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顶级创赛”而生 为“三进行动”而去:青岛市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贡献澎湃“博士后力量”

2021-10-08 14:06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55841)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白菊

  “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

  博士后是青年科技人才皇冠上的明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勇敢地肩负起“挑大梁”的时代重任,自信地承担起“当主角”的光荣使命,博士后自然是当仁不让。

  为落实千名专家“进重点企业,进企业研发机构,进见习实习基地”即“三进”行动要求,9月29日,青岛市成立了由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获奖选手组成的博士后科技服务团下基层、进企业,开展博士后“三进”活动。

  在博士后和企业的一次次交流碰撞中,产才融合的壁垒在逐步地打破,各领域、各环节要素在迅速地聚集、流动、耦合,尤其是激发和促成了更多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生产一线集聚,实现了科研成果与生产需求的直接高效对接。

  青岛,这座青春之岛、创业之城,正在被青春洋溢的博士后创新创业激情拥抱,正在被动能澎湃的“博士后力量”鼓荡。

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诺贝尔奖大师弟子为企业精准把脉

  “可见光水下手持式通信终端可以进行全双工的语音传输,”在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得主、南京邮电大学博士后蔡玮探讨着可见光通信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青岛还拥有诸多海洋装备企业,可见光通信技术的落地机会丰富。”蔡玮博士后曾先后和两位诺贝尔奖大师合作并发表论文,算是他们的半个弟子,其主要研究方向——可见光通信技术处于该领域的世界前沿。

  “新材料可以用在车辆表面涂层,防止运行中砂石对车辆表面造成的磨损,”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得主、清华大学博士后宫理想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凤麟核集团研发人员探讨,“凤麟核恰好寻求耐辐射、耐高温的材料,也和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非常契合。”宫理想,这名中国最高学府博士后的新材料项目和两家企业均高度相关,他感觉大有用武之地,成就感满满。

  “一带一路贸易文化旅游科技平台是我目前的研究领域,”在凤麟核集团,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产业特别奖得主、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来自亚美尼亚的Davit用中文和企业专家交流,探讨中国与亚美尼亚的合作机会,“我最关心集团有没有计划在亚美尼亚设置研究中心和投资项目。”随着交流越来越深入,看到Davit的中文还不太熟练,企业专家干脆和他一起流利地说起了英语……

  这是青岛市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入企“三进”的热闹场景。9月29日上午,在2021年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颁奖现场,青岛市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成立;下午,服务团首批成员旋即奔赴凤麟核集团、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科技服务。

  从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博士后在奔赴企业前都做足了功课,带着获奖项目和“问题清单”出发。从可见光通信技术到高铁新材料再到一带一路文旅合作,团员们不仅虚心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结合自己的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和企业精准对接,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企业有难点、堵点,而博士后恰好拥有先进的理念和前沿的技术,它们带来的获奖项目好多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这种活动精准匹配了我们的需求。”多位企业研发人员表示很惊喜。一场场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座谈会结束后,交流的热情仍然久久不散,企业负责人与博士后现场加微信互换名片,期待更深入、更具体的合作。

  青岛市博士后科技服务团今年首次成立,是落实千名专家“三进”行动的重要举措。“三进”行动是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倾力搭建的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和企业合作平台,亦推出了针对博士后的具体举措,组织博士后进重点企业、进企业研发机构、进见习实习基地,博士后创新创业的成果落地进程明显加速。

  与此前博士后“三进”活动相比,本次活动呈现出新特点——科技服务团首批成员皆是博士后大赛获奖选手,来自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啤酒、青岛银行等10余家知名高校院所和企业。授旗现场,从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胡义瑛手里接过青岛市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团旗的团长金鑫,正是2020年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金奖得主。此外,胡淑敏、崔巍等往届大赛金奖得主也皆是服务团成员。

  企业有所需,博士后有所为。在一场场“双向奔赴”中,产才融合的壁垒正在被消融。致力于促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科技攻关和共同富裕,青岛市博士后科技服务团的目标更加清晰而坚定。

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进站即进场,开题即开赛

  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入企“三进”,是青岛博士后工作成果落地的生动缩影,源源不断的博士后创新创业人才正在高精尖产业链条上大放异彩,而在这背后,有着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这一博士后“顶级创赛”的强力支撑。

  进站即进场,开题即开赛。博士后,这一最具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高层次青年创新人才群体,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集聚青岛、同场竞技。

  今年,608个来自全球各大顶尖高校和知名院所,涵盖10多个重点产业领域的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在青岛会师。本届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共评选出金奖项目2个、银奖项目4个、铜奖项目8个、产业特别奖项目20个、优胜奖项目66个。其中,来自之江实验室的博士后李国瑞凭借参赛项目“深海自适应仿生机器人与柔性传感设备”获得创新组金奖,来自大连海事大学的博士后刘春雷凭借“无人驾驶商船系统”获得创业组金奖。

  一批批博士后项目正在青岛落地生根,创新组、创业组金奖项目与另外6个获奖项目签约落户青岛市城阳区。大赛期间,全省首家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及时对接大赛项目,推介青岛博士后政策,推动有创业意愿的博士后项目留青发展,28个获奖项目达成了落地初步意向。

  连续三年博士后“顶级创赛”的举办,在全国掀起了博士后创新创业的新高潮,青岛已梳理在站博士后创新研发项目2000余个,创造产值累计超100亿元。博士后创新创业人才正以硬核科技,掌握产业发展“新命脉”,以智慧交锋,碰撞出更具生命力的创新创业火花。

博士后创新创业机制:黄金台、梧桐林、竞技场、蓄水池

  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创业之城。目前,青岛正在努力构建多元化的博士后创新创业机制,快速感召、大力集聚博士后等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等资源,鼓荡城市创新创业激情,让青春之岛始终洋溢着青春澎湃的活力。如果说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是博士后的“竞技场”,那么青岛还正在——

  牢筑“黄金台”。出台等一系列“真金实银”政策,面向博士后站发放最高50万元建站资助、5万元站科研资助;面向博士后发放5万元应用研究项目资助、12万元生活及住房补贴、25万元安家补贴。2013年至今,累计发放各类博士后资助6亿元,惠及博士后14800人次。形成了从单位到个人、从工作到生活、从进站到出站的综合性博士后资助体系,持续吸引广大海内外优秀博士后人才来青创新、留青创业。

  遍栽“梧桐林”。设立168家博士后站(基地),博士后招收平台体量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设立首批30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打造全国首个线上博士后成果转化交易平台,首设青岛博士后平台协作联盟,辐射成立胶东经济圈博士后平台协作“1+5”联盟,打通博士后成果转化、产业链接的壁垒,筑牢博士后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新高地,助推全省乃至全国博士后平台协同创新、联合创业。

  深挖“蓄水池”。2019年,山东省首家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在青岛市城阳区开园。园区以博士后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项目孵化加速为重点,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金融扶持、人才交流等服务自开园至今,已成功引进科技型企业72家、博士后创新创业人才72人,累计产值超10亿元。通过园区孵化加速,产才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聚天下博士后而用之。当下的青岛,已经构建了“政策引领、平台聚力、大赛驱动、园区加速”的“四位一体”博士后创新创业机制,打造博士后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强磁场”。截止目前,青岛累计引进博士后5200余人、博士后出站留青1900余人、留青率超76%,两人入选两院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0余人荣获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称号,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已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达319亿元。博士后,已经成为青岛高质量发展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给我一倍赋能,我可以创造百倍、千倍价值!”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博士后创新创业人才的杰出代表——青岛市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将会吸收更多海内外优秀博士后加入,他们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持续深入开展“三进”行动,全力推动科研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他们将找准专业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最基层、科技攻关的第一线和共同富裕的大棋局,把论文写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用智慧点亮希望之火;他们将永远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弘扬“进站即进场、开题即开赛”的博士后创新创业精神,为青岛、为山东、为国家贡献澎湃的“博士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