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丨鼓励创新在崂山系列述评②新破局:战略北进 全域突破

2021-08-15 22:0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909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打破旧局面,开创新格局,创新总是与破局联袂而行。

翻看崂山区地图,东部是崂山风景区,一片自然山海之美,四季游客不断;南部楼宇林立,一片经济繁荣之美,金融精英熙来攘往。两相结合,透着一股“和谐共生”的美。

但在崂山人看来,这种“美”显露出崂山区亦城亦乡,二元制结构明显的特点。2019年以来,崂山区在打法上破局,以深刻的忧患意识主动跳出“舒适区”,强势开启“战略北进”,踏上再次创业的新征程。

2020年,被崂山区委确定为再次创业的开局之年。崂山区委书记孙海生表示,“要拿出开局就是冲刺的劲头,全面拉开崂山再次创业的大框架。我们的落实抓手,就是开启‘战略北进’。”

2021年3月,崂山区“围绕目标抓落实、再次创业开新局”动员大会召开。崂山区委书记孙海生在会上反复强调“坚持抓重点、带全局,拿出务实高效的突破之举,奋力开创崂山再次创业新局面”。

善于刀刃向内,勇于深化制度创新,结果就会立竿见影,在创新的机制和氛围中,方法一定比困难多,只要去想,大胆去做,总会开创出一条条新路。

当鼓励创新的打法如星星之火一样,在崂山区如燎原之势铺陈开来时,便掀起了一场深层次变革。思维决定着想法,想法支配着行动,行动最终推动着一场场破局与创新。

比如,青岛市首例落实的“拿地即拿证”项目,就发生在崂山,该项目总用时5个工作日,刷新了全省记录,比深圳市同类项目平均时限缩短一半以上,“崂山速度”领先全国。

战略北进重点项目——歌尔青岛科技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

1 顶层设计,战略北进

崂山区为什么需要向北挺进?这是打法上的破局和创新,为崂山全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蓝图。

从地图上看,崂山区的形状恰似张开两翼的鹏鸟,城市中心区主要集中在南部一翼——金家岭街道等沿海一线,经过多年的开发,区域的土地资源已寸土寸金,接近饱和,如何实现中心带动两翼,寻求统筹推进之路,一直是崂山区发展探索的重点。

答案就在其向北舒展的一“翼”上,此处以乡村为主,与城区的产业布局呈割裂之势。两相对照下,崂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亟待破局,“北进”可以说是实现城区发展扩容的一条必由之路。

2020年,崂山区开启“战略北进”,实施“七大行动”,加快建设开放创新宜业怡居的山海品质新城。

“战略北进”的实质是南提北进、全域统筹,根本指向是破解崂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向北突破中韩、北宅、王哥庄街道的发展层级,向南提升金家岭、沙子口街道的发展品质,把资金和资源投放到补短板、强弱项、抓突破、促提升上,构建全域统筹、联动发展、质效齐升的新格局。

为此,崂山区明确方向,破题“战略北进”,必须强化重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2020年,崂山区新组建海尔、海信、歌尔、东华软件等10个重点项目专班,完成山东能源研究院、微电子产业园等6个重点项目征迁,推动项目新开工107个、新竣工投产40个,为“北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2021年3月2日上午,崂山区“围绕目标抓落实、再次创业开新局”动员大会在区行政大厦召开。在崂山区委书记孙海生看来,创新是崂山的传统和基因,2021年,将是崂山创新生态质变的一年。

今年,崂山区将推动“战略北进”实现新突破,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结合社区换届选举结果和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情况,再启动一批新的村改项目,确保改出新空间、新业态、新生活。树立强烈的“产城融合”的意识,依托14大重点项目专班,加快推动军科院等项目的签约落地,加快推动中科曙光、歌尔产业园、东华软件、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项目的建设,再打造一批产城融合的标杆。

在此次动员大会上可以悉知,今年崂山区将推动东华软件产业园、海尔云谷二期等30个项目加快建设,实现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智扬科技产业园等30个项目竣工投用,推动90个固投项目新纳统、29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新开工,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24亿元,确保全区GDP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2 鼓励创新,崂山担当

2020年盛夏,崂山区委主要领导与上海盒马鲜生总部的交流对话,引发了崂山干部的深邃思考:面对一线城市宽容审慎的服务姿态,面对创新型企业“轻装上阵”的迫切心声,面对日益激烈的新一轮城市竞赛,崂山,该如何赢得先机、优势和未来?

强烈的忧患意识,激荡起解放思想的头脑风暴,一项项务实之举,全面吹响“鼓励创新”的进军号角!带着这份思考,崂山区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鼓励创新在崂山”大讨论。

这是崂山区鼓励长效创新的破局之举,并结出了硕果。

2020年10月,崂山区印发《关于健全鼓励创新长效机制的意见》,在顶层设计里层面明确鼓励创新专门意见和鼓励创新20条,条条奔着全国一流、省市领先;形成制度创新清单247项、问题突破清单243项,项项聚焦企业难点痛点、所求所盼。

“意见”要求打造开放创新的营商环境,更加深入地读懂企业、读懂企业家,健全鼓励创新的长效机制,让鼓励企业创新、宽容审慎监管、为担当者担当在崂山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为实施崂山再次创业、服务省市发展大局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在基本原则方面,“意见”从政府监管、服务和企业家创新多方面予以鼓励创新,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体现当政者的担当。

首先是坚持宽容审慎监管。坚持用市场的逻辑、发展的眼光看待新经济,建立健全适应新经济发展的监管机制,大力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当路标不当路障,踩油门不踩刹车。

其次是突出开放创新导向。坚持用开放创新倒逼改革,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以规则、规制、管理等为主的制度型开放新机制。坚持从企业需求出发,优化政务服务,强化公务人员“公共事务服务者”的角色意识,企业的痛点在哪里,政府的创新就跟进到哪里,真正做到让企业舒服、让企业家舒服。

第三是厚植鼓励创新文化。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社会风尚,对企业家创新改革中的新业态实行宽容审慎的态度,使“让子弹飞一会儿”成为一种常态。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对干部改革创新探索中的失误错误予以合理“容错”,让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3 机制突破,崂山速度

顶层设计指明创新方向,破局之路就在脚下,崂山各部门解放思想,推行创新工作思难模式,攻坚克难,开辟出一条条新路。

尤其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涉及部门多,手续耗时长,是“放管服”改革的“硬骨头”、“深水区”,崂山区自然资源局积极探索审批服务新模式,形成“策划先行、并联协同、容缺受理、拿地拿证”的集成式审批模式,将过去耗时数月的审批流程压缩为短短几日,创出“崂山速度”。

2020年9月,青岛祥源湾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在崂山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拿到了“沙港湾项目P1地块”的土地证。该项目总用时5个工作日,成为青岛市首例落实的“拿地即拿证”项目,刷新了全省国有建设用地常规项目“拿地即拿证”的记录,比深圳市同类项目平均时限缩短一半以上,“崂山速度”领先全国。

此后,微电子产业园、海尔学校、海尔云谷配套学校、东华软件副中心产业园、11号线零换乘等项目以同样的方式拿到不动产权证书。盈峰项目、汉河安置区等一批项目也已列入“拿地即拿证”行列,崂山区“拿地即拿证”模式步入常态化。其中,海尔学校项目更是联合区审批局做到了“拿地即开工”,工作释放乘法效应。

服务审批最高实现提速90%,对比深圳、上海等城市,不仅实现了速度上领先,而且做到了政策上普适,这让项目快速落地成为了可能,它结束了工程建设项目从递交划拨决定书到相关材料的审核、意见书的出具、拿证开工,长达数月的“项目长跑史”,实现项目“拿地即拿证”平均2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突破,极大提高了项目的登记速度,实现了审批环节“瘦身”、审批时间“缩水”、审批效能“提速”,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按下快进键。

截至目前,崂山区产业、民生项目土地100%实现“拿地即拿证”。创新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避免快车道入口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降低创新制度执行风险,用清风擦亮崂山的金字招牌。

从零到正无穷,在短短不到1年的时间,“拿地即拿证”改革创新工作释放出了亮眼的“乘法效应”,为促进全区产业项目尽早开工、尽早建成、尽快投产、尽快达产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效节省企业拿地成本,使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4 扫楼扫街,创新突破

招商引资确实能引来好企业,但或许还有另外一种思路,自己片区里也有高成长企业等待被发现。

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崂山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区委主要领导结合企业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扫楼扫街”工作。

对此,崂山区发展改革局深入思考、认真研究,聚焦全区GDP和固定资产投资既有存量、潜在增量的深度挖掘,制定了《崂山区“扫楼扫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工作对象,建立了工作机制,组织18个行业主管部门、5个街道和5个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扎实开展“扫楼扫街”工作,全力解决经济工作中存在的“跑冒滴漏”问题,保障全区经济指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挖潜纳统企业方面,围绕“准四上企业”,建立“区行政审批局和崂山税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街道→区统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街道→区发展改革局”信息提供、挖潜梳理、核实把关、培育纳统、汇总通报的工作闭环流程。挖潜纳统项目方面,围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立“固投项目责任单位→区统计局→区发展改革局”摸排、核实、汇总的工作闭环流程。

同时,建立目录清单,深入挖潜纳统,明确了各行业“四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督促各部门、街道通过数据库查询、拉网式筛选和实地走访等各种形式,摸清各自行业底数,确定“扫楼扫街”目录清单,有针对性的开展“扫楼扫街”工作。

明确了各行业“四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督促各部门、街道通过数据库查询、拉网式筛选和实地走访等各种形式,摸清各自行业底数,确定“扫楼扫街”目录清单,有针对性的开展“扫楼扫街”工作。在此基础上,针对尚未达规升限临界企业、拟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加强跟踪监测;针对即将达标的企业和即将实施的项目,严格按照入库流程的要求,提早将需要提供的资料一次性告知企业、项目,引导督促达标后即申报入库;针对大型企业收购子公司及规下可纳统企业,鼓励将外地子公司回迁,争取在崂山区纳统;针对在崂山区经营,未在崂山区注册的企业,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在崂山区注册。

2020年,崂山区通过“扫楼扫街”累计挖潜企业285家,完成纳统183家;累计挖潜固投项目144个,完成纳统130个,当年完成投资61.3亿元,占固投总量的18.9%。其中,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工商登记数据库筛选出广告企业644家,个体工商户78家,梳理出11家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作为重点挖潜对象,2020年完成纳统8家,广告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84.6%。

今年上半年,累计挖潜企业222家,完成月度纳统3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88.2%;累计挖潜项目145个,完成纳统53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9.3%。

当前,崂山走上再次创业路,面对种种难关险隘,全区上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旗帜鲜明鼓励创新,更大力度激活企业、做活市场、搞活干部队伍,再造崂山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让鼓励企业创新、宽容审慎监管、为担当者担当在崂山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为实施崂山再次创业、服务省市发展大局提供强大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