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四五”规划!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建设“天蓝、地绿、海碧、水清、土净”的美丽青岛

2021-09-14 16:1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033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青岛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9月14,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希泮详细解读《规划》相关情况。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青岛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科学谋划了重点任务、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对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开启美丽青岛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围绕全面构建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全面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建设“天蓝、地绿、海碧、水清、土净”的美丽青岛。

《规划》的基本原则有4项: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二是以人为本,生态惠民;三是协同治理,改善质量;四是改革创新,共治共享。

《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稳步提升,环境安全有效保障,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

5大类24项指标,生态环境保护10项重点任务

《规划》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5大类24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预期性指标11项。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10项重点任务。一是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推动结构调整;二是坚持低碳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三是坚持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四是坚持“三水统筹”,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五是坚持陆海共治,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六是坚持系统防治,加强土壤、地下水、农村环境保护;七是坚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八是坚持风险防控,筑牢环境安全底线;九是坚持多元共治,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十是坚持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同时,从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调度评估5个方面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四大理念”谋划重点任务

《规划》编制过程中,主要突出“四大理念”。

一是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为着力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推动结构调整,着力筑牢绿色发展根基,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坚持低碳发展,开展二氧化碳达峰行动,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坚持全民行动,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二是突出改善环境质量核心要求。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全过程。在大气方面,坚持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污染管控和其他涉气污染物治理,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在水方面,坚持“三水统筹”,加强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强化水污染防治,完善生态用水保障,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在海洋方面,坚持陆海共治,强化陆岸海协同治理、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在土壤、地下水、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坚持系统防治,协同防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推进土壤安全利用,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完善土壤污染防控监管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

三是突出防控环境风险安全底线思维。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强化环境社会风险防范与化解。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控,治理影响群众生活的噪声、异味等环境问题。

四是突出发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牵引作用。坚持多元共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推动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规划》将于近期正式印发实施,届时,可登陆青岛市政府网站、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网站查询具体内容。

现场问答

问:“十四五”期间,青岛市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多元共治,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举措:

一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加强党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全面领导,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议事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红线。强化部门协作联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实现生态保护责任属地负责、部门有责。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应急管理等部门(单位)并联工作机制,推动行政处罚、刑事司法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有效衔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长效机制,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全面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二是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全面实现排污许可制。加快构建涵盖“三同时”、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环境统计、环境监察、环境税征收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排污指标管理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依托排污许可证实施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监管和考核。实施一批重点区域流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减排工程,着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统筹考虑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应。健全环境治理信用制度。以企业信用评价为抓手,强化企业环境监管、环境信用评价和管理、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各项制度间的无缝衔接,形成企业监管制度链条。

三是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规范环境治理市场。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动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推行环保管家和环境顾问等服务模式。以生态环保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一批专业化骨干企业,扶持一批专特优精中小企业。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积极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市场。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全面落实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积极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推行“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执法监管新模式。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全面掌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全市主要海湾全覆盖。加强重点污染源执法监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和量值溯源体系,加强对排污单位和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开展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核查专项行动,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

五是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加强环境科技成果应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推动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小流域生态修复、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方面转化应用一批先进技术。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系列项目建设,提升数据资源的获取和整合能力,促进环境数据、行业部门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的融合和资源整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