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观察丨非遗受追捧!老字号“抖”成新网红,月球庙会“火”出圈

2021-09-28 13:1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982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郑成海 陈邵华

提到梁祝故里,人们往往会想到浙江宁波、江苏宜兴、河南汝阳和山东济宁等地。实际上,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祝家庄一带,一段凄美的“化蝶”故事已在村民口中传唱许多年。9月16日,青岛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西海岸新区申报的“梁祝传说”成功入选。如今,随着对非遗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不少像“梁祝传说”一样原本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得以“重出江湖”。更值得期待的是,像“梁祝传说”这种非遗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助力下,越来越多地以全新的方式被看见、被传承。

活起来!青岛版“梁祝传说”逐渐叫响

“对我们来说,‘梁祝传说’成功入选市级非遗,既是一个重大进展,也是一个新的起点。”9月22日,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锡军感慨地说,西海岸新区梁祝文化挖掘和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多方团队共同助力。

去年5月,李锡军刚到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挂职不久,就从村民口中听到了关于梁祝的传说。让他感到担忧的是,这些民间传说以及“梁祝小调”等只是留存在一些年纪较大的村民记忆中,并且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随着原有的口头传承人相继去世,年轻一代不愿接续,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梁祝传说’的传承者。”他说。

在各方支持下,珠海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迅速启动“梁祝传说”的挖掘和保护工作。青岛理工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张成福副教授带领专业团队进驻,对祝家庄一带多个村落的“梁祝传说”及文化进行了全方位调查、收集和整理,最终形成了完整的非遗项目申报材料。

一年多来,在工作队的全力推动下,祝家庄村以文化振兴为突破口,相继建起湿地公园、梁祝大舞台、农贸市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卫生室等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青岛版”梁祝故里品牌正在西海岸崛起。

不过,在李锡军看来,入选市级非遗只是完成抢救性保护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传承和推广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为此,他们联合爱心企业注册成立了梁祝原乡文化研究中心,争取到20万元慈善资金定向建设梁祝文化馆,成立了梁祝艺术团,未来还计划打造沉浸式爱情体验园、开发系列文创产品等。“非遗文化既要保护也要传承,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祝家庄,了解青岛版‘梁祝传说’。”李锡军说。

火起来!非遗大馒头畅销海内外

如何让传统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青岛,已有不少企业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

王哥庄大馒头已有500年历史,于2015年入选市级非遗,在青岛早已家喻户晓。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一些加工企业纷纷开通账号,通过视频卖货,不仅让王哥庄大馒头畅销海内外,还成功跻身新网红。

中式健康花样寿桃、宝宝花样馒头、儿童蔬菜蛋糕、手工硬面杠子头火烧、饽花棋子块……点开青岛福康瑞食品有限公司的抖音账号,视频中的产品花样繁多、做工精巧、创意十足,令人眼花缭乱。通过画面,网友们还能直击大馒头的加工、包装等整个流程。

9月26日,该公司负责人方立瑞介绍,他们研发了60多款产品,目前在抖音小店销售的有20多款。从去年起,他们通过网络直播卖货,每天都能接到大量的订单,仅在抖音平台就卖出了1.7万单。“借助网络直播,我们家的大馒头走出青岛卖到了全国各地,现在青岛的销量只占三成。”方立瑞说。

即墨花边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入选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在今年6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记者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即墨花边也成了粉丝们争相购买的抢手货。

“88号还有没有,我还想买两件”“我要窗帘”“有没有欧式沙发盖巾”……9月25日上午10点,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抖音账号刚刚开播,就立即吸引了大批粉丝“挤”进直播间抢购。女主播一边详细讲解产品特点,一边回答粉丝们的提问,不一会儿的工夫,多款产品就被抢购一空。抖音小店网页显示,该店铺已售产品达2万多单。

非遗走红网络并非偶然。《2021巨量引擎非遗文化白皮书》显示,截至6月10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1557项,其中抖音覆盖率达到97.94%,相关视频总量超过1.4亿。过去一年,抖音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188%,累计播放量同比增长107%。据统计,85位手艺人在抖音电商年入百万,非遗传承人带货总成交额较去年增长15倍,抖音电商上的中华老字号已超200家。

值得一提的是,非遗正以更多彩的方式展现。日前,巨量引擎山东本地直营中心联合巨好吃美食季IP、山东博物馆、兔子王IP、贝壳视频在抖音平台推出“月球庙会”活动,在抖音平台整体曝光量达4500万,今日头条曝光量达4800万,媒体曝光量达3000万,活动整体影响力突破1亿,让山东非遗庙会文化再次火爆出圈。

抖起来!非遗文化让更多人看见

青年导演、天道影视创始人张东伟是一位“武术迷”。过去的几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拜访了十多个武术门派的传承人,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的武学精髓,并制作成一部纪录片。张东伟认为,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技法可能面临失传,而借助视频传播,可以让民间武术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看见,既是一种守护,也是一种传承。”他说。

青岛理工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张成福副教授介绍,青岛非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仅国家级非遗就多达16项,但遗憾的是,不少公众对非遗项目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对非遗的表现形式、价值和意义等了解不多。他认为,深究背后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对非遗的推介仍停留在展览、进校园、进社区等传统方式上,另一方面也与部分传承人的传承、传播意识不强有关。

张成福说,对青岛非遗文化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快补上传播的短板,推动非遗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他认为,抖音等众多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与网络直播的兴起,为非遗传播和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新机遇。“只要一部手机就能让全国各地的网友了解青岛的非遗文化,这对非遗的传承来说具有积极意义。”此外,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比如,青岛理工大学将国家级非遗“徐福传说”改编成符合大多数人能接受的话剧,首次演出就受到了观众们的高度评价,目前已接到众多社区和学校的演出邀请。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鼓励新闻媒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专栏等,支持加强相关题材纪录片创作,办好有关优秀节目,鼓励各类新媒体平台做好相关传播工作。

“下一步,我们也希望借助短视频平台推广梁祝文化,力争让祝家庄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锡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