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亮相博览会 赞!“山东手造”各有门道

2021-09-17 09:53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阅读 (101667) 扫描到手机

  中国传统手工艺注重“材美”“工巧”“器雅”。一件手工艺品,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斤斧,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

  9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山东国际会展中心B馆600平方米的“山东手造”精品展区,陶琉、柳编、汉服、鲁绣、黑陶……展区里,穿越历史烟尘、经过岁月洗礼的传统手工艺品错落有致,在一针一线、一瓦一瓷之间,传递出古典精致的手工艺之美。

手工艺的传承

  精工巧思,无以复加。始于元代的釉里红烧制陶瓷色泽红艳,这些展品在继承传统色彩艺术基础上,创新烧制工艺,使其釉色红绿相间。潍坊市核雕协会携各式各样核雕作品而来,小小核桃上玲珑剔透,自有一方天地。

  原生态制品,同样引人入胜。生长于黄河口的丛丛芦苇,经过投苇、剥皮、轧苇、打条起编、摆边等十几道工序,就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广饶县大码头苇编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徐尊霞,嘴上不住地介绍,手中也忙个不停。巧手翻飞下,一会儿工夫,小小的收纳筐就成型了。

  葫芦装饰品、纸巾盒……一件件苇编作品贴近生活,实用性与时尚感并存。徐尊霞说,“大码头苇编有六百多年历史了。”以前,苇编是农村人谋生的活计,现在,苇编已经从谋生的手艺变成了时尚用品。如今,手工艺人们在山东黄蓝汇工艺品有限公司做活儿,公司研发设计各类产品,从传统苇席向日用生活用品、苇编工艺品转型,不断开拓市场,传统手工业重新焕发生机。

  凿坯、精雕、修光、打磨……博览会现场,来自济宁的周广胜现场演示如何制作一把手工木梳。他的手旁,各色各样的木梳、木制茶叶罐、木制梳妆镜,琳琅满目。周广胜告诉记者,今年带来的很多木雕产品都是根据海内外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研发的,属于特别定制款。“手工制作虽然产量上不去,但胜在独一无二、古朴稚拙,有相当一部分市场。”

  在李氏传统布艺的展台前,小观众特别多。李氏传统布艺传承人李安玲一边跟小朋友展示她带来的上百种布艺玩具,一边和布老虎开展情境互动,十分逗趣。“最贵的布老虎价值在1500元左右,叫‘团团虎’。工艺比较复杂,是针对高端客户的定制。”

  扁担、拉钻、锤子、钉子枕……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锔艺”传承人陈大雷将他的所有工具都带到了博览会。“锔工技艺在现代社会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他说,随着不锈钢、塑料制品的量化生产,锔补的成本可能要高于物品本身的价值,但老物件寄托着民众的情感,仍希望能够修补完整,给自己留个念想。

  “锔艺让老物件留有‘残缺之美’”。几位围观的观众一边观察陈大雷修补,一边品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耿犇说,“从前生活慢,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锔艺这种手艺了,这对自己快节奏的生活是个提醒。”

精心打造宣介平台

  架好手机、补光灯就位、收音设备调整好,直播就位!9月16日七点多,“山东手造”展区内的“体验表演区”里,主播“红星班长”李国良就准备好了直播带货的“行头”。3、2、1,开播!看到越来越多的观众涌入会场,李国良情绪状态饱满,卖力“吆喝”。莱芜的锡雕、章丘臻三环铁锅、龙山的黑陶、沂蒙山小棉袄、璃界琉璃……一样样“山东手造”精品依次“上镜”,在李国良充满激情的带货直播里,传播到“云端”。

  “看他们说得那么起劲,就想停下来看看。”济南市民张女士在“围观”了一会儿后,当场下单了一口章丘铁锅。“手打的,靠谱,爆炒带劲!”

  在工业加速自动化的今天,人们反而想念手工的温情,叹服指尖的灵动,这为“手造”铺垫了发展空间。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邵明华认为,“山东手造”在本届博览会上的火热,生动体现了文化产业兼具经济性和文化性的双重属性,体现了人们消费需求更加细分、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层次更高。

  “一方面,‘原生态’手工生产是传统手工艺涵养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意转化使其与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现实生活相融合,推动其与时俱进、薪火相传,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范式。另一方面,以产业化形式寻求非遗保护传承的实践正在被逐步推进,非遗的经济价值逐渐被认可。”邵明华认为,以土生土长的乡村非遗为资源依托,通过商业运作使其具备生命力,同时注入市场新鲜血液,不仅带动大量就业,而且助推乡村文化旅游,提供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我们要做的,是顺势而为,提升‘山东手造’的质量和水平,擦亮品牌,让这块特色招牌更加闪亮。”

  “山东手造”是本届文博会推出的全新山东文化创意品牌,今年首次亮相,充分利用山东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全面助推传统产业升级。为把展览展示效果做到最好,前期重点筛选了全省最有代表性的手造精品资源。除了现场展示之外,还精心打造了“山东手造”网上宣传推介平台。

  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山东将着眼建立长效机制,以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核心,通过传统手造产业与新技术的深度渗透,叠加智能制造、数字赋能,真正把“山东手造”落地落实,将其打造成山东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