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山河已无恙 让忠魂归根!半岛帮13位烈士找到家人 这些故事让人泪目

2021-10-01 08:1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13251) 扫描到手机

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

缅怀英烈,致敬英魂!

视频自人民日报

为烈士寻亲

半岛帮助13名烈士找到家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尹彦鑫

2021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109名为国战斗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英烈70多年后在祖国的大地上安息。在此节点,半岛全媒体发起“为烈士寻亲,帮英雄回家”的公益活动,帮他们找到亲人,帮英雄回家!通过河北志愿者张红琢半岛记者得到了一份22名青岛籍烈士的名单,这22名青岛籍烈士长眠他乡,经过近一个月的联系求证,半岛全媒体已经帮助13名烈士找到亲人,半岛记者也在这项神圣工作的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幸福。

每到一处,张红琢都要对烈士墓碑认真拍照,收集最详细的资料。

起始:志愿者14年投身帮烈士寻亲

  在民间,也有一些普通人,不遗余力地帮助牺牲在外的烈士寻找亲人、回到家乡。“我这里有22位青岛籍烈士的名单信息,我想通过你们帮他们找到亲人。”河北志愿者张红琢就是其中一份子。2007年,一次上网时无意间点开了“中国寻亲网”,张红琢从此走上了一条义务为烈士寻亲之路。14年来,他自费走访过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烈士陵园,拍摄烈士墓碑六万多块。

  最早时,看到太原战役中牺牲的28名唐山籍烈士墓地无人认领,作为唐山人的他,想到家乡的英雄战死他乡却无人探望,感觉非常遗憾,就萌生了帮他们寻亲的念头。就这样从唐山籍烈士到河北籍烈士再到全国各地的,张红琢的寻亲范围越来越大,每次,张红琢都将收集到的烈士信息按地区分类好,再联系各省、市新闻媒体进行消息发布。张红琢还在寻找的烈士亲属中,有22位烈士是山东青岛籍的,因此他与半岛全媒体联系,细致沟通后,经过相关部门的认证,确定了名单的真实性,一场帮烈士寻亲的公益行动就此展开。

张红琢办公室里挂满了烈士亲属送来的锦旗。

感触:爱的路上有人一路同行

  开展为烈士寻亲这项公益活动之后,记者切身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有众多充满爱的人在默默从事着这项工作,他们将爱心汇聚成星辰大海,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国家迎回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我们也应当帮助英雄烈士寻亲,让英雄烈士与家人‘团聚’。”潘女士是关爱抗战老兵“爱无疆公益”的一个志愿者,他们一直在从事着帮助烈士寻亲的工作,在半岛都市报《22名青岛籍烈士长眠异乡,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亲人》的报道发出后,他们看到了希望的火苗,冒着大雨驾车来到了胶州市九龙街道董家屯村,这里是一名烈士的家乡,志愿者们挨家挨户敲响村民的门。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烈士的弟弟找到了。得知哥哥葬在黑龙江讷河市烈士陵园,今年84岁的董作铭老人激动地热泪盈眶,拉着志愿者的手喃喃道:“通过你们,我们终于知道亲人在哪,希望能把二哥的墓迁回老家。”这是激动地泪水、是亲人久别即将重逢的泪水。

找寻:家人们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

  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有一位寻找父亲的老人让记者印象深刻,他就是74岁的李慎明老先生,他给半岛打来电话,希望媒体帮助他寻找自己父亲的安葬地。数十年来,他没有放弃寻找父亲的希望,不忘母亲的临终遗言。

  李先生的父亲也是一位烈士,名叫李香芝,生于1928年,生肖属龙。籍贯是莱西市望城街道西贤都村。1947年2月参军入伍,生前是第三野战军31军战士,1949年5月在上海战役中牺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慎明又搜集到了更多关于父亲牺牲的信息。“他可能是在江苏省昆山市牺牲的,可能是攻打杨家桥时……”父亲的遗骨到底埋在哪里,一直是李慎明和母亲最大的心病。在当时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他分别到过苏州烈士陵园和上海市的各个烈士陵园寻找父亲的下落。2005年,李慎明跟随当地一辆送牛奶的车到了上海,用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跑遍了上海十五六个烈士陵园。这趟寻亲路,李慎明了解到,原来在那场上海战役中,牺牲了七千多人。在龙华烈士陵园,还有人给送了他一本烈士英名录。自己一边找一边打听,江苏省有8个杨家桥,这让李慎明犯了难,也让寻亲路变得没有头绪。

  深受感动的记者,也在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上帮助老人填写了相关信息,联系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希望老人找到父亲的愿望能够实现。

收获:帮助13位烈士找到家人

  七十多年了,我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个事,但是都没找着,谢谢你们了。”得知寻找了几十年的父亲就埋葬在济南历城区烈士陵园,76岁的陈喜良老先生激动万分:“我是1945年生人,我不到一岁时父亲就参加了革命。”由于年纪太小没有记忆,对于父亲的全部印象都来自于母亲在世时的讲述。

  经过系列报道,在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各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为22位革命烈士中的13名烈士找到了亲人,满满的收获感令记者激动不已。在民族动荡外敌入侵的时代,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离开了亲人走上战场,他们是民族英雄,是现在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如今我们自当为他们寻找亲人尽一份力,实现他们落叶归根的愿望,实现亲人祭奠的愿望。

  但是,受条件所限,烈士寻亲之路仍然漫长而曲折。在报道的过程中,半岛记者也不断接到寻亲的电话,因为讲述人也只是听说,没有照片、没有详细的信息,因此,众多的寻亲线索无法一一落实,漫漫长路仍需不断寻找。

烈士孙洪善家属手写的感谢信

“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活动

为两位烈士找到亲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社会各界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青岛市“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活动9月17日启动,并发布了第一批100条烈士寻亲信息和烈士寻亲专线电话,向社会广泛征集线索。截至目前,已为林宝法、门官德两位烈士成功寻找到亲属。

9月30日,河北省沙河市第三中学师生来到沙河市烈士陵园向烈士献花。当日是烈士纪念日,全国各地举行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两位烈士寻亲成功

近日,经过城阳、五莲两地和即墨、栖霞两地联动,在日照五莲和烟台栖霞成功找到烈士林宝法和门官德的亲属。

城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专项行动筹备期间,联系五莲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配合协查林宝法亲属。五莲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得知户部乡三块石村“林宝岩极有可能就是林宝法的亲人”信息后,赶往三块石村进行走访调查。五莲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到户部乡武装部查到了林宝岩入伍时记录的信息,档案记载,林宝岩的二哥叫林宝法,在部队牺牲。通过查阅档案与走访调查,五莲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确认了林宝法和林宝岩家人的亲属关系。

烟台栖霞搭把手公益救援队队员在网上看到烈士寻亲的信息后,立即开始帮忙寻找籍贯在栖霞的门官德烈士的亲人。9月24日,烟台栖霞搭把手公益救援队负责人李达玮在栖霞观里镇成功找到了门官德烈士的亲属,并初步取得了联系。经即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栖霞市退役军人局核实查证,李达玮找到的就是门官德烈士的亲人。其侄子门树果居住栖霞市观里镇观里村,其亲妹妹门翠萍在烟台市。门树果表示,最近家里农忙,农历十月初一他想和姑姑门翠萍一起到青岛祭奠。

热心志愿者一直在为烈士寻亲

专项活动启动以来,不少志愿者提供寻亲线索,为门官德烈士寻亲成功的烟台栖霞搭把手公益救援队负责人李达玮就是其中之一。李达玮告诉记者,救援队为烈士寻找亲属的活动做了快两年了,两年里经常会有成功的案例。救援队有多个帮助寻找烈士亲属的微信群,这次为门官德烈士寻找亲属,就是队员看到青岛市发布的活动和烈士信息中有一位籍贯栖霞的烈士,李达玮找到观里镇观里村党支部书记,由村支书找到了烈士侄子,后经栖霞、即墨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确认了烈士与亲属的关系。

李达玮

“寻亲”工作专班多项措施调动各方参与

青岛市“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活动开展至今已两周时间,设置在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专班工作人员在“为烈士寻亲专项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全市各区市迅速展开行动,通过广泛发布烈士信息、挖掘寻亲故事、宣传英雄事迹等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一时间,“为烈士寻亲专线”电话此起彼伏,工作人员一一详细询问解答后,将所有信息汇总整理,通过调查、走访、核实,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接研讨,查阅地方志、档案、中华英烈网、烈士英名录等方式,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详实可靠的信息和帮助。

记者从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目前仍有很多烈士身葬异乡、无家人祭扫,处在“失联”的状态。因此,通过开展“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活动的契机,在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的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为烈士寻亲工作,早日帮助烈士家属“圆梦”。

“英雄者,国之干。”烈士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和灵魂,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化身。为烈士寻亲专项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接英雄回家,圆烈属之梦,既是对烈属的抚慰,也是对英雄烈士最好的缅怀与尊崇,更是弘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

寻亲活动离不开志愿者的帮助。

>>记者手记<<

一场跨越70年的“生死相见”

半岛全媒体记者 武传英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烈士,这沉甸甸的两个字,代表了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身体铺路,以血肉筑墙,用生命换来今日之中国。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凝结着无数先贤和英烈的奉献付出乃至巨大牺牲。然而,由于战况惨烈、信息不完备等种种原因,一些烈士的身份无从考证。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已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万名。英烈骸骨不能重回故里,家乡亲人也不知英烈魂在何方。几十年来,四处打听烈士安葬地的烈士家属不在少数。

“我这里有22位青岛籍烈士的名单信息,想通过你们帮他们找到亲人。”接收到河北籍志愿者张红琢的信息后,半岛全媒体即刻发起了“为烈士寻亲,帮英雄回家”的公益活动。寻人、寻根、寻亲、寻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每一天都深受感动,在追寻烈士足迹、倾听历史回音的同时,领悟着坚贞不渝的革命情怀。

犹记得,当得知哥哥葬在黑龙江讷河市烈士陵园,84岁的董作铭热泪盈眶;犹记得,年逾古稀的姜云英女士得知大哥姜子玉的下落时颤抖的双手……祖籍青岛胶州、如今安葬在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革命烈士陵园的孙洪善烈士的重孙女给半岛都市报和志愿者张红琢发来千余字的感谢信:我们终于看到了他的墓碑,孑然孤立在荒芜中,我在手机地图上查询了位置,在边界线旁,在鸭绿江旁,从老家到他长眠的位置,距离1500公里,整整七十年,我们终于知道了他在哪里!这是烈属最真挚情感的表达,读之让人动容。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有一种精神之光却不会黯淡;也许,时间能冲淡记忆,有一团信念之火却不会熄灭。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近年来,国家多次接回志愿军烈士遗骸,在社会层面,许许多多像张红琢一样的志愿者也为许多志愿军烈士找到了亲属。这体现了国家上下对烈士的尊崇、对历史的铭记。

经过近一个月的联系求证,半岛全媒体已经帮助13名烈士找到亲人。那些白发人盼黑发人的痛,孩子想父亲的苦,餐桌上永远多摆一副碗筷的等待,遗腹子几十年没喊出口的一声爸爸,揪人心碎!我们深切体会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烈士的回家之路有多难。青山埋忠骨,热血铸英魂。公辞七十载,今夕盼君归。愿世上所有的人都团圆、平安,愿所有的烈士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青岛市各界代表

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上午,青岛市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隆重举行。北部战区副司令员兼北部战区海军司令员胡中明,市委副书记惠新安出席仪式。

  绿树青山掩映,“山河魂”烈士纪念群雕巍然矗立。烈属、老战士、英模和“最美退役军人”代表,机关干部、公安民警、医护人员、青年学生等200余名各界代表手持鲜花,列队肃立。

  上午9时30分,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开始。礼兵就位,现场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肃立,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的英烈默哀。默哀毕,手持鲜花的少先队员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代表方阵前,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青部队和青岛市社会各界名义敬献的6个花篮一字排开,花篮红色缎带上书写着“烈士永垂不朽”。伴随着《献花曲》悠远深情的旋律,12名礼兵稳稳抬起花篮,缓步走向“山河魂”烈士纪念群雕,将花篮摆放在纪念群雕前。胡中明和惠新安迈步上前,在花篮前驻足凝视,仔细整理花篮缎带。随后,参加仪式的各界代表依次瞻仰英雄群雕并献上手中鲜花。整个仪式庄严、肃穆。

12名礼兵将花篮摆放在“山河魂”烈士纪念群雕前

  青岛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城市,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人民英雄和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英烈精神,学习他们对党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学习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敬献花篮仪式由隋汝文主持。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中级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驻青部队官兵代表,部分区市和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仪式。

声音:

烈属代表葛春海: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就是做好当下的工作

  2002年6月24日,葛路为营救落海的来青打工女青年,不幸牺牲,被追认为烈士。9月30日,葛路烈士之子葛春海作为烈属代表参加公祭活动。葛春海告诉记者,参加公祭活动,祭奠革命先烈,回顾历史,是为了唤起人们勿忘国耻,珍惜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希望我们珍惜和平生活,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葛春海说,他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为人民利益奋不顾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要把这种精神带到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就是做好当下的工作,爱岗敬业,为人民做好服务,”葛春海说。

烈属代表葛春海

英模代表李茂勤:几乎每月来一次革命烈士纪念馆

  李茂勤曾任东海舰队175艇轮机班长,1958年10月16日在炮击金门战役中,和同志们一起击沉击伤两艘国民党“中字号”大型运输舰,在快艇进水沉没后,独自在海上漂游36小时最终返回部队,荣立一等功,当时他23岁。李茂勤告诉记者,他有“两次生命”:父母给了他第一次生命,但是在1958年,快艇沉没时,父母给的那条生命已经“不在了”;李茂勤说,快艇沉没,他是战友中最后一个被救上来的,如果没有共产党组织渔民救援,他已经不在了,所以党和国家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现在李茂勤已经83岁了,几乎每个月都来一次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烈士纪念群雕。李茂勤说,要有一颗忠心、一颗红心,不能忘记过去,要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英模代表李茂勤

英模代表闫立堂: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们争来的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闫立堂所在的35213部队工兵连六班,不怕流血牺牲,敢于连续作战,多次配合侦察分队深入敌阵,执行排雷、布雷等战斗任务,圆满保障坦克行动,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9月30日,闫立堂告诉记者,参加烈士纪念日活动,在这里悼念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使他想起了45年前在中越边境参加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想起了英勇献身的战友,心里非常激动。“今天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都是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争来的,我在这里向他们致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闫立堂说。

英模代表闫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