化山东与港澳台合作推进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加快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开局之年的山东,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关键举措接连出台,在高能级开放平台创新引领下,重大经贸活动的溢出效应和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持续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呈现新气象。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8月2日,济南市企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服务中心统筹全市企业服务事务“一口办理”,实现涉企服务集成化、标准化、专业化。就在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公布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济南强势跻身营商环境便利度全国前十城,是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突破行动,省属国企改革重组成效加快显现,“一业一证”扩大至50个行业,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形成创新成果110多项……“上半年山东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密切相关。”付保宗说。

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保持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良好势头,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山东高质量发展全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山东着眼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发布两批次共43项“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重点民生项目清单,众多实事好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赢得广泛点赞和支持。

全省11270个县级以上示范标准村卫生室,配备了重点人群智慧随访设备和康复理疗设备;全省1698个项目“交地即办证”,405个项目“验收即办证”,259个项目“交房即办证”,极大解决了群众办证难问题……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新年伊始,山东第一批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印发实施,46项惠及国计民生的“真金白银”举措引来社会高度关注。随后,3月底发布第二批49项政策清单,5月底发布第三批25项政策清单。

“黄金政策”发挥出“黄金效应”。不到半年时间,3批120项政策包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260亿元,成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引擎。

政策落实到位了,市场主体稳住了,民生也就有保障了。上半年,山东城镇新增就业63.9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4元,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4%;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05,比上年同期降低0.09。

开局之年,山东织密安全网、筑好安全墙、守牢安全底线,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播种5993.2万亩,单产440.0公斤/亩,总产2637.2万吨,上半年山东夏粮各项数据再创新高;“烟花”来袭,全省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民携手战“汛”;持续完善疫情防控政策体系,全力推进疫苗接种……

着墨绿色,为开局之年的高质量发展绘就浓重底色。

黄海滔滔,碧波荡漾。今年3月山东开工建设的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半岛南3号项目,已于近期具备了送电条件。这一台台高耸入云的“海上大风扇”生产出的清洁电能,将输入到齐鲁大地的千家万户、万千工厂。

作为能源消费占全国近十分之一的东部经济大省,山东能源转型发展与节能减排成效,直接关乎全国低碳经济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山东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办法、能耗“双控”工作总体方案;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41.2%……

“坚定不移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扎实推进‘四减四增’,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山东正向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加速前进。”徐俊青表示。

站在“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之上,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苦干实干 化忧为机

——当前山东经济形势观察(下)

“十四五”开局之年已经进入下半程,立足经济新方位,下半年工作怎么干?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科学研判经济形势,山东明确发展思路:把握好“三个新”,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以八大发展战略为支撑,聚焦“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巩固经济向上向好态势,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好中有忧、忧中有机,以系统思维化忧为机——

“学会一手撑伞,一手干活”

“十四五”开局半年,山东经济逆风破浪,稳健开局,经济发展实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正处于发展“黄金期”。

经济总量稳居前列、经济增速稳健恢复、结构转换稳步推进——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用三个“稳”,概括上半年山东经济。

经济持续恢复态势良好,但还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基于此,权威人士对山东当前经济形势概括为“好中有忧、忧中有机,要全力化忧为机。”

8月8日,全封闭管理的龙口市民活动中心项目现场,进场务工人员佩戴口罩,经过测体温、查健康码、实名登记等程序后,有序进入场地施工。近日,烟台发生本土疫情后,政府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下沉企业生产、项目施工一线,帮助设置核酸检测采样点,保障疫情防控物资,指导做好防控工作,确保正常生产运营。

“面对疫情演变的不确定,科学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说,加快高质量发展要从“无疫状态”向“适应疫情长期存在”转变。“打个比方,过去是无疫状态、‘晴天’环境,可以放开手脚干活,今后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雨天’环境,必须‘一手撑伞,一手干活’。”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新业态、新模式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青岛征和工业是一家从事各类链传动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和疫情蔓延双重影响下,缺乏数字化经验、方案可行性差等成了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接入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后,原本72小时才能下线的产品最快只用10小时,良品率提升到99.5%。

“山东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为产业链重构提供了抢占先机的条件。”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福一说。

陆海兼备、联通南北,山东发展条件得天独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这是山东忧中寻机、化忧为机的底气和保障。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郑世林表示,要把各个战略结合起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比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相结合。

重大战略拓展广阔空间,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劲引擎,改革开放注入强大动力,基础夯实给予有力支撑,作风转变提供重要保障……准确把握发展环境新变化新挑战,山东经济在恢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少,但潜力更大、优势更多,有条件在上半年良好势头基础上,巩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成果。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经济创新性和韧性——

“既为企业划好警戒线,也要提供导航灯”

“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 这既是管长远的,又是当前紧迫的任务。

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山东的着眼点在于,一方面要强化科技创新,同时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今年以来,歌尔股份有限公司TWS(真无线蓝牙耳机)和VR/AR(虚拟/增强现实设备)的出货量节节攀升,企业在这两种产品市场尚未爆发时,就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如今迎来发展风口,歌尔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61亿元—17.96亿元,同比增长100%—130%。

临沂激光科技产业园内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正拔地而起。以2019年引进的奔腾激光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为龙头,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延伸产业链,园内企业就近配套、互融互利、共同发展的生态格局正在形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费洪平注意到,近年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一个鲜明特色,是培育领航型企业、集聚协同配套的中小企业,营造“既有参天大树、又有森林,既有灌木、又有小草”的优良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群。

“山东正在产业基础雄厚、比较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9个重点产业、42条产业链中推行‘链长制’,这项工作应持续抓好,牵引带动全产业链优化提升。”费洪平说。

紧紧依靠创新发展,开局之年迈出新步伐。4月27日,齐鲁一号和齐鲁四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抓住“齐鲁卫星星座”建设机遇,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又研制建设高精度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眼下这一创新成果已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正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现实,用好近几年动能转换腾出的部分能耗、排放空间,在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是当前的又一工作重点。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目标,要把‘三个坚决’作为关键举措。”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栋说,我省将一体谋划落实“三个坚决”和“两高”行业项目管控举措,不搞“一刀切”“急就章”,既为企业发展划出“警戒线”,又为企业转型变革、创新发展提供“导航灯”。

省政府研究室宏观处处长徐俊青认为,山东下半年要下大力气培育一批科技型领航企业,推进“氢进万家”“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能够带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整体提升。

8月4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太平片区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内,零碳未来生活社区项目正式开工。以此为标志,这里正加快“近零碳”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区建设。

“十三五”时期,山东万元GDP能耗从0.63吨标准煤降至0.57吨,超额完成国家能耗“双控”任务。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看到,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整体处于压力叠加、负重爬坡的关键期,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

加快编制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计划、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行动计划;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一业一策”推进有序达峰……

“绿色低碳发展,当前该打的仗要坚决打好,该降的要降到位,也要注意纠正运动式‘减碳’,避免‘一刀切’下的停产限产。”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余东华说。

服务大局、融入大局,畅通双循环——

“实干苦干,打破堵点痛点难点”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自觉把本地区工作纳入全局中统筹考虑和谋划。

立足于双循环的新局,重新审视自己“农业大省、制造业大省、实体经济大省”的优势,山东清醒地认识到,融入国内市场,嵌入全球产业链条,畅通经济双循环,实干苦干打破堵点、痛点、难点是关键。

8月12日零时,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将迎来正式通航时间。未来可满足年旅客承载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0万吨,飞机起降29.8万架次的使用需求。

畅通交通动脉,提升区域流通效率,作为山东首座4F级国际机场,该机场的启用意义重大。前不久,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到2025年全省高铁营业及在建里程达到44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到10000公里……“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未来图景令人向往。

7月21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明确要求,下半年要持续做好“扩强稳”三篇文章。提质增量扩大消费,按照“四个一批”强投资,着力稳外贸稳外资,都是不断巩固强化超大国内市场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硬任务。

便利店、菜市场、早餐店、维修店、健身店……出了社区门,15分钟就能满足这些需求。3月29日,山东“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十四五”时期,山东将打造更多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便民生活圈,一站式满足居民生活和服务消费需求。

全力推进8000多个工业技改项目尽快投产见效,1600多个集中开工项目加快工程进度,1300多个专项债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培育一批省级跨境电商平台、产业园和公共海外仓,一国一策拓展“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市场;办好RCEP区域、日本、韩国进口博览会……一个个即将付之行动的实践,将成为山东畅通“双循环”的重要保障。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根本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通过深入实施省属国企混改三年计划,山东省属国企活力不断释放,上半年资产、收入、利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表示,在健全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上持续发力,建立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监督机制,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市场主体活不起来,经济就活不起来。面对疫情反复、逆全球化等大环境带来的挑战,山东要迎难而上、以‘变’应‘忧’,开拓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余东华说,要通过改革加快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

下半年,山东将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国资平台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优化政策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此,省委已作出部署,要抓紧抓实,务求取得新突破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