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江以北新标杆 青岛发布国内首个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改革发展市级专项规划

2021-09-03 20:25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42064)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

到2025年,青岛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将达到260万户、民营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50%以上......3日举行的青岛市第二场“十四五”专项规划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琳就《青岛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解读时表示,这是国内首个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市级专项规划,旨在通过《规划》设定的目标、打法和路径,在青岛基本形成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群狼之势”和“万马奔腾”局面,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主要指标居于同类城市前列,初步成为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新标杆。

张琳介绍,《规划》编制经历了前期调研、思路研究、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等阶段,起草过程中与工信部、省工信厅等上级部门积极联系,反复对接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多方征求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意见,书面征求了近3轮70家单位意见建议,同时聘请市社科院、市委党校、中国海洋大学等专家学者参与编写和指导,吸纳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规划》理论内容。本着最大程度贴合青岛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的基本思路,规划团队多次赴区(市)、企业开展调研,分行业、分领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10余次,广泛收集社会各届对我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期待和建议。为摸清先进地区民营经济对外开放发展状况,规划团队也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成都、宁波和温州等地考察学习,充分借鉴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先思路和成功经验。

《规划》共分三大板块、四章十四节,整体贯穿中央、省、市对“十四五”期间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总体思路,同时融合了青岛的地域特色。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总结经验、阐述目标。《规划》对“十三五”期间青岛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成效进行总结评估,全面系统分析新时期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同时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阐述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其中《规划》提出,到2025年,青岛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将达到260万户、民营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50%以上、民营经济税收占比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稳定在50%以上、民营经济吸纳就业占比稳定在80%以上等系列引领性基数目标,为相关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明确了工作方向、提出了量化性成果要求。

二是创新打法、明晰路径。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争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统领,以优化空间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为重点,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为基础,持续引导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两个健康”高质量发展。具体任务实施部分穿插了各区市、行业产业、特色项目发展指引,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了定量的方式,为各区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主管部门预留了政策空间。特别是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方面,充分借鉴成都、温州、宁波等地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先思路和成功经验,结合青岛市行业产业实际,创新工作打法,围绕固根基、扬优势、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研究部署一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坚持统筹兼顾,实现重点突破。

三是组织保障、落细落实。建立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加强规划实施评估。通过建立健全重要目标任务跟踪反馈机制,指导、推动、督促各部门组织落实有关重大决策,进一步加强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使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与产业、金融、财税等经济政策相互协调、紧密结合,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期限,切实提高规划执行力,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规划》提出,到2025年,青岛市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集群特色发展更加鲜明,基本形成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群狼之势”和“万马奔腾”局面,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主要指标居于同类城市前列,初步成为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新标杆。

下一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将以《规划》为引领,深入探索形成一批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改革发展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扎实推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始终坚持党建统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前提,践行亲清理念,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民营经济规模,建立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各项制度,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顶格协调抓推进,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小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