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锐评|公益和生意 需要一条清晰的界限

2021-09-30 07:15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阅读 (128541)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大众锐评|公益和生意,需要一条清晰的界限

大众日报记者 李岳岳 邵方超 任宇波

一封投诉信,将“连续10年支教”的海归女硕士龙晶睛,再次推上舆论风口。从各大媒体争相宣传的“最美支教女教师”,到被质疑作秀敛财,龙晶睛的“支教”经历,引发社会广泛争议。

在龙晶睛的视频里,精致的妆容,光鲜的装扮,唯美的画面,与人们心目中的支教形象,多少有些格格不入。她丰富的履历中,许多细节更经不起推敲:利用假期时间往返大山,却营造了一种扎根贫困乡村支教10年的公益人设;去过10所学校,却夸大为“足迹遍布24所偏远学校”;创立的慈善组织募得捐款上百万元,却并未获得公开募捐资质;推出价格不菲的“爱心暑托班”支教项目,20人成团仅上七节课,更多时间则变成了旅游体验……龙晶睛支教光环下,到底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做了多少实事,又有多少浮夸,是人们质疑的焦点。

我们常说,做几分事,说几分话,讲究的是一个诚心诚意的做人态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办事风格。支教的初衷,是为了让落后地区的孩子体验到更好的教育,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支教老师的目光就应该更多地放在孩子身上。他们的形象,有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有扎根贵州12年的“80后”杨明,有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大山深处两代人的支月英……当然,支持落后地区教育的方式有许多种,我们并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像张桂梅、杨明、支月英一样,只要能真切改善当地教育状况,能为孩子们带去真实的美好,什么样的方式都值得赞赏。

说到底,龙晶睛拍短视频、化精致妆容都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在于她的身份,既是一家民办非营利机构的掌门人,又是一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一个是公益,一个是生意,如何在这一双重身份中摆正自己的位置,能不能在公益和生意之间划一条清晰的界限,才是破解争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