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观察 | “最高空的战争”:对标世界先进航空城 一窥胶东机场未来的模样!
风口财经记者 石冰冰
对于1988年之前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来说,跨国公司总部尚未在这里聚集,全世界70%的鲜花也没有在这里流转,机场周边仍以农田为主。1988年后,经过系统性规划建设的史基浦航空城,如今已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
年均旅客吞吐量超过6300万人次、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航班降落或离开、500多家跨国公司总部在这里聚集、临空经济区内形成八大产业集群——这里已成为阿姆斯特丹乃至荷兰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机场带来的人口流量和产业迁移,正为城市乃至区域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驱动力,并且日益成为区域竞争的新赛道。近日,山东首座4F级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已正式投入运营,它无疑将为青岛城市能级的跃升增添重要砝码。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临空经济的发展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通过对国外典型航空城发展经验的剖析,可以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建设提供借鉴,在这些先行者的脚步中,我们也将一窥胶东国际机场未来的模样。
(本文图片来源:孟达 摄)
精准定位,打造竞争优势
如今,机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基础设施。以机场为圆心的关联产业,依据对机场的依赖程度形成圈层空间布局,建设航空城发展临空经济,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中,区域定位是航空城发展的重要前提,它关系到整个航空城的发展未来,以及所能达到的目标。
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航空城,是世界上第一个经过系统性规划建设的航空城,它向全球推广了“航空城”理念。
对于史基浦航空城来说,如今的成绩离不开荷兰政府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的规划和定位。1988年荷兰政府制定的《国家规划与发展报告(第4版)》中,明确了史基浦机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中心地位,它的战略目标是成为欧洲配送中心、荷兰物流集散地。
在史基浦航空城规划建设之前,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仅为1200万人次,货运量为85万吨,机场沿线的产业布局以农业为主,机场的产业吸附能力弱,经济特征并不明显。随着机场的扩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能力不断上升,与之相对应的航空运输服务业、物流业等都得到较快的发展,物流园区、商业园区和产业园区日趋完善。
如今,国家战略定位引领下的史基浦航空城,已成为“欧洲商业界的神经中枢”,这里聚集了2000多家国际公司,500多家跨国公司的总部,还形成了物流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时装产业、信息技术与高科技产业等八大产业集群,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此汇聚。
纵观全球航空城,每个航空城都有着自己特有的发展经验,但精准的区域定位是航空城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
韩国仁川航空城通过建立发达国家水平的企业活动环境,引进大量的外资企业,利用海空联运优势,成为了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商务中心;迪拜世界中心航空城,依托特色自由贸易区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了临空经济区的空港联动性,成为洲际配置资源的中心;美国孟菲斯国际机场,利用地处纽约、芝加哥、迈阿密等城市中间的优越位置和交通便利优势发展航空货运中转,如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货运机场。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定位是“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
青岛地处东北亚战略要地、坐拥诸多优势资源,胶东国际机场位于国内航线网络和东北亚航线网络的中枢节点区域,作为内陆城市与东北亚及其他地区进出中国的“空中便捷通道”,未来胶东国际机场将成为面向日韩地区门户机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枢纽。
产城融合,城市与航空城相辅相成
当机场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航班起降场所的理念,它便长出万千生机,带动整个区域或城市经济实现螺旋式上升。
对于机场来说,真正融入一个城市,产城融合发展是关键。“临空经济的发展绝不是一个空港,而是以港促产、以港建城、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表示。
以美国亚特兰大航空城的发展路径为例。亚特兰大是传统工业城市,城市商业功能较弱,但航空城抓住机场客流70%为中转客流的枢纽优势,重点发展会议会展、商务办公和旅游服务业,打造了国际会展中心、高端酒店、购物中心等功能业态为众多工业制造商服务,成为亚特兰大城市交流展示的重要窗口,弥补作为传统工业城市的功能缺陷,崛起成为新兴工商业城市。
从韩国仁川航空城的发展中,我们能看到通过产城融合、联动首都经济圈,迅速实现城市地位提升的先进经验。
韩国依托仁川航空城建立了经济自由区,由松岛、永宗岛、青罗3个区域形成了“金三角”,十几年的时间里,仁川经济自由区主要通过三件事完成了蜕变:
一是导入松岛科技园、设置永宗医学中心、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功能业态,高科技、保税物流、自贸、医疗健康、旅游、商务办公等功能综合发展;二是构筑与首尔的紧密联系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网,建设机场铁路、跨海大桥、高速铁路等立体交通网络;三是各项服务配套完善,产城融合发展,机场新市镇、金融会议服务平台等配套完备,将生态智慧的信息技术等产业功能融入城市,将松岛新城打造成智慧城市。
如今,仁川经济自由区已成为韩国服务产业的核心城市,从过去的航空、物流枢纽成长为新的韩国经济增长极。
胶东国际机场,值得期待
透过世界先进航空城看产业布局、看经济发展、看政府的运作,史基浦航空城、亚特兰大航空城、仁川经济自由区等都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和标杆价值。尽管目前胶东国际机场刚刚正式运营,但是在临空经济的赛道上,青岛已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机场做大做强的显著标志,首先是“量”的提升。从史基浦航空城的发展历程来看,借助机场扩建的契机,实现了旅客和货邮吞吐量的上升。伴随着旅客和货邮吞吐量的提升,机场产业吸附能力和临空经济增长极不断显现,机场周边区域产业类型,也逐步由第一产业、航空运输服务业转向航空物流业、航空维修业,再到高科技研发产业、总部经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胶东国际机场的正式运营,无疑将为胶东临空经济区乃至青岛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对外开放提供重要契机。
根据规划,到2025年,胶东国际机场一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可以预见,随着旅客和货邮吞吐量的上升,胶东国际机场产业的吸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机场经济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航空物流产业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胶州市新签约物流项目22个,总投资31亿元;新开工物流项目10个,总投资47亿元。截至目前,胶州市注册物流企业2000余家,已运营重点仓储企业22家,仓储总面积约170万平方米,京东物流“亚洲一号”青岛智慧物流项目、中国外运(上合)智慧物流园、新加坡丰树(上合)物流园等国内外知名物流巨头纷纷落地胶州。
据悉,胶东临空经济区聚焦航空保障、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制造等三大航空服务业,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科创研发等四大临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会展商务、金融贸易、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四大临空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未来,与航空相关的产业必将在胶州集聚、扎根,在临空经济支撑条件稳定、形成科学的产业圈层布局后,整个胶东临空经济区的内生动力将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一个机场对于一个地区或者城市的发展有着向阳的驱动力,作为交通大枢纽的胶东国际机场,利好不止于青岛,整个胶东经济圈也将迎来重大发展契机。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处于山东半岛“日照—威海—潍坊”T型结构的中心位置,伴随着胶东国际机场的启用,胶东五市的联系将进一步紧密,这也将更好地发挥青岛在胶东经济圈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以机场为支点撬动青岛城市能级跃升,为胶东经济圈乃至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蓄力新势能。
胶东国际机场的未来,值得所有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