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正成为擦亮市北教育新名片

2021-10-24 10:52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30923)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10月24日讯 刚刚在市北区购房、落户的马先生坦言:“之所以在这里买房,就是因为学区所在的学校教学质量好。虽然我的孩子刚上幼儿园,但我比较来比较去,最终决定在市北买房,就是因为我看好市北教育的现在,更看好市北教育的未来。”马先生的话,代表了一大批选择让孩子来市北区入园入学的家长们的心声。

这些年来,市北区教体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最关心的教育质量摆到中心工作位置,推动全区教学质量持续显著提升。在全区教体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原名校持续高位发展,新名校接续不断涌现,更多的学校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市北教育呈现出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选择在市北区购房落户入学的家庭越来越多,反映了市北区越来越多的学校赢得了家长的信赖,成为学生向往的好学校。

开展教研助学行动,提升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实行3+1+1教研模式,即教研员老师每周3天分散教研听课、每周1天集体问诊听课、每月1天共同体集中调研,加强对学科、学校、共同体三级听课问诊。建立学校干部2+1教学跟进机制,引导中小学形成2项教学管理机制(业务干部参与周听评课机制和周教研集备机制)和1个工作常态(定期组织召开教学管理例会)。

举办区、校两级学术节,今年以来,共有73所中小学积极申报区级学术节展示项目,通过开展课堂展示、成果展示、主题论坛等形式,为教师成长、学生发展搭建舞台。与青岛大学合作成立青大基础教育研究院,依托专家引领,推进项目化区域教学改革。实施阅读素养提升工程,评选27所“与经典同行”整本书阅读实验校,召开整本书阅读工作现场会,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以赛代练,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今年以来,共有1907人次教师参与区优质课、区能手、区市一师一优课、区市三课评选,385人获区优质课一二等奖,290人获区教学能手称号,开设区市级公开课224节,337节课被评为市级优课。更多的优秀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夯实人才基础。

区域整体教研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正在产生良好效益,市北区传统名校持续保持高位发展,几所新建校也已经成长为高质量发展标杆学校;集团化办学及九年一贯制办学成效显著,涌现多处教学隆起新高地。2021年4月,引进高校优质资源成立的青岛大学市北附属中学,成为振兴西部中小学办学品质的排头兵。

实施教学攻坚行动,帮助更多孩子实现更大提升

构建三级质量评价体系。以《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为契机,构建常态化的区域、共同体、学校三级质量调研平台,完善大数据支持下的质量调研数据分析模式,形成区域、共同体、学校、学科四位一体中小学质量评价机制。

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定期召开不同层面、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质量分析会,结合大数据分析,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解决,收到明显效果。

一生一策因材施教。学校制定一生一策的整体分层分类指导方案,结合质量调研及常态化数据分析,强化定向指导和动态指导策略,坚持一手抓优质,一手抓均衡。对学生不同学力水平进行精准分析、精准施策,落实到各班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通过课堂施策、作业分层、个别指导、效果跟踪等落实到每一名同学。

实施自招公益辅导。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区域理化自招公益讲堂活动,50人组成的理化自招指导团队共设置了39个学科专题,1.8万人次在25天内通过线上公益讲堂受益,全区获自招资格学生1090人,其中,获第一梯队高中自招资格人数比去年多242人。

深化初小共同体改革,无缝衔接贯通培养

开展共同体贯通教学及衔接研究,围绕“关注有效衔接,共研育人进程”为核心,突出跨学段教学研究的专题化,科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夯实共同体的初小幼衔接。各共同体围绕阅读素养、计算能力、专注力培养、表达与写作等项目专题,实施跨学段研究,推动区域教学贯通发展。

实施一体化提升工程。借助18个小初共同体,打通小学初中的学段间隔,实现“学段无缝连接、学校纵向协作”,强力引导小学为初中输送更优质毕业生。

开展“寻标对标争创一流”攻坚行动,对标区内外名校,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办学特色等方面对标看齐,有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通讯员 徐海滨 半岛全媒体记者 宫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