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 | 给百姓开“小灶” 政务服务才能“真管用、立得住、叫得响”

2021-10-20 22:5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922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如何让百姓感受到高效便捷和公平正义的政务服务?要说百姓能听懂的话,干百姓看得见的事。

10月20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的一场发布会便给人这样的感觉。在这场发布会上,青岛市重磅推出46条创新举措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是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关键。

处长“随访员”在市民中心询问市民办事是否满意

这次发布的《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其中一大亮点便是梳理出来服务“4个全生命周期”。它让政务服务提升不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关注到民生、项目建设等四大领域的政务服务集成,从根本上提质增效。

避免“一刀切”“大锅饭”,政务服务给百姓“开小灶”,才能把事儿真正办到百姓心坎儿上。

首次聚焦,创新突破

此次出台的《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是青岛市首次推出直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创新突破行动方案。

此次青岛市可谓下足功夫,共推出46项创新举措,其中13项创新举措全国领先、8项北方领先、7项省内领先。而每项举措的推出,都是建立在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的需求之上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百姓知晓度、参与度和服务兑现情况的审视。青岛市此次集中发力营商环境优化创新,不可谓力度不大。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青岛正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政务服务中感受到高效便捷和公平正义。

行动方案共分为11部分,以“1+4+6”结构发布46条创新突破政策。“1”的部分为总体要求,介绍了《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4”的部分为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的26条创新突破政策;“6”的部分为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六种服务能力”的20条创新突破政策。

这一结果,是民心所向,是城市发展所需,也是政府部门主动作为的结果。

为企业颁发全省首张建筑业企业资质电子证书

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在起草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坚持“真管用、立得住、叫得响”的标准,立足补齐短板,做优长板。

还坚持问计于民、问计于企,通过开展线上线下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3971份;共组织召开23次商协会组织、企业、办事群众、专家、法律服务机构座谈会;召开17次市直部门和区(市)协调会。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评价政策氛围,把制度刚性和创新示范的标尺立起来!

行动准则,给政府服务以行动指南,给百姓心中也立起了一杆秤。

青岛市也将以此为契机,在打造更多营商环境“单项冠军”的基础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优化营商环境,解决深层次问题,推动青岛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前列。

可以看到,此次政策的提出,一大创新点便是从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到服务人的全生命周期。

目前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是基于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政策设计,而青岛的政策设计,不单专注于企业获得感,还专注于人的获得感,服务于人的全生命周期,以及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链条式服务。

在着眼于机制和制度建设基础上,更关注营商环境工作具体执行人。如《行动方案》关注到营商环境优化的执行层面,从建立“首席审批服务官”制度入手,确保压力、动力层层传导到具体执行人,并着力提升具体执行人的专业化水平,切实改善企业和办事群众的感受。

专策服务,决心体现

打破“大锅饭”也是此次青岛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体现。

政府研究不同产业赛道规律,差异化审批提速,让“快”得更有意义,避免为提速而提速。

例如,青岛工程建设改革压减审批时限至75天,目前全国领先,且仅占其项目转化周期的1/11,为项目再投资赢得了时间。

打破均值,实施精准服务,使服务层次更丰满。避免政务服务“大锅饭”,对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小微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建立定制化的服务模式。

尤其是当下在大力推进“四新”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更应该研究“四新”经济专策,避免老办法管新业态,自己给自己带上了发展的枷锁羁绊。

向政策要效率,就是优化原有的政策措施体系,让政策真正成为服务当下的有力工具。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而梧桐树的种植,要从小树苗开始就要呵护,直至其有了参天之姿,有了能迎风抗雨的“身板儿”。

此次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一个关键创新,便是从具体措施改进到营商环境品牌引领。

培育新型政务服务理念,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政务服务中感受到高效便捷和公平正义。

要推动政务服务工作由“提速”向“增效”转变,由“便捷”向“公平”转变。

如今网上审批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百姓的需求,更加智能化的服务手段将是有效的工具。此次青岛市就着重引入工业互联网思维,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还推动数字化集成场景应用,拓展“智能审批”“无感审批”“精准推送”等极简“数字审批”新模式;尝试运用数字治理来解决存量许可证照电子化问题。

数字赋能服务层级提升,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

市民在政务自助终端扫码操作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青岛市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创新工作一直走在前列,成绩斐然。但营商环境建设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积极参与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坚持以评促优、以评促改,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增强。

2020年,青岛市营商环境国评成绩由全国第19名提升到第11名,是全国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今年以来,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站在新的起点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青岛城市战略定位,以切实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根本目的,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把握新阶段带来的新机遇,挖掘新挑战蕴含的新潜力,对标一流、锐意创新、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持续打造青岛营商环境新优势,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青岛市调整组建了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由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程德智任双组长,专班办公室设在市行政审批局。

9月,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升格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经过上述调整,青岛市正式建立了“顶格推进”的营商环境工作体制机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实施“顶格倾听、顶格谋划、顶格部署、顶格协调”。

青岛市还组建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领军专家、企业家等为主体的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社会监督员两支队伍。

围绕提升“营商环境政策的知晓度、参与率、兑现率”,专班办公室对青岛188万户市场主体进行研究分析,专题研究开展市场主体全覆盖走访服务。

……

一系列举措凸显青岛优化提升影视环境的决心,也换来成绩斐然。

随着难点堵点问题的销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今年上半年,项目招引和落地提速明显,全市新增5亿元以上重点签约项目178个,其中已开工运营项目100个,开工运营率56.2%,比去年同期提高31.8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欣欣向荣,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9万户,实有市场主体188.3万户,保持全省第1位。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8.3%。

今年以来,青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我们也能看到与国内外标杆城市相比、与企业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也可以说是第一招商资源,代表着城市招商的态度、温度和力度,好的营商环境无疑也会助推一个城市招商的速度。只有全市上下一起携手,齐心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