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摊位日卖水产过万斤!中国农批西海岸市场引央视“围观”

2021-11-23 06:44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43587) 扫描到手机

中国农批5G智慧调度中心。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好

山东是渔业大省,随着全国多个沿海省份陆续发布“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渔业转型升级成为关键词。近日,一则青岛海鲜批发商日售水产过万斤的央视新闻让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国农批西海岸市场出了圈。

与传统批发市场提供场地收取交易佣金不同,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首批项目,由青岛市供销社联合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西海岸新区供销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中国农批西海岸市场,通过供应链再造升级,让码头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辐射整个胶东半岛,带动当地渔民致富的同时,更让市场商户实现了销量倍增。投入运营不到一年,水产业态日均交易额已达1500万元,跃升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水产行业龙头市场。

商户日成交过万斤

在中国农批西海岸市场,凌晨一点半,水产批发商王燕和市场同行们的摊位前便已经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客商,鱼虾蟹贝等各类水产品交易在凌晨三点半达到高峰,破晓前的短短几个小时即销售一空,日日如此。“现在不仅卖得多,而且卖得快。”作为批发市场的第一批入驻商户,有20年水产品批发从业经验的王燕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搬入市场至今,日均销售量在一两万斤,是以前的两三倍,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期。

而在潍坊采购商邬军看来,如今的批发市场正在大变样。以前,为了缩减中间环节,他常年奔波往返于日照、青岛等胶东地区的海鲜码头,而如今,这些都可以通过批发市场“一站搞定”,他也从不定点到处跑,变成了定点采购,“因为这边货品是码头直供,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去了很多环节,减少了采购成本。”

商贩眼中的大变样背后,是城市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思路的大转变。以水产流通为例,传统产业链冗长,导致产品性价比和供应链效率降低,一直是行业痛点。根据链路属性不同,批发环节加价在5%至10%之间,零售渠道加价10%至20%,传统产业链中批发商涉及到一批、二批,甚至三批。而在中国农批西海岸市场,通过引入投资方央企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借助其批发市场建设和经营、农产品生产加工、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投融资等业务优势,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效率提升。

“项目定位是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平台。”中国农批西海岸市场党支部书记张鲁晋说,水产品不同于其他农产品,其货值、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因而辐射半径具有一定制约性,目前就全国来看,在进口水产品贸易领域,规模化的集散地大都位于南方城市,北方相对较少,也因此具备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水产批发“玩法”更新

线下交易火爆的背后,少不了“数字大脑”的支撑。据了解,通过大数据共享中心,中国农批西海岸市场实现了与全国多家农批市场的即时数据互联互通,可以随时查看中国农批在全国建设的近40家农产品市场的交易、价格、物流、仓储、检测等信息,从而帮助商户及时应对价格异常波动。另一方面,市场管理智能化升级对于市场成交的帮助也日益显现。

“我们是中国农批第一家推广电子结算的试点市场。”张鲁晋告诉记者,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商户通过APP进行货品信息预登记,入场时市场工作人员通过扫描车牌号就可以调取预登记信息,读磅保存后快速放行,从而大大提高了进场效率。

与此同时,对于采购商而言,数字化交易场景也提高了产品品质和交易质量。“以电子秤交易场景为例,使用电子秤的打印交易小票,上半部分跟普通小票无异,但下面会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后会有本次交易的详细信息以及购买商品追溯信息,包括进货渠道、时间、检验检疫合格证等等,实现了交易全程可追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水产品批发交易为切入点,通过模式创新,对标以鱼市批发和海鲜旅游餐饮体验闻名全球的日本筑地市场,未来的中国农批西海岸市场将打造水产品体验式消费等多种“玩法”。“将来随着大宗水产品进入市场,还会引进国外水产协会、大型经销商入住交易,从而形成既有陈列,又有实体仓储,又有加工体验式餐饮的全新水产流通模式。”张鲁晋介绍,目前项目三期大型商贸综合体已经规划完成,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