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百年相拥一“线”间,青岛大湾区闭环!

2021-09-06 19:3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0118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涛

历史,就在身边发生,即使当事人还无动于衷。

1892年,胶州湾畔前海,迎来一队稍显疲惫的大清士兵。他们就是从登州(现烟台蓬莱)移防而来的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和他的部下。碧海潮生,浪花中一座苍翠小岛——小青岛如明珠映入这些远行人的眼底,后来这片土地被命名为“青岛”。令这些开拓者和守卫者后来没想到的是,帝国的斜阳来得如此迅猛,而青岛作为一座城市却冉冉升起,急速登上近现代中国的大舞台。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悠悠白云之下,小青岛旁矗立的栈桥最早是军用码头,如今以“回澜阁”之名迎接着时间和游客。历史无法回澜,但现实里有千丝万缕的隐秘连接通往昨天和未来。

对2021年的青岛,城市发展中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比“一场一铁”来得更重要。一“场”,是胶东国际机场启用。一“铁”,是地铁1号线南段试运行,标志着这条南北大动脉全线贯通。它们,几乎就是这座城市的任督二脉,青岛从此不同。

1

五彩之土

青岛,一座被大自然百般偏爱的城市。在中国,被以岛冠名的城市仅有三个,青岛、秦皇岛、葫芦岛。青,书写着她的天生优雅和丽质。岛,一个迷离的字眼,既有一种超然不群的洒脱、世外桃源的神秘,也有一种天生的隔离感。实际上,青岛确实是一座在内部充满分隔的城市,无论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在很多人心目中的青岛市,围绕胶州湾可以概认为由青岛、黄岛、红岛和更东方的蓝谷四大块组成,近来胶州乘风而起以“金胶州”之势让这个大拼图几近圆满。青黄红蓝金,这些名字上昭示着不同颜色的土地,每一块无论是经济还是人文风蕴,确有很大不同。

为了实现一体化发展,青岛市数十年来一直在努力不懈解决地理的阻隔,如滴水石穿,更如愚公移山。如今在科技和时代力量加持之下,对内,一个真正的青岛渐行渐近;对外,这座城的几大板块就像那座“五月的风”雕塑,终于聚合成火,辐射八方。

地铁1号线,正是缝合大青岛的那条最关键的线。

我们常说的青岛,最早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老城区,是经典青岛。这里是青岛作为城市的文脉和魅力之源。没有它们,青岛也许和别的沿海城市没有什么不同。有段时间,媒体常说的一个词是“百年青岛”。百年时光,对一个人来说是漫长甚至圆满,但对一座城真的太年轻短暂。不用说秋风渭水、落叶长安的西安,还是冠盖京华、卧虎藏龙的首都。就是开封、洛阳这样的三线城市随便拿出一块砖,也能让青岛汗颜。

虽然,作为文明的青岛,也是富有的。西有琅琊台星河灿烂,始皇东巡遗迹犹在。东有田横壮士义薄云天,千古流传。北面铁骑山下,郑玄的康成书院余音不绝,书院村、演礼村静说往事。还有北阡、三里河等遗址,埋藏更久远的秘密。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再厚重的历史,终究要回到现实;再有韵味的经典青岛,也要直面现代化的大潮。1992年,青岛市政府从德国总督府旧址出搬出,东迁让青岛终于走出了老城区92平方公里狭小“围城”。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更大机遇和更宽广的土地,就在彼岸。

就在这一年的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成立。上海,这片热土曾是战国时代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后来又在列强割据的租界一栋石库门建筑里,燃起红色火种。大风起处,潮涌浦江。浦东新区的设立,意味着上海,一个昔日辉煌的老工业基地,再次站上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排,并成为长三角崛起、长江经济带的龙头。

22年后的2014年6月9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第9个国家级新区获批。正如浦东推出了金融贸易、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个先行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产业发展同样也是青西新区的燃眉之急。

2

青黄之接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如果说从浦西到浦东,只需跨越一条宽度约500米的黄浦江。那么从东岸的青岛主城到青西新区,要跨越的是则是胶州湾的茫茫海水。“青黄不接”,正是当时最真切的写照。

今天,7797米长的胶州湾隧道恰如时空隧道,不到10分钟车程就可穿越海底,到达彼岸。但为这不到10分钟,青岛已努力了几十年。从青岛主城的团岛到对岸的薛家岛,直线距离不到4.5公里。天气晴好时,两岸可以清晰看到对面的楼宇,甚至“晴川历历汉阳树”。风景中在水一方的浪漫,经常被现实中的残酷撕得粉碎。

如果没有近乎直线的隧道,需要驾车环绕胶州湾一圈,那到彼岸的距离是100公里!这个距离远到足以容纳两个城市。轮渡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手段,有的单位甚至自己买船方便职工通勤。

对游客来说,轮渡也许带着些浪漫,漂浮大海之上,看水色明暗变化,常有水母如夜空中的流星,给人意外之喜。对于上班族,天气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一旦风劲雾浓,轮船停摆。望洋兴叹。

但是,一切在2011年6月30日都变了!这一天青岛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隧道同时通车运营。青岛,进入了超级工程的时代!

胶州湾大桥加上引桥长达42.23公里,以480米的微弱优势超越了杭州湾大桥,成为当年世界第一跨海长桥,项目也是我国北方冰冻海域首座特大型桥梁集群工程。大桥动用了一万名建设者,历时四年,耗费45万吨钢材和230万立方米混凝土,并被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为世界上最棒的桥梁之一。

如果说环胶州湾高速太远且平凡,跨海大桥的兴建则是城市美学的一次升级。大桥的兴建,将青黄两地的行车距离缩短了一半。尽管后来有人觉得通行费偏高,也缺乏观景平台,但你无法否认这种壮观和恢宏。它的意义,将在后来持续显现。

胶州连接线的通车,就为大桥的脉动添上了关键一环。而这些建设者中的一些人,2019年又参与建成了世界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

重量级的项目,即使一言不发也会体现它的重量。青岛胶州湾隧道通车,最直接的影响是:昔日客流如鲫、车水马龙的轮渡失去繁华!打败一家公司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时代。当隧道公交穿行在海底,兴奋期过后,一种声音却在萌发:还是慢了!特别是早晚高峰期,堵车就是最典型的城市流行病。人们的欲望像潮水无穷无尽,快时代的列车一旦登临,就对速度有一种成瘾式的追求。

这是病,得治!怎么治?只有更快!!

3

地下之梭

1863年,英国伦敦迎来了一项奇怪的发明,世界上第一条用蒸汽机车牵引的地下铁路开通,长度只有6.5公里。列车在隧道内运行,烟雾熏人。它的发明者是一名叫查尔斯·皮尔逊的律师,“让火车入地”的灵感正是来自老鼠洞!现在,伦敦80%的上班族是乘坐地铁通勤。全世界已有100多座城市开通地铁,总长度超过6000公里,莫斯科地铁、斯德哥尔摩地铁都以富有艺术气息而闻名。

无论出于什么考虑,中国在这场伴随城市化的地铁建设浪潮中也没有缺席。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举行开工典礼。1969年10月1日,工程建成通车,当时地铁建设的主导思想是“战备为主,兼顾交通”,所以当时并没有对公众开放。这是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它的标志色是红色。如今,这条途经天安门广场的线路早已是乘客川流不息,在地铁列车上尽管难以明显感受时光之痕,但每日众多游客乘坐这中国第一条地铁,奔向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地铁,以它大运量、高速度、准时达等优点,成为城市交通中的“神器”。甚至有人把有没有地铁,地铁线路条数和长度来作为判断一个城市能级的标准。青岛也在此早早就进行了努力和探索。1987年,青岛市就开始筹划地铁建设,当时规划的地铁1号线长16公里,是从西镇到国棉九厂,其中火车站段1993年开建。当时开封路和四流南路还曾建设过1公里隧道区间的试验段,站名叫青纺医院站,现在叫开封路站。1995年,根据我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国务院办公厅下文暂停审批轨道交通项目,青岛市轨道交通项目也一度暂停。直到2009年8月,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青岛地铁,从此正式驶入了快车道。

从1987年16公里长、止步于火车站的1号线,到今天全长近60公里、跨越海洋连接五个城区的新地铁1号线,这不仅是梦想的延续和成真之路,也是一条奋斗之路、发展之路,是城市实力增长水到渠成的结果。

与青岛地铁的发展相辉映的是轨道交通产业的崛起。在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这里驶出了中国第一辆“和谐号”、第一辆“复兴号”,第一辆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8家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14家省级创新研发平台在此聚集,中车四方股份、四方庞巴迪等龙头企业和20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形成了产业发展的“热带雨林”。用于地铁施工的硬岩掘进机(TBM)、自动售检票系统……再到“智慧地铁”建设,背后无不闪烁着“青岛制造”的身影。更不用着地铁车辆本身,从中国香港到美国芝加哥,从新加坡到墨西哥,世界诸多城市都奔跑着青岛造的地铁列车。甚至,中车四方还在美国芝加哥设立工厂,组装生产具有“青岛智”和“美国血统”的地铁列车!

4

机遇之门

勒·柯布西耶在《明日之城市》中说,城市是人类的工具,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掌控,是一种创作。人类沿直线行走是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他知道该往哪里走,一旦决定前往何处,就径直地走过去。

确实,在城市里,我们也许不会迷路,但很容易就会迷失。一切都在变动和流动之中,对确定性尤其低成本的确定性需求从未有如此之高。这也是地铁风靡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青岛人,如果对大海对面的薛家岛环岛路美丽的海滨风光还觉得陌生,那直接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两地通勤方式的便利性和时效有问题,第二就是心理认同问题,这些都直接减少了两地的交流并形成理念上的阻隔。

曾经流行一句话,“青岛是一座镶着金边的城市”,这条金边就是大海或者说东岸主城的大海,因为当时只有这周边才是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如今,随着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善,城市界面的更新,各种暗中的“鄙视链”不断被现实雨打风吹去,这正是城市的进步。而有地铁1号线加持后的西海岸,因为后发优势和山海禀赋、广袤腹地,更将显现出强大的魅力。乘坐地铁6分钟可通过胶州湾,更重要的是它的大容量、快速和准时,将大大降低成本,让同城化真正成为可能。而青西新区的GDP已经超过山东9个地级市,它的目标是再造一个青岛经济总量。未来这种人员、物资、精神上交流的增多和成本的下降,带来的红利也将不可估量。

1号线不仅是百年以来,青岛东西两岸在地理和经济上将实现真正的融合,也让青岛南北的沟通更加便利,让五个城区紧密相连。早早建成的地铁11号线和13号线,更对1号线的正式开通翘首以盼。届时,乘坐地铁,东可以餐紫霞于崂山,观沧海于鳌山湾,西可以赏飞红于珠山秀谷,看巨轮吞吐于董家口。那时,青岛内部各兄弟板块联系更加亲密便捷,一个青岛大湾区正式闭环呼之欲出。当青岛的能量真正在内部聚合在一起产生“核聚变”的时候,向胶东经济圈的强辐射也就水到渠成。

机遇的大门开启了,谁都可以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像中山路一带的老城区曾经是青岛的经济中心,如今充满着复兴与更新的斗志。地铁1号线开通后,这一片又将再回通衢,成为东西城区的中转站,谱写新的命运之曲。

正如胶州湾不属于青岛哪个区市,青岛地铁1号线也是不问南北,无问东西。停不下的,是发展的脚步,是沟通、交流、团结、向上,是直面困难,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脚步不歇,飞速变化中的青岛,仅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从这里回望,弦歌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