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鼓励创新在崂山系列述评⑥:亦城亦乡 美美与共新乡村

2021-08-22 20:2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0312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姚绍毅

很多现代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城里有个家,乡里有间房。城里安家,是因为享受都市便利;乡里有房,是为静谧的田园时光。而在崂山,时空变换的这个梦想,就很容易得到满足。

崂山区位于青岛市东部,下辖5个街道。163个社区中农村社区139个,占社区总数的85.3%,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今年以来,崂山区紧盯“打造生态化、田园化新乡村”的目标,坚持乡村振兴、生态先行,统筹推进乡村组织、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等全面振兴,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南提北进。崂山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自然优势,将“城”的便利与“乡”的生态结合起来。主城区转型升级,而139个农村社区保留乡村形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拉近和主城区的差距。崂山正打造一个亦城亦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田园都市新格局。

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

8月22日上午,整修一新的南王路上,来往的车辆很顺畅地驶过沥青路面,在旁边的车站处,一些居民正在排队等候坐公交车。

“新整修的南王路,不少路段比以前拓宽了,我们出门也更加方便了。”北宅街道五龙社区居民说道,原先的南王路有不少路段出现了破损,过往车辆要小心翼翼经过,社区居民外出也不方便,现在新修的沥青路面,让居民眼前一亮,心里更舒坦。

南王路整修工程是崂山区“战略北进”的重点项目。曾经破损的老山路,变成了洁净通畅的景观路,并且串起沿线的18个社区,开启了北宅街道社区协同发展的新征途。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崂山区坚持高点定位、高位推进,强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创智谷片区西陈安置区开工,北宅街道南王路通车……崂山在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

2018年,崂山区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区乡村振兴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一办六委”工作架构;2019年,结合机构改革将领导小组改为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调整“一办五专班”工作体制,创新成立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在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制定区县级扶持办法——《崂山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扶持办法(试行)》,出台了一系列强村惠农政策,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印发《崂山区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奖补实施细则》,安排5000余万元扶持15个示范社区。

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同时,高位强势推进。崂山区委将乡村振兴列入2018突破之年的“六大突破”、2019全面落实年的“六个全省领先、国内一流”,2020再次创业开局之年的“七大突破行动”;区政府连续三年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报告,强力推进。

崂山区乡村振兴的路径非常明确,就是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目标,牢牢把握富民强居这个核心,抓点带面、成方连片,按照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标准建设提升每一个农村社区,打造生态化、田园化的新乡村。

生态先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曾经在社区空中横七竖八的电线蜘蛛网没有了踪迹,居民家中的生活污水也被统一收纳,漫步在唐家庄社区的乡间道路上,眺望着远处的大山,不远处的茶园,还有人工湖,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可人。这只是崂山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崂山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创新实施“百村千巷万户”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相继出台《关于建立崂山区农村改厕长效管护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崂山区美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围绕“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总体要求,将环境整治标准逐一细化为20项具体要求,建立系统的量化打分评价体系,确保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

农村环境治理从何入手?崂山紧抓农村生活“四大难题”,重在落实。一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抓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根源,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上,完成80个农村社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敷设污水管网800余公里,建成污水处理模块32座,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73.39%。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四分法”,实现了垃圾分类农村社区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三是农村厕所治理。建立户厕管护队伍,对照改厕台账进行排查,坚决做到每户必到、不留死角;建立改厕智能化管护系统平台,实现报抽、报修、评价、反馈的闭环管理。四是村容村貌治理。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渠等为重点,今年以来,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万余吨、水塘186口、沟渠300公里。

曾几何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村厕所、村容村貌是乡村的“四大难题”,崂山区在乡村振兴中,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因村施策,创新治理手段,增强居民认同感、参与度,让“四大难题”变成“四大亮点”。

“百村千巷万户”整出美丽乡村。自2020年以来,崂山区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个,“美丽庭院”2638户、“美丽街巷”12条。大力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形成生活垃圾收运市场化、区域管理网格化、作业主体多元化、质量监管经常化工作机制,实现对山、海、河、林、田、村的全域管理。

生态先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乡村治理理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崂山探索出了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新路子,省级清洁村庄覆盖率达100%,2月份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在4月份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抽查评估中位列七区市第一。

产业创新,支撑乡村振兴

民间谚语云: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美丽的崂山养育了勤劳的崂山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

5月24日,周哥庄中药种植基地项目签约。这是全市首个藏红花种植基地。未来5到10年,北宅的藏红花产业将与北宅樱桃产业成为北宅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周哥庄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是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战略北进”的方针政策,全面开启振兴乡村的一个重要的项目。项目建成投用后,可形成药材种植收入、居民就业增收、作为观光旅游景点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农家乐、采摘经济等三方面效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抓手。早在2018年,崂山区就下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制定《崂山区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奖补实施细则》《崂山区在乡、返乡、外来创业者创业奖励实施细则》等乡村振兴配套政策,15个社区被列为一、二、三类示范社区重点扶持,安排产业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分批组织赴浙江等地考察学习锦溪祝甸砖窑文化馆、计家墩乡伴理想村、周庄绿乐园等乡村建设示范项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为探索崂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理清思路和方向。

最引人注目的是,崂山区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精品示范引领工程,叫响做亮“崂山村落”品牌。

初秋的周末,在王哥庄街道“标山田园综合体”,游人不断。青山碧水、云雾缭绕、流水潺潺……人们逛茶园,赏美景,去唐家庄社区网红民宿打卡。由唐家庄、庙石、张家河3个社区共同打造这个田园综合体,是崂山区通过组建产业联盟,融合全面推动村庄融合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除了王哥庄,还有沙子口,每年的鲅鱼节已是远近闻名。今年4月6日上午,“鲅鱼之礼•传承孝道”2021年沙子口鲅鱼节启动仪式在沙子口广场上举行。一开场,四位女婿从海堤上肩挑着鲅鱼走向舞台中央,开启沙子口“鲅鱼”时刻……

以鲅鱼为媒,助力乡村振兴。鲅鱼节期间,景点民宿体验之旅、品酒文化之旅、鲅鱼品宴之旅、田园采茶之旅、精品路线之旅等“五大之旅”开启沙子口休闲旅游季,吸引更多市民和海游客走进沙子口。沙子口街道以鲅鱼节这一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为切入点,以节庆活动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助推沙子口旅游经济做大做强,以文化旅游引领地方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

王哥庄和沙子口是持续打造“崂山村落”品牌的典型。崂山区坚持典型引路、成方连片打造的思路,出台规划,沙子口街道以东麦窑、西麦窑、流清河社区为中心,打造以魔方公园、主题民宿、海上旅游等新兴业态为特色的流清湾滨海度假风情带;以大石、大石头、东九水、西九水社区为中心,打造集艺术创作、生态旅游、精品农园、高端民宿、休闲康养为一体的南九水休闲艺术示范带;王哥庄街道以唐家庄、张家河、庙石社区为中心,打造集游览观光、休闲采摘、乡旅民宿于一体的标山乡村生活体验示范带;北宅街道以凉泉理想村为中心,打造具有较强示范性的“两河”文旅双创示范带。

崂山区今年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要求,坚持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着重推动特色农业,设立特色产业发展中心,拟定《崂山区关于扶持崂山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崂山茶品牌影响力;深化改革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修订《关于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构建区、街一体化的产权交易体系;立足优势发展农旅。借助景区优势,推进以核心景区为龙头、崂山化为特色、休闲养生为主导、农特产销售为补充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多产业融合,旅游业突破”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文化引领,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崂山区坚持强化文化引领、人才支撑与乡村组织、生态、产业统筹协调,齐头并进。

记者在崂山区北宅街道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北宅街道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多形式、多渠道推动阅读推广,把打造书香北宅,推进全民阅读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街道文化整体实力的重要举措,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并作为第六届全民阅读先进典型,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书香之乡”。

北宅推广全民阅读的经验中,有一个叫“菜单式选书”非常新颖。他们把农家书屋的图书选择权交给社区群众,由社区提供书单,街道买单,解决了图书服务的针对性,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还有,疫情防控期间,24小时图书馆、智慧书屋等无人值守的图书设施均无法开放。北宅街道立即筹措资金,引进8个有声图书服务项目,分别设置在街道办事处和7个管区。居民可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随时随地在线畅听“党员读物”、“个人成长”、“历史人文”、“阅读提升”、“健康生活”、“休闲生活”等多个板块七千余册图书,更好地满足了辖区内各个层次读者的多样化需求、调动了居民的阅读积极性。

北宅街道是崂山强化文化引领,提高乡村全民文化素养的一个典型。近年来,崂山加大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培育省级文化先进社区2个,省级示范农家书屋、书香之村、书香农家等15个,评选10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全面完成村志编修任务,全省率先实现村志全覆盖,王哥庄街道茶文化节入选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名单。

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为此,崂山区出台《关于推动崂山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完善乡村人才“1+4”工作体系。将街道纳入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统筹调度,强化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和考核。分类分层次培养乡土人才,制定《崂山区茶果农培训工作方案》,开展现场实用技术培训;组织37个培训班次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2020年认定的“崂山名师”“第三期崂山名师培养人选”乡村教师均占比50%以上;培育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1名、齐鲁乡村之星2名、市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5名,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工作者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崂山正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突出典型引领,以点带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崂山经验。

一个地方,须让人生情;一方水土,该让人迷恋,二者兼得,是谓发展协调。走进崂山的乡村,你会发现这里恰有憧憬中的风貌:她带着自然的味道,她有着别样的内蕴,在庭前亦或在街角,皆能品出文化和时光的余味。未来,崂山区继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推进城乡融合、环境提升、民生改善、乡村振兴,打造亦城亦乡的生态田园城市。

新乡村的“赶考之路”,崂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