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86岁老人剪报剪出“百科全书”,千余“版面”见证青岛发展
半岛全媒体记者 华敬方
在即墨区通济街道永和花园社区居住着一名86岁的老人,他的名字叫黄继良,是一名老党员。从1990年起,他几乎每天都会坚持剪报,收集10余种报纸,根据不同类型的主题,编排成一张张“专刊”。30年的时间,他编排了1000余个版面,其中包括自然、历史、人文、社科等几十余个种类。黄继良偏爱《半岛都市报》,“专注青岛,全面又立体。”他从《半岛都市报》中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剪报素材,也收集了《半岛都市报》历年来的诸多特刊,他尤其喜欢《人文青岛》版块,收集了厚厚一沓。
临近退休,黄继良发现“娱乐”新方式
时间回到1990年,黄继良还有两年的时间即将退休,忙碌了一辈子的他,得以有时间放慢生活的节奏。黄继良是一名老教师,在课程较少的那一段时间里,他利用闲暇时间大量阅读各类报纸。
黄继良发现,报纸不仅是包含了时事政治类新闻,更有他感兴趣的自然、历史、人文、社科等诸多类型的文章,对黄继良而言,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报纸中,有他想要学习的知识。
从那以后,黄继良开始阅读各种类型的报刊,时间一长,他发现,同一个选题,不同的报纸都会进行不同角度的报道。如何围绕着一个主题,收集所有的素材?黄继良总结出了一个剪报后重新拼成全新版面的方法。用黄继良自己的话说:剪报,是一种积累资料,汲取知识的好方法,既能增长才干,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充实生活,又能陶冶情操、广泛交友、发挥余热,可谓双手剪出“百科全书”,获益匪浅,其乐无穷。
黄继良在阅读收藏的《半岛都市报》人文青岛专栏
根据主题编排千余个版面
在黄继良家中,有一间专门存放报纸的房间,纸箱、皮箱、柜子,装的全是不同类型的报纸,一旁的一张书桌,摆放着尺子、剪刀、胶水和一副老花镜,这是黄继良的工作台。床上,一沓一沓的四开纸大小的剪报,这个房间,有空隙的地方,基本都堆满了报纸,走在房间里,都需要小心翼翼。
黄继良向记者展示他编排的版面,有鹤山、田横岛、古港金口、崂山等青岛市各景点详细介绍的专刊,有千年古城的各类人文专刊,有百年青岛的各类老照片专刊,也有现代活力新青岛的时尚专刊。
翻阅一张张老人裁剪、排版制作的“专刊”,每一张都主题鲜明,编排专业,每一张都是一个故事、一个大事件、一个大项目、一个兴趣爱好……每一张都要从近10种报纸中收集素材,每一张的完成都不是一朝一日,“需要长期收集,有的主题,留了白,好几年了都还没拼满。”
几百个主题,上千张四开纸的版面,难在如何分类、有序地搜集素材,黄继良一本《剪报有关资料》,解决掉一切麻烦,让这项工作井井有条。
翻阅《剪报有关资料》,能看到,黄继良收集的报纸,有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半岛都市报等14种报刊,收集的主题有非遗、百年青岛、传统节日、自然景观,每一个大类别,又罗列了几十余个种小类别,厚厚的两本笔记本,基本全部写完。
剪报工具
工作台上的30年退休生活
“老黄退休以后就这一个爱好,30年了,一直都在坚持,之前还举办过3次展览,反响很好,家人朋友都很支持他,定期收集各类报纸,给他送来。”黄继良的老伴告诉记者。
“这一罐罐的胶水,忘了用完多少瓶了,刚开始时去买专用的纸张,后来因为数量大,成本高,我就开始用旧挂历的反面……”黄继良说着,开始为记者演示如何制作一张“专刊”。
黄继良找出了建党一百周年的《半岛都市报》特刊,开始制作,“标题、图片、文字,需要分类剪好,版面上一般都会有一些空白,这就要用到我之前剪好的各类彩印的花边,填补空白,进行装饰。”
裁剪、粘贴、美编,黄继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30年的功底,从每一处细节中,都能看得出来。
与《半岛》缘分颇深,最爱《人文青岛》
黄继良拿出一沓被精心包裹的报纸,打开后,全部都是《半岛都市报》——人文青岛专栏,“这么厚的一沓,收集了很长时间。”黄继良笑着说道。因为黄继良的老家住在青岛市区,毕业后分配到即墨任教,对老家的思念,让他非常乐趣去了解,《半岛都市报》推出人文青岛专栏后,黄继良非常关注和喜爱,“自从出了人文青岛专栏开始,我就一期一期的把它剪下来收藏起来,有时间,我就拿出来翻看,这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我很感兴趣,让我感到亲切。”
此外,在床头的柜子上,记者看到厚厚的一沓《半岛都市报》,其中是各个时间节点推出的特刊,如《小康》《见证》《风华正茂》等,“我收集了这么多的剪报,大多数都是关于青岛,关于即墨的内容,因为青岛是我的家乡,我觉得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记录家乡,见证家乡一步一步越来越好,非常有意义,而咱们《半岛都市报》,一直深耕青岛,报道各类关于青岛的鲜活新闻,立体又全面,我到现在还在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