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远方的老师请你留下来!看,青岛老师的支教日记,有孩子问宁夏以外是哪里……

2021-10-25 06:4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43994) 扫描到手机

撰稿/整理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实习生 王榕 图/受访者提供

青岛支教工作始于2005年,为贫困、边远地区孩子播种希望的教育接力大幕就此拉开。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长亭更短亭。

青岛的支教老师们穿行万里,陆续走进贵州安顺、甘肃陇南、西藏、新疆、四川等地,巍峨大山,孤烟大漠,遥遥边疆……支教老师心怀大爱,用脚步踏实一条条信念之路。

近日,又一批青岛教师抵达千里外的支教学校,他们带着光和热,照亮了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眸。

支教日记

“家里人听说我要去支教,都要疯了。”电话里的肖任飞轻声细语,声调婉转,有种小女子温柔敦厚的感觉。

“参加支教,我是偷偷报名的,之前并没有和家里人商量。”肖任飞故意隐瞒这个决定是有原因的。她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曾经有很严重的腺肌症,疼得厉害的时候吃止疼药都没有任何效果,一直吃着青大附院特配的中药,身体一度虚弱到上楼梯都很困难,甚至连牙齿都坏掉了,脸上长出了很大的斑点,头发也白了大半。两年前更是经历了一场大手术,手术历时6个多小时,“算是鬼门关里闯过一遭吧,”肖任飞淡淡地描述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柔弱女子,做起决定来,果断又倔强。

今年50岁的肖任飞是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多年从事语文教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教学能手……各种荣誉称号拿到“手软”,撰写的论文更在国家核心中文期刊发表。她曾经多次去过贫困山区慰问,也联系参与过贫困学生救助活动,同样是教师的丈夫,去年也报名到贵州支教了一年。跨越山海去为山区孩子们做更多实际的教学工作,像扎根在心中的种子,成了肖任飞一直放不下的心愿。

今年8月29日,她从青岛抵达1700公里之外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在清源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据《禹贡》载:天下分为九州,渭源处古雍州之地。渭源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肖任飞支教的清源中学是一所位于县城西城区的初中学校。

“痛苦到不行了,一口气喘不下来。”虽然有思想准备,但是真正来到渭源生活的肖任飞正在经历两大考验:高原反应和寒冷气候。这里是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地带,刚来的时候,肖任飞每天都需要服用药物来对抗高原反应。“一周时间瘦了七八斤,脸肿到眼睛都睁不开了,手肿得像馒头,身上那些微创手术留下的洞洞都在疼。”做过手术的微创伤口,每天都在叫嚣着身体要罢工。

“青岛这个季节下午6点才天黑,这里晚上8点还是大亮着,夜晚短,早晚温差大。每天等天黑睡下就要12点了,凌晨三四点再被高原反应憋醒,一天睡不了三四个小时。”相比青岛温润的气候环境,渭源县的气候非常干燥,“嘴裂开了,润唇膏拿在手里经常涂也不管用,脚后跟都裂了,需要不停地喝水。似乎每一个细胞都是干的,连头发都如同一把风中凌乱的枯草,整个人像脱了水的老茄子。”肖任飞自嘲道。

视频电话里,丈夫几分嗔怪几分心疼:“快给我滚回来!”肖任飞依然拖着她惯用的慢条斯理的声调说:“别老给我打电话……”

学校没有太宽裕的住宿条件,肖任飞和一同来支教的老师住在学校给租的房子里,从学校到宿舍需要走接近半小时。

“这里没有秋天,感觉进入10月份就入冬了。”10月的渭源已经下过两场雪了,夜晚的温度最低已经到了零摄氏度以下。一回到宿舍,肖任飞就打开电热毯,缩进被子里取暖。学校领导很关心,特地给送来了电暖气。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她努力克服了种种不适以及生活饮食方面的困难,全身心投入支教学校的教育教研活动中。

学校早饭有为学生统一配送的营养餐,鸡蛋、牛奶、面包等,一周五天都不重样,但老师们却需要自己做饭。肖任飞只能在宿舍里蒸个米饭,炒个简单的菜,或者到外面的小吃摊解决,宿舍里的电饭锅还是原来支教老师留下的。渭源县城没有菜肴丰盛的饭馆,小吃摊上的牛肉面就成了日常主食,“感觉我都要成牛肉面体质了”。宿舍里只有太阳能热水器,渭源近期几乎都是阴雨天,很难看到太阳,热水也成了问题,“目测要超过10天才能洗澡了。”她开着玩笑。

“来的时候为了减少行李负担,只带了一双夏天穿的运动鞋,本来想到渭源再买秋冬款的运动鞋,发现有些失算。”整个县城只有一两家运动鞋店,而且当地人个头偏小,女鞋尺码最大也就39号,而且可遇不可求。肖任飞1米72的个头,鞋穿40码,整个县城买不到适合她的鞋子。“这是很让我感到忧伤的事情。”她戏谑道。

“相比城市的孩子,这里的孩子不太习惯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都很淳朴,很多娃娃带着高原红的红脸蛋,特别可爱。”作为一名从业三十年的老师,教书育人的热忱足以抵消这所有困难。让肖任飞坚持留下来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留守儿童。

在欢迎支教老师的仪式上,校长介绍了学校的情况:清源中学现有学生904人,其中农村户籍学生占90%,来自全县16个乡镇,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占到大半。“有些孩子是孤儿,户口簿上的户主就是他自己。”尽管支教前,肖任飞已经对这边特殊儿童的情况做了简单调查了解,来之后,学校的领导也给她介绍了这些情况,但当她看到孩子们蹒跚的脚步,瘦弱的身形,敏感却渴望温暖的眼神,“心里忽地一揪一揪疼了起来”。

由于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没有父母的呵护,受伤了没人心疼,只能自己躲起来哭,饿了、累了没有人询问,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伴。这些原本可爱阳光的孩子,慢慢变得沉默自卑,他们都还是些应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现在却过早地体会了生活的艰难。

“这是些需要社会拥抱的孩子,如果能够给这些孩子一点点帮助,那就是为人师者最大的期盼和满足。”内心被刺痛的肖任飞,除了联系爱心人士,帮孩子们寻求帮助外,还坚持写支教日记,身处异乡的日夜里,她努力点燃自己的一道光,为孩子们种下梦想的种子。

肖任飞给学生答疑解惑。

>>肖任飞日记摘登<<

2021年9月6日

渭源的馍馍

昨天下了一场雨,今天气温骤降,秋雨霏霏,那种阴冷的感觉更加强烈。早上是8℃左右。

坐在班里听课时,穿着大衣,还是手脚冰凉。虽说都是北方,但这气候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办公室里没有空调,电暖气也供不起来,一位支教的同事说:我的膝盖要完了。

好在忙碌起来,就暂时忘记了冷的感觉。

尽管条件艰苦,但是天底下的教师都是一样无私奉献,起早贪黑,勤勉肯干。全校900多名学生,任课老师90多名。这里的教室没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备课全靠手写,课堂讲话特别多,老师们工作量是很大的。

一个办公室十几个老师,共用两三台电脑,电脑放在办公室一角,哪位老师需要用的时候,才会走过去用。我也申请了一台电脑,我们几个支教老师一起用,打开半天才能抖擞一下,运行很慢。

同一办公室里的当地老师一如既往热情,让我吃果子,还有馍馍。渭源的馍馍包含的内容太广泛,我看到的馍馍就有好多样子。还有一种饼,类似于我们吃过的手抓饼,有个很强悍的名字,叫“破皮袄”。

今天是例会时间,学校给我们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领导和同仁们的热情,让我们很感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开完会,已经是七点多了。路灯已经亮了起来,天边却依旧晚霞满天。天更冷了,可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晚上的渭水河灯光璀璨,和白天的视觉截然不同。

这个小县城,看起来缓慢而有序地在我眼中流淌开来。我也变成了其中的一条鱼,在早晚温差悬殊的空气里,缓慢游动。

2021年9月8日

每个孩子都是诗人

渭源的秋,是一个矛盾的季节,仿佛有着一股特殊的魔力。

今天有两节课,给学生讲完《济南的冬天》,又讲了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在讲《济南的冬天》时,我告诉孩子们:老师就来自山东,济南就是山东的省会哦。看着娃娃们睁大的眼睛,忍不住笑了起来。好像甘肃和山东的距离,只是一篇课文的距离。那些课本中的文字,顿时鲜活了起来。

讲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和娃娃们一起朗读,品味美景美文,一起看窗外蓝得“水晶”一样的天空,一起用心去看那些有灵魂的文字。我和这群娃很快地融合在一起,仿佛已经在一起上课很久了,他们开心地在文字中寻找自我,我则成为带领他们在文字中隔水呼渡的那个舟子。

慢慢地和他们说,要多读书,多出去看看,要观察这个世界的细节,要看到万事万物的美好,要有自己的见解,要从最平淡的文字中写出最真挚最深沉的感情,这样才会写出好文章。

等到他们写完了作文,翻看作文本时,发现了令人惊喜的一些文字,觉得特别开心。记录一二:“我的家乡在大西北,也许是季节疲倦了,休眠的万物静寂悄然,成了衣服慵懒沉默的姿态……”“屋檐上倒挂着一柱柱冰凌,窗户上镀着一层银霜,不知道是哪位画家把如此精美的画绘在了玻璃上,而且每天换一幅,哪里来的灵感呢?”

每个孩子都是清澈如镜的诗人,不是吗?

2021年9月10日

想带他们看大海

清晨的阳光总是那么及时地驱散了夜的寒冷。

每个班级的窗台上都摆满了盆栽,都是孩子们自己种下的。一个脸颊上挂着高原红的男生,看到我在拍花,慢慢地蹭了过来,嗫嚅着对我说:“老师,你拍的不是我的,我的是那盆菊花,你去拍那盆好吗?”那一刻,觉得他好可爱,又好心疼。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少关爱缺少肯定,他们特别渴望被关注。课堂上一个小小的表扬,都会让他们的眼眸一下子明亮起来。

班里的多媒体刚一打开,就卡住了,精心做的课件没法用,于是就拿着书本领着娃娃们学习古诗词。读《观沧海》,讲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我问他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娃娃们整齐划一地全部摇头。我又问:“那你们能想象出大海波澜壮阔、潮起潮落是什么样子吗?”本来热情高涨的空气突然凝滞了。

看着孩子们迟疑迷惑的眼神,突然有种冲动,想要带着他们在海边的沙滩上奔跑,让他们听听大海的歌唱,听听海浪拍打堤岸的咆哮,让海水从他们的小脚丫漫过去,再在他们的笑声中漫过来。

给他们讲简单的古诗词知识,看到他们在书上认真地记录着,就像是幼苗在不知疲倦地吸收着水分,努力长大,努力开花,就觉得窗外的天空更蓝了。

下课后回住处要走将近半个小时,路上看到的老房子,屋檐很宽。当地居民用小吹风机吹火的自制炉灶上,一口口铁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洋芋。五官分明的定西老人,坐在门口,晒着太阳,等着午餐。

回到住处,惊喜地发现同住的支教同事正在剁肉馅,说今天是教师节,自己的节日自己庆祝,准备包馄饨,心里一下子乐开了花。没有面皮,自己和面;没有擀面杖,找到一个小细玻璃瓶充当;没有盘子,包好了放到盆里摆好。忙忙碌碌了一个小时,一盆有特殊温度的馄饨,摆在面前。这个擀皮的小瓶子,成为此生中最有魔力的擀面杖。馄饨味道好极了,饕餮之中,两个女人的眼中、心里,全是满足感。

人间值得,因为有爱,所以有光。

2021年9月11日

山林郁郁

今天,参加了秦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民主监督调研活动。

渭源有几条有代表性的河流,禹河、清源河,还有秦祁河。清源河和禹河都在清源县城周边,秦祁河在渭源最北部。

我们今天重点调研的是位于渭源最北部的秦祁河周边的环境保护状况。

从渭源县城沿着山路驱车大约四十公里,就会先到北寨镇。山路两边是典型的黄土高原,耸起的山坡,平直如刀削一般的坡面。大部分是黄土,有些地方黄土脱落,露出下面的红色部分。据说那叫红砂岩,是甘肃特有的地貌特征,在地质上被称为甘肃系。海拔2700多米的山上,天气比较寒凉,缺少水源,所以植被稀少。远远望过去,零星的绿色随着车速一闪而过。

这里的张家堡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很小,据说只有两个学生,三个教师。问起原因,说是由于土地干旱贫瘠,很多的村民都搬到了新疆等地区,这里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本来想进去看看,但周末不开门,只好作罢。

到了秦祁乡,一下车,我的心就揪起来了。四处都是荒山,几乎看不到绿色,兰渝铁路经过这里。刚好有一列火车驶过,在一片荒凉中,发出生命的节奏。

这里的土地干涸得裂开一道道纹路。地里的庄稼,叶子都是枯黄的。路过一片芹菜地,那些芹菜长得很矮,看不到茎部,只有一些仿似脱了水的叶片,在高原的烈日下,沉默着。

这是一片严重缺水的土地,好在有国家的不断推进帮扶和改善政策。去看了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总干渠隧道,伏在栏杆上,可以看到汹涌的水流奔腾而来。周边的植被明显长得茂盛葱郁,清澈的河水两岸,水草丰沛,甚至还看到了芦苇。靠近的山上,去年种下的山林,也呈现出郁郁的绿色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希望有一天,这片土地会满眼葱茏,植被丰茂,成为一片富足美丽的胜境。

中秋节,支教老师们在异乡的晚餐。

2021年9月21日

没有月饼的中秋节

放了三天假,高原反应严重,躺了两天,每天步数不超过30步,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头疼,心口疼,胃疼,盖着厚厚的被子,还真有些林妹妹的味道呢。

接到快递的电话,来自青岛家乡的同事和朋友们给孩子们寄来了“爱心”,有学习用品还有医用口罩。这两位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透露姓名,只是说“爱心人士”即可。寄来一千元口罩的是城阳实验中学的一位同事,平时工作中少有交集,我甚至连他的面孔和名字都对不上号。可我还是想在这里真心地说一声:谢谢你们,无条件地信任着我,谢谢你们给这些孩子撑起了一方爱的天空。大爱无言,你们是最值得尊重的人!

从青岛一同来支教的小招打电话,说今天是中秋节,大家一起去包饺子。答应着,去泡好银耳,用电饭锅熬了一锅银耳汤。怕走过去凉了,连锅都提着拿过去了。忙忙碌碌,简单的午餐,没有月饼,没有佳肴,我们一起过了一个特别的中秋节。

窗外的月亮升起来了,今夜,我在离家1700多公里的异乡,想着家人。

2021年10月13日

少年强则国强

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小城,一夜之间就进入了冬天。

似乎所有的细胞都在叫嚣:冷啊,冷啊。哪怕把整个人都缩在被子里,打开电热毯,还是瑟瑟发抖。路边树叶的颜色开始变得缤纷起来,绿色,红色,黄色,融合在一起,煞是养眼。本应该是秋色如画的时候,却实打实进入冬天了。

清源中学第十届体育节今天开幕。入场式真的好看:仪仗队英姿飒爽,鼓乐队号鼓悠扬,娃娃们精神抖擞,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广播操比赛各显神通。体育精神,合作意识,都展示得淋漓尽致。

这次体育节为期三天,有不同类别的各种竞赛,可以看出学校对学生体质建设,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

少年强则国强,在娃娃们身体素质的起跑线上,必须未雨绸缪,领先一步。

天气如常的寒冷。穿上了羽绒服和薄棉裤,还是冻得膝盖隐隐作疼。终归是老了。

但在这青春勃发的操场上,我觉得自己也开始燃烧起来了……

老师好!

祖国所需处,皆是吾故乡。

他们是众多青年大学生志愿者的缩影,在人人拥向大城市的年代,他们逆流而行,奔赴最艰苦的地方,把最好的年华交付给一支粉笔、三尺讲台。

2013年,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是山东省唯一的省属非师范类院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并于2018年增设兵团服务点。如今,这个支教团已经扎根祖国西部热土8年,75名支教队员们接力传递志愿服务的火炬,从沿海到内陆,跨越三四千公里,在祖国中西部散作漫天繁星,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留下来给我当姐夫吧”

刚走进校园,李志成有点“傻眼”——

支教的地区水资源匮乏,宿舍楼没有上下水,整个校园里仅散布着6个水龙头。宿舍楼一、二层是学生宿舍,李志成和一起支教的同学住在3楼,每次解手都需要到离宿舍300米远的旱厕。学校更没有可以洗澡的地方,几名支教同学只能每周末一起,坐30分钟的乡村公交到县城,在小旅馆里开一个房间,轮流洗澡,下午还要赶在5点之前坐末班公交车返回学校……

“大学时有过两次短期在新疆支教经历,一开始以为这次支教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困难,当真正到达支教学校时,我才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李志成是青岛科技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彭阳分队队长,今年7月28日,23岁的他与同校两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一起抵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在城阳乡初级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李志成(右一)和一同在城阳乡初级中学支教的同学们。

“现在这个季节,当地室外气温已经0℃了,洗衣服需要端着脸盆,在院子里用手洗,那个感觉真是酸爽。”学校里没有洗衣机,李志成几个人只能在院子里手洗冬天的厚衣服。为了给自己打气,四人常常约定好时间一起来到院子里,一边唱歌一边洗衣服。

彭阳县地处宁夏南部边缘,学校又处在县城的边缘,周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庄稼地,一到周末,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回家了,整个校园里就只剩李志成等4名支教学生。“每到周末学校就断电。一到晚上,方圆二三里只有我们宿舍亮着灯。最头疼的是晚上上厕所,我们4个人有一个要去上厕所,都需要集体陪伴,打着手电一起去,一个人进厕所,其余三人就站在厕所门口大声唱歌壮胆。”

寒冬的夜晚,孤寂空旷,几人的歌声坚定又勇敢,像一把剑劈开漆黑无边的夜。李志成笑着说,支教3个月,自己的唱歌水平突飞猛进,嗓门也练大了。

李志成负责教授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这里的孩子,小学大都是在村里上的,一个村一两个学生,就一位老师教全科,基础都比较薄弱。很多孩子字都没认全,小学加减法里的进退位都不会。”但看到孩子们那善良淳朴的笑容,渴望知识的眼神,李志成的内心就燃起了动力,“突然觉得自己一年支教时间太短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希望能多帮帮这些孩子。”

班上有一个姓马的小男孩,在一次课后怯怯地拉住李志成的衣角,忽闪着大眼睛对他说:“老师,我小学数学不好,一般只能考二三十分。但是老师我喜欢你,在初中我想要好好学数学。”

李志成发现小马的数学真的很差,连基本的10以内加减法都需要列竖式计算,于是就利用午休时间为他辅导。很快,他的成绩从一开始班级的倒数几名,到达了中上游水平,并且主动帮班级里基础不好的同学讲解小学数学知识,同学们都叫他“小马老师”。

身为地道的青岛小伙,从没离开过青岛的李志成,来到宁夏支教后最大的感触是东西部城市的差距。“我身边亲戚朋友的孩子们从小就上各种兴趣班,放假了父母带着去全国各地旅游。可是这里的孩子却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每天中午,学生们每人捧一个碗,碗里的米饭或者馒头上浇盖一两个菜,却吃得很香,他们说:“太喜欢吃食堂了,在这里可以吃到肉和青菜。”

国庆七天假期,孩子们都在家里帮忙,跟大人收玉米或者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李志成曾经问过班上的孩子,有没有出去游玩的经历,一个班30多个孩子,一半以上没有离开县城,他们甚至对固原市、自治区首府银川都没有概念。

曾有一个孩子反问:“老师,宁夏以外是什么?”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李志成,他决心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带给这些孩子。在每周的班会上,李志成会把自己大学时期的照片和视频放给孩子们看,那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社团活动,让孩子们看得非常入神。“以前爸爸妈妈总说读书改变命运,我觉得是空话,老师,我现在知道了,学习真的可以改变命运,我也要去上大学。”

李志成和孩子们的合影。

整所学校的老师都是用方言教课,只有李志成四人说普通话。很快,这4位支教老师就收获了孩子们的特别礼物。

记得教师节时,孩子们用黑色的塑料袋包裹着从自家果树上摘的枣、苹果等,神神秘秘地捧在手上,递给对李志成说:“这是我送你的教师节礼物。”

有个孩子天真地对李志成说:“老师,我特别喜欢你,你能一直留在这里吗?我家里有个姐姐,你给我当姐夫吧。”

支教期间,李志成通过母校青岛科技大学募集到了很多学习用品,爱心人士捐赠的书包、文具陆续从青岛快递过来,为孩子募集学习用品的“暖冬行动”也正在进行。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在彭阳的两个月时间,让李志成对研究生支教团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触,“一年的时间不长,但我想将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孩子们,期待可以照亮这里的每一个单纯的天使,为他们搭建一座通往‘山外’的桥。只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一些,让我能陪伴并见证孩子们成长。”

“让他们走向更远的世界”

“以前我的理想是当企业家,现在我想办一所职业高中,让更多的孩子学到立足社会的技能,让他们能够走向更远的世界。”在宁夏支教一年的经历,改变了周鹏飞的人生目标。

23岁的周鹏飞是青岛科技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2020年,他曾前往宁夏兴庆区月牙湖回民中学支教。学校位于银川市东北部40公里处,那里也是毛乌素沙漠与黄河交接处,因有一湖似月牙状而得名。

关于这个地名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和亲,行至黄河渡口处,望着滚滚而去的黄河水,心中不胜凄凉——渡过黄河,离长安便又远了一步。昭君刚一渡过黄河,心中对远方父母的思念猛然涌上心头,不知不觉泪水滑过脸宠,滴落在河岸的沙地上。昭君走后,她的泪水化作一汪湖水,形似月牙,人们称之为“月牙湖”。月牙湖乡的地名由此而来。

“小时候爷爷奶奶经常和我说:你们这一代是喝着糖水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会给我讲他们那个年代的生活是多么艰辛,我们是多么幸福。”但周鹏飞到月牙湖乡支教后,和当地老师交流风土人情时,他有些震惊了:“在月牙湖乡还存在一些遗留的老传统,生女孩子是为了给儿子换彩礼钱的。这是当地许多父母的一个观念。”

“这种观念我很难去改变,而我能做的是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考上高中,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周鹏飞暗自下了一个决心。

周末,周鹏飞带着移动白板,去给孩子们补课。

周鹏飞的班里有两个特殊的女孩。一个女孩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后,她跟着舅舅生活,后来舅舅结了婚,舅妈对她比较刻薄,有时候回家都没有午饭吃,常常米饭泡开水就是一顿饭。有一次在课堂上,长期缺乏营养的女孩因低血糖晕倒了。另一个女孩也是爸爸去世后,妈妈改嫁走了,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两个女孩的成绩都处在中考分数线的边缘,周鹏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临近中考还有一个月,其他同学中午都回家吃饭,考虑到两个女孩吃饭都成问题,周鹏飞就每天中午把两人带到学校门口的小饭馆,点两个菜给她们补充营养,课后和周末加班为她们补习功课,最后两个女孩都成功考上了高中。

“这里的孩子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有些连加减乘除都不太会算,数学平均分只有二三十分。”周鹏飞只有一个愿望:让他们多考上几个,上高中,上大学,能够出去看看世界。

支教的日子里,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周鹏飞没有了同龄人游戏娱乐的机会,但是他生活却非常充实,“因为自己不是师范类老师,所以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他买了十几本书,《给老师100个建议》《致青年教师》等,努力提升自己教学水平。

为了让自己的化学课更加有趣,每到周五他便带学生一起在教室里上演“化学一站到底”,4组学生谁抢答的化学问题最多,哪组就胜出。周鹏飞会将自己从网上买的零食作为小奖品发给孩子们。

细心的周鹏飞发现,支教学校的图书资源不是很充足。于是,他通过母校联系到青岛育才中学和青岛十七中,捐赠了上千册图书,还联系到爱心组织提供了书架,一间崭新的图书室就在这所地处偏僻的中学里诞生了。

图书室的墙上贴着“打开心锁 阳光进来”八个大字,看到孩子们排着长队借阅,捧着书本蹲在角落里爱不释手的样子,周鹏飞的心里也像照进了阳光。

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已老旧不堪,学生上课看不清课件,直接影响到学习。周鹏飞拿出自己两万多元的支教工资,为学校捐助了一台智慧黑板。“一台智慧黑板可以用好多年,在使用的这些年一定会给孩子成绩带来帮助的。孩子们成绩提升一分,考上高中的概率就大一分,成为一个能为社会做贡献人才,这也是我支教的一份初心。”周鹏飞说,自己心里一直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将来有一天,一个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走进大学,走到他面前,自豪地对他说:老师好,我是您2020级学生。

孩子们在爱心图书室里借阅书籍。

“不要让国旗受到伤害”

“从小到大我好像都是个听故事的人,听过名人志士的故事、听过别人家孩子优秀的故事。步入大学依然如此,无数的讲座、答辩、分享会,永远都是那个听众。我也曾想过,也许这将是我这个普通人一生的常态。然而,当跨越3400公里来到新疆十二师三坪农场学校,我发现,我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支教的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最耀眼的一段路程。”今年22岁的韩朝阳是青岛科技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队的志愿者。

“在这个故事里,我虽不能像黑猫警长一样智勇双全,也不能像钢铁侠一样拯救世界,更不像灭霸可以对抗整个世界,但我很认真地走进了孩子的世界。”韩朝阳说,支教的经历是一次磨砺,更是一首超燃的青春之歌。

“第一节课,对我来说就像噩梦一样。”韩朝阳教授的是一年级新生的综合实践课,自己还是大男孩的心理,如何应付这些“小精灵”完全没有招。在韩朝阳的课堂上,孩子们就像一群出了圈的小羊羔,离开座位到处乱跑,肆无忌惮地聊着天,讲话的声音甚至盖过了老师。

“第一次觉得一年级的‘神兽’真的好可怕,心里有点打怵,想着什么时候能下课呢。”好在韩朝阳努力调整状态,“让自己也变成一个小孩,成为他们的同龄人。”

为了教给孩子们课堂纪律,韩朝阳为他们编排了儿歌:一二一,向前走,坐端正,看黑板……慢慢地,“小神兽”们开始听指挥了。

“他们爱玩,我们就一起在操场玩耍;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我们就一起约定,在课堂上逛遍全国的博物馆。”韩朝阳带着孩子们在网上游览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网页,给他们讲解各种新奇的藏品。他还请大学同学帮忙,到青岛海底世界录制了很多海洋生物的视频,在课堂上放给孩子们看。

小韩老师的课一时成了“宝藏课堂”,每天总有孩子跑到办公室抱住他问:“小韩老师,今天有没有你的课啊,下节课能不能你去上课啊?“这一刻我才发现,我不再是一个过客,一个旁观者,我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他们也在我的生命中起舞。”韩朝阳在日记中写下了带着成就感的感触。

韩朝阳(左)和一起支教的同学在备课。

“没来新疆之前,一直觉得新疆很神秘,来了以后发现,这里各民族和睦相处,生活安定,真切地体会到了国家脱贫攻坚的成果。”听当地老师们介绍,退回到五六年前,这里还很穷,当地没有什么产业,居民背井离乡出去打工,住的都是几十年历史的平房。随着国家对边疆的建设,众多保障房拔地而起,当地也引进了很多新产业,建设了很多新工厂,居民不再需要去外地打工了,留在当地就可以工作,过上富足的生活。

“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都很团结,就像一家人一样,当地维吾尔族的老师还请我们这些支教老师到家里做客,做一些当地特色菜给我们吃,清炖羊肉、拉条子等等,都是可口的美味,就是口味有点辣,我有点不习惯。”韩朝阳笑着说。

“一个班里45个小孩,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的孩子们都在一块玩。国庆节前,我给他们上了一节课,分享了‘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当韩朝阳讲到“国旗的红色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时,小小年纪的孩子们举起稚嫩的小手,七嘴八舌地发言让他感动:

“要爱护国旗。”

“要保护国旗,不能让它受到伤害。”

……

“我的支教故事仍在继续,我不再是听众,‘小韩老师’是我在这个故事里最美的称呼。”一年的时间不长,融入支教生活的韩朝阳不愿去给这个故事画一个句号,“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是一个省略号,他们让我成长,我在未来等他们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