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新即墨”深度系列报道②:新实力 强制造

2021-09-26 21:15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1893521) 扫描到手机

时间,在不同的人身上印记不同。在奋进者手里,时间就是一把量天尺。

  近年来,以制造业为底色的即墨制造争抢先机,超前布局,加速引进落地大项目、加速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经历了重要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换代,制造业实力大大增强。

  2021年是项目落地年,即墨区聚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早日投产,一路走来步履铿锵。

  1月15日,明天氢能北方研究中心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即墨区举行,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

  2月26日,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达230亿元,年产值将超过500亿元。

  4月14日,一汽解放青汽即墨工厂迎来“高光时刻”,生产100万辆暨用户交车仪式举行。

  9月24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到即墨区调研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工作,先后来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和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他指出,要当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排头兵,做大做强汽车、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

  上半年,即墨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1.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3.1个百分点,是支撑即墨工业增长的首要力量。

1

布局:产业链从无到有

  制造业产业链如何从无到有?先招引一个龙头企业!在这方面,合肥的成功可谓是传奇:联手京东方A,成功获得一条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押注蔚来汽车,又得到一条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

  即墨区在制造业产业链布局方面也下手很早,最为人称道的当属汽车工业产业链。

  汽车产业由于上下游产业链长,带动就业、拉动经济能力强,一直是各地想要做大做强的产业。2009年起,从8.3平方公里的汽车及零部件功能区起步,到创建93平方公里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千年商都即墨完成了一次汽车产业传奇般的蝶变。

  这里先后引进了包括一汽-大众(青岛)华东生产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项目在内的整车及零部件项目130余个,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换。

  2009年第一个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式落户,2011年一汽解放落户,60余家配套企业相继建厂,2014年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签约,3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同步落成,2017年解放新能源商用车项目签约投产,2018年一汽-大众主机厂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同步投产,2019年奥迪A3车型正式下线,青岛汽车产业进入高档车时代。

  目前,即墨区已经成为青岛全市汽车产业四大聚集区之一,2020年实现产值近千亿,成为青岛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先导产业,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近年来,青岛强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为芯片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本土应用基础。即墨也在全力布局半导体产业链,力图解决“缺芯少面”的短板,依托惠科6英寸晶圆、泰睿思先进封测等龙头项目,加快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加快推进芯片产品地产地用,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劲的动力。

  2019年1月,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项目,发布抗辐射加固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即墨芯”,比国际同类产品性能提高了20%,填补了山东青岛地区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芯片领域的空白。

  总投资23亿元的青岛泰睿思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将打造成为北方地区规模最大、性价比最高的封装测试基地。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电子元器件封装测试,生产保护器件、功率器件等四条产品线,产品在手机、电脑、电视、通讯、安防、车载、穿戴、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项目已于2020年正式量产,月封测芯片可达3亿颗,并与小米、OPPO、VIVO等国内诸多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

  2020年5月,青岛惠科芯片项目厂房封顶,这是青岛重点引进的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将建设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生产基地,是集半导体功率器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自项目开工以来,仅用70天主厂房封顶,创造了“即墨速度、惠科效率”,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

  这里还有一条全球瞩目的直升机产业链,2019年4月,空客p35直升机青岛总装线在即墨正式投入运营。这是除欧洲以外,空客德国在中国建立的首条p35型直升机青岛总装线,填补了国内3吨级民用直升机制造空白。

  空客p35型直升机青岛总装线作为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内的龙头企业,对加快国内外优质通用航空项目落户带动作用显著。目前,保税区依托空客p35直升机项目,先后引进高捷航空、赛峰直升机发动机(中国)学院等6个项目,与蜜蜂智享、圣翔航空、亚捷航空等10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形成开工一批、签约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梯队,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2

升级:从补链到强链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没有人否认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主流方向,为此,即墨着眼于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在延伸传统汽车制造产业链的同时,持续扩展新兴汽车生态产业链,深耕新能源汽车项目,逐步从实现从补链到强链的转变。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项目落地年”部署要求,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管委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导向,聚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早日投产,加快向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双千亿”目标迈进,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高地。

  2021年4月14日,总投资近10亿元的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设备安装启动仪式在青岛汽车产业城举行,该项目的主导产品为解放品牌的轻型系列载货汽车及部分中型载货车,项目达产后,可增加轻卡产能10万辆/年。

  对于在重卡业务之外开辟轻卡市场,一汽解放表示,“作为传统商用车企业,要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向智慧交通运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轻卡新能源基地的实施,将提高公司整车装备能力,尤其是提高轻型卡车的整车装备能力,在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抓住发展机遇,抢占新能源市场。”

  2021年2月26日,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奇瑞落地即墨,将进一步赋能青岛汽车产业发展,有望助力汽车产业新城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即墨区也即将借势迎来新一轮的区域价值飙升。

  即墨的新源能汽车产业链还在不断完善,2021年1月,明天氢能北方总部签约落户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将作为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北方总部,依托明天氢能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结合青岛的城市产业基础与应用场景,进行氢能燃料系统全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包括且不限于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的研发、系统集成、组装、装车调试、示范运营和服务。

  据介绍,上半年,即墨汽车产业新城共签约引进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奇瑞国际贸易公司、汇通达汽车后产业园、明天氢能、格拉默、康泰达、和信嘉等8个项目。即墨汽车产业新城规上工业完成产值417亿元、增长30%。

3

赋能:从制造到智造

  居安思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制造业强区,即墨区主动求变,借力工业互联网重塑制造业,推动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尤其在其两大优势行业——汽车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方面。

  说到工业互联网,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显其感觉“不可思议”:一个小小的芯片,就助力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0%。芯片背后,每个工位每个时间点的生产任务自动量化,经销商可以查看各种参数和生产、物流等信息,工厂能查询每一件产品的库存和销售情况,彻底解决了服装行业存在的小批量、多批次、短交期问题。

  工业互联网的魔力让改造释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挑战行业上行空间。数据显示,即墨区工业互联网赋能的企业,产值平均增幅20%以上、利税增长26%、生产效率提高51%、能源消耗下降23%。

  正是尝到了甜头,全区企业开始争相“触网”。全区最重要的两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已探索完成织染缝一体柔性化制造、数字驱动的C2M大规模定制、双创驱动协同设计、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厂等九类智能改造。其中,“即发模式”吸引了法国迪卡侬、日本东丽等国外公司专门派团来学习,森麒麟轮胎“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厂模式”成功打造全国首家轮胎工业4.0智慧工厂。

  其实深耕工业互联网,即墨早在2016年就已经发力了。

  2016年开始,即墨区积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超前谋划,抢先布局,顶格推进。全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创新“五个一”工作模式:成立一个班子、编制一项规划、出台一个政策、组建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一只基金。在青岛市率先成立工业互联网办公室,编制《即墨区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出台了《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意见》,聘请国家层面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开始工业互联网工作“即墨模式”的探索之路。

  在工作实践中,即墨区采取“平台构建、资源聚集、标杆打造、模式输出”四步走的工作举措,培育形成了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集群、9类智能改造的“2+9”实践成果模式。2018年,全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区域创新转型升级模式初见成效,“互联网+工业”模式入选新华社两会特刊《大国制造》,覆盖到全国两会代表。同年,即墨区被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授予全国首个“互联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示范区。2020年,成功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北部(青岛)赛区比赛,成立由工信部评定(2019年首批)的十大“双跨”平台为主体的工业互联网融合共赢体,积极进行资源汇聚。

  2020年,对原有的工业互联网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工业互联网改造项目奖补比例由18%提升至25%,奖补金额由最高200万元提高到最高300万元;对工业互联网改造成功模式进行推广的企业和平台,每推广复制1家即墨区企业,奖补金额由原来的20万元提高到40万元,单个企业最高补助资金由原来的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典型示范、政策与资金加持,促使工业互联网改造在即墨企业中蔚然成风。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企业工业互联网改造339家,培育青岛市级工业互联网“555”(自动化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互联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74个,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8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2021年又征集了有改造投资计划企业135家,继续推动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使得“即墨智造”成为青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中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

  即墨区是青岛发展最为重要的承载地之一。近年来,即墨区立足海洋、通用航空、汽车、轨道交通制造、船舶和潜水器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聚焦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四造”方向,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筑牢实体经济之基,提升即墨制造水平,向着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力前行。(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