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 |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链条人才引育留用机制,青岛又被央媒点赞了

2021-10-24 21:4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622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继在2020年人才流动便利度考核中获全省第一名后,近日,青岛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又获得《人民日报》点赞,这篇以《让人才一心扑在研发一线》为主题的报道这样写道:

在山东青岛打拼多年,正大制药(青岛)公司研发副总裁陈阳生感触颇深:“以前报个项目,都要跑前跑后,现在获评青岛西海岸新区拔尖人才,都由企业自主决定后申报,奖励政策高效又务实,这样做,能让人才一心扑在研发一线。”

近年来,青岛市在人才引育留用中,注重通过搭建平台、开放场景、放权赋能等,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链条人才引育留用机制。

聚天才英才而用之,各地对人才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为引才留才出台的政策也不少,但如何真正能留住人才,增强人才的归属感?青岛正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和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载体、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感召着全球创新创业人才融入青岛、圆梦青岛、发展青岛。

在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典礼上,青岛市荣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还成功入选18岁至35岁年轻人心目中的五个美好生活城市榜单。

2021年10月18日,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青岛第十次入选十强城市榜单。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第一站,先从温暖人才开始

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哪儿住、从事什么工作是人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日前,青岛国际院士港产业加速器人才驿站等10家人才驿站已陆续启用。

安徽一所高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小王在青岛从事人资专员工作,“今年7月,我通过朋友推荐找到了青岛国际院士港产业加速器人才驿站,人才驿站提供政策宣讲会和一些工作信息,不定时举办一些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人才驿站的温暖。8月份,在人才驿站提供的信息中,我找到了现在从事的工作。刚来青岛时对环境比较陌生,人才驿站为我提供了贴心、周到、热情的服务,让我感受到青岛不仅对高层次人重视,普通本科生留在青岛发展,也会给予很多支持。青岛是一座非常尊重人才的城市,我以后也会留在青岛发展,”小王说。

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进一步畅通来青回青人才对接服务渠道,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立体式推进引才聚才服务体系建设,青岛倾力打造首批十家人才驿站试点单位,形成人才服务“微社群”,增强来青回青人才的归属感、认同感,引导来青回青人才与城市结缘,更快更好融入青岛、扎根青岛,进而互相成长、互相成就,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生态。

让人才居有其屋,才是最“硬核”留人措施。作为一名外地来青人才,2018年来就来青岛工作的小刘,2021年上半年通过人才住房政策购得人才住房,实现了安居的梦想。2019年以来,青岛着力加大人才住房建设力度,通过扩大实物配建覆盖面,打造人才小镇新载体,扎实搞好集中建设,盘活存量用地用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全市共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15.9万套,其中租赁型住房占56%、产权型住房占44%,努力为来青人才安居青岛创造良好条件。此外,城阳区的共有产权人才住房政策、崂山区的“配额制”人才住房政策也极具创新活力,大大提高了对人才的招引力度。

青岛人才驿站

政策制定,充分尊重企业意见

2020年12月17日,青岛一下公布了《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青岛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青岛市外语人才、外事人才、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等六条人才新政,公开征集意见建议。

连出六条人才新政,这样的力度和手笔在青岛招才引智史上尚无先例。即便放眼全国,亦不多见,充分彰显了青岛人才强市、创业强市的雄心、决心和信心。

而关于《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的背景,《人民日报》是这样报道的:

2020年7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青岛蔚蓝生物公司举行,青岛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商议产才融合政策。

青岛蔚蓝生物公司总裁陈刚作为牵头人,就政策初稿作了说明。这份《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初稿,是由蔚蓝生物、歌尔声学等人才集聚度较高的企业,融合企业成功经验、引才聚才痛点难点、上百家企业意见建议等,最终在青岛市委组织部指导下完成。在陈刚看来,这一政策增强了青岛人才政策和企业发展间的契合度。

如今,这项政策已在青岛落地,有效解决了人才政策与产业发展、项目落地“脱节”问题。

在产业链方面,新政为头部企业制定涵盖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服务等方面的“个性化”政策,实施“一企一策”。同时,实施“补链”“强链”“延链”奖励。每年遴选奖励一批促进产业配套完善、补齐产业链“断点”的新落地项目领办人,按照实缴注册资本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400万元奖励。每年遴选奖励一批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快速实现产值倍增的高成长性企业领办人,给予50—100万元奖励。在就地集聚人才、进行科技创新、促进项目输入、引导资本回流等方面成效突出的,可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补。

聚焦人才链,发放顶尖人才(团队)资助、高端人才奖补、青年人才补贴和产业人才培训补贴。如在顶尖人才(团队)资助方面,全职引进5—10个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能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顶尖人才(团队)的,给予500万元安家费;在高端人才奖补方面,对经产业专班推荐的产业高端人才,可连续三年,按照年度薪酬总额的30%给予奖励。同时,鼓励企业“高薪聘高人”,对企业委托市场猎头机构引进年薪50万元(金融产业100万元)以上的产业高端人才,按照上年度企业实际给付计缴所得税年度薪酬总额的10%给予企业猎聘补贴,最高补贴50万元。

人才需求推介会

观念转变,不拘一格用人才

“谁是人才,要多听听企业的意见。”这句话背后是青岛对于人才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化,折射了青岛对人才评价方式的转变。新形势下,青岛充分发挥企业了解产业、熟悉市场、掌握技术的优势,将选才用才育才权交给企业,让企业在一线引进、培育、使用人才。

对此,《人民日报》举了一个鲜活而生动的例子:

去年6月,官祥臻评上了青岛市C类高层次人才,可以享受和山东省级人才工程人选同等待遇。作为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青岛区域总经理,如果仅看学历、头衔、称号,官祥臻原本机会不大,但正是由于青岛市新出台的“按薪定才”制度,让她这样的人才脱颖而出。官祥臻不但能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37项绿色通道服务,还能领取薪酬补贴。“这更加坚定了我留在青岛,开拓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决心。”

无独有偶,青岛胶州中集创赢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主管马大勇,高中学历却被相关部门按照“博士”人才待遇引进。据悉,能被认定为“博士”标准人才,得益于马大勇销售的产品“硬气”。这是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在我国,CFRTP产品研发及销售处于上升期,优秀销售人员属于紧俏型人才。

马大勇打动胶州市的,正是其销售成绩与综合能力。由于马大勇在细分领域优异的销售成绩和综合能力,被胶州市人社局等部门按照“博士”标准认定,享受生活补助、住房补贴,以及子女入学、配偶择业等人才配套政策。

据介绍,所谓“按薪定才”,就是对企业给予人才年薪达到120万元、80万元、50万元的,分别认定为B、C、D类高层次人才,对应享受各类人才支持政策。谁是人才,让市场和企业说了算。目前,青岛以企业为主体,累计认定30余名“无头衔、无称号”的实战型人才。

李沧区人才住房项目开工建设

为人才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撑

引才留才,必须做好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应。

有的人才来了是为工作,有的人才来了是为创业。对创业人员而言,资金和场所少一不可,为此青岛出台了不少金融和扶持发展政策,青岛为各类人才搭建了适合生根发展的土壤,比如“人才贷”就让不少投资者受益。

“今年我们得到了1500万元股权投资支持,组织部门又协调银行、保险、担保机构进行了评估,为我们提供了1000万元‘人才贷’,这些资金支持大大助力了研发生产,我们对在青岛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青岛汇智领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浩博士说,自己是青岛“投贷联动”赋能人才发展项目的受益者。

免担保、免抵押的纯信用贷款,“人才贷”是青岛对人才释放的最大诚意。今年9月底,青岛的“人才贷”再度升级!多部门联合制定了《青岛市“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切实解决人才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首先,“人才贷”政策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展,经相关部门认可的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二等奖以上且在青岛落地的注册项目,均可纳入“人才贷”风险补偿支持范围。其次,将人才认定从一纸证明变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提升人才价值的同时助力企业快速成长风险补偿比例提升、补偿时限明确,体现政府担当。另外,将贷款风险补偿比例由旧办法的50%,优化至80%。全面优化贷款环境,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贷款余额进一步提高,多名高层次人才任职的同一企业“人才贷”余额,限额由1000万元提升至5000万元。

人才成长发展,不仅要解决薪酬待遇、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更要涵养人才发展生态,构筑起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

近日,根据山东省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2020年度青岛市人才流动便利度考核获全省第一。据悉,2019年以来,青岛围绕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聚焦提升人才获得感,加大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着力打造人才“获得感”营商环境。

尊重人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更好地为人才服务,这代表着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态度。在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青岛居13位,刚刚发布的对95后年轻人才的吸引力榜单,青岛也排在全国第13位。目前,青岛正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链条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全面引才留才用才,企业与人才两大要素正与青岛深度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