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 | 轨道上的青岛:“黄海明珠”梦想新坐标

2021-11-28 08:5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1694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崔璞

地铁,一个时代的象征。青岛,一个时刻奔波忙碌的城市。

地铁建到哪里,城市就发展到哪里。作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未来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提质提速,以此提升青岛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质。

地铁是城市的地铁,更是人民的地铁。建设好地铁城市,打造“轨道上的青岛”,是城市梦想的新坐标。

青岛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共同融入新一轮城市建设中,打造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的国际化都市。

市民代表、媒体记者试乘1号线

6分钟“青黄相接”,全线试运行

地铁1号线南段建设一直是全城瞩目的焦点。不久后的全线通车,让青岛这颗山青海碧的“黄海明珠”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1号线,是全长60公里、贯通五城区、跨海连接东西两岸的城市交通主干线,对于青岛贯通东西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长期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通车后将实现市民期盼的东西岸“1小时通勤圈”,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对支撑城市发展、打造胶东1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0年12月24日,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青岛北站-东郭庄站)、8号线北段(胶州北站-青岛北站)通车仪式在青岛北站举行,这是全省首次实现地铁双线同步开通运营。双线开通后,青岛地铁线网运营线路达到6条,运营总里程达到246公里,跻身全国前十名。

1号线南段于2021年9月3日通过项目工程验收。1号线是国内首条跨海地铁,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涉及施工工法多,工程难度大,业内称“地质百科全书”。海底区间隧道国内最长,全长约8.1公里,起自西海岸凤凰岛站,接入青岛主城区团岛站。总体呈“V”字坡,海域段长度约3.49公里,最深处距海平面88米,比胶州湾隧道还要深。

9月6日,南段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分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开展试运行工作。1号线南段长约38公里,设26座车站,自王家港站起至青岛北站接入已开通的1号线北段。

10月中旬,部分市民代表、媒体记者探访体验南段,列车从团岛站进入海底隧道,到达凤凰岛站。

短短6分钟就实现了“青黄相接”。

11月6日,南段通过了社会和专家的“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向全线开通初期运营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天青岛地铁1号线南段暨全线贯通顺利通过初期运营安全评估预检查。

开始全线“试跑”,11月11日,1号线开展全线贯通试运行。

按照计划,1号线南段2022年春节前夕可载客,实现全线贯通。

据悉,1号线全线开通后,青岛地铁6条线路运营车站数量将达到132座,总运营里程达284公里。

地铁1号线试运行

市民“文化客厅”,城市交通的图腾

地铁是城市交通的图腾,是一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

1号线全部为地下站,是山东省重大工程项目,也是国内少见的超长线路。全长60公里,共41座车站是市民共同的“文化客厅”,一座座车站也成为展示城市精神面貌和青岛文化气质的重要平台。

以人为本,1号线作为市民出行的日常交通工具,以“城市之光,斑斓青岛”为设计理念,将百年青岛的建筑、工业发展的记忆、城市的四季、海浪礁石、花卉等元素进行抽象化呈现,将斑斓青岛的主题再次演绎,营造出更为轻松愉悦、艺术化的车站空间,体现出青岛百年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之路的特点。

在艺术设计上,1号线车站秉承延续了青岛地铁“一线一主题、一站一风景”的设计特色,结合沿线特点进行设计。王家港站的一幅《烟波》,展示了青岛山与海的碰撞,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里院是青岛老城市井生活的最集中的样本,是百姓故事的鲜活绘本,也是青岛历史的见证,中山路站空间艺术墙《百年里院》体现出里院特色。青岛纺织曾是青岛最辉煌的“城市名片”,胜利桥(纺织谷)站设计立面艺术品《织梭曲》,对纱锭、纺车、纱线等纺织工业元素中进行了艺术化的抽象提取,并将这些符号语言糅合进青岛国棉老厂房独特的建筑形态中进行分解重构,把“青岛制造”的文化符号映射到画面中来。

1号线为沿线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衔接,大大缩短了时空的距离,拉长了市民的生活半径,促进了人口的快速流动,将带动周围餐饮、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它还连接了青岛站、青岛北站和汽车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串联了长江路商圈、火车站及中山路商圈、台东商务圈、利群商圈、李沧商圈及城阳正阳路商圈。1 号线南段开通后将在井冈山路站与 13 号线换乘,在青岛站与 3 号线换乘,在台东站与 2 号线换乘,在青岛北站与 3、8 号线换乘。这将使得青岛地铁各线路真正实现成网运行,将大大促进青岛构建大格局城市和全域发展,进一步提升青岛国际化都市生活品质。

地铁1号线南段试运行仪式

描绘梦想,轨道交通大格局战略

在这座城市之下,有着一个联通各个角落的地铁线路网,不断地吞吐着城市里的人群。地层中,有太多建设者们,不分昼夜地描绘着属于青岛的地下城市梦想。

当我们站在这个美妙的历史节点,立足轨道交通的大格局战略,回顾地铁建设历程,历届党委政府的战略远见与民生情怀,所有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建设者、参与者、支持者们的协作胸襟与奉献精神,让人感动,令人折服。

展望“十四五”期间,青岛可以实现364公里通车,客流量也将达到240-280万人。通车规模也将全面贯通6条线路左右。远观“十四五”至“十五五”间三期建设里程结束后,道路通车规模期望达到520公里。城市的骨干网络,所有区域都能实现通车到达,预测客流量高达400万,青岛也将成为一个轨道交通上的城市。

近期,贯穿市区中部的东西向骨干线路——4号线建设也捷报频传,按照计划,4号线土建工程将于年底收尾,计划2022年底开通。4号线是贯穿市区中部的东西向骨干线路,设车站25座,全长约30公里,经过市南区老城区、市北区浮山后、崂山风景区等处,覆盖众多人口密集区和客流集散点,地铁4号线建成后将与地铁1、2、3、8、11号线实现换乘,是青岛市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东西大动脉”。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日前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根据批复,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支持城市重点区域开发,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2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支线、9号线一期和15号线一期等7个项目。7个项目线路规模139公里。

据了解,青岛市轨道交通远景年线网包括9条普线和10条快线,全长约872公里。此前,青岛轨道交通已获批线路9条(1、2、3、4、6、7、8、11、13号线),获批线路已全部开工建设。在建线路5条,全长118公里,其中4号线2022年开通,6号线一期、2号线西延段将于2024年开通,8号线南段目前处于土建主体施工阶段,开通时间需根据后续施工进展确定。

地铁4号线劲松三路站主体封顶

都市大磁场,驶向城市美好未来

通过地铁,你能看到一个城市最具律动的呼吸。地铁对一座城市至关重要,就是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更宽阔的生活视野,更长远的生活触点,以及更加弹性的生活方式。

《青岛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实施。《规划》提出,到2025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迈上新台阶,综合交通网络系统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性明显提升,依托重大工程,创建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基本建成“主城区与市内各区市40分钟通勤、胶东经济圈1.5小时通达、国内主要航空枢纽城市3小时覆盖”的综合交通网,完善国际运输网络布局,初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服务支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

其中,打造人文时尚宜居幸福的现代公交都市。围绕五市一体化,构建以青岛为中心的城际客运体系,完善以城际铁路为主体,以公路为补充的大容量、快速度捷运系统。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巩固青岛“公交都市”建设成果,扩大公交服务广度和深度。

青岛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建设好“轨道上的青岛”,赋能城市发展新动力,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地铁与生活更加紧密的结合,也让“地铁城市”成为与城市其他地域和居住、办公、消费、娱乐等功能的接口。

建地铁就是建城市。从国内外地铁先进城市来看,TOD(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综合开发,有效提升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聚集大量人气,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是引领城市发展和提升空间品质的重要动力,是推动城市有序更新的重要引擎。

轨道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板块价值的提升和城市发展的进程,就像是一个都市大磁场,吸引着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成片区的生活、消费中心。

“十四五”期间,青岛全面开启轨道交通改变城市格局的新征程,开创TOD综合开发改变城市形态的新局面、助力提升城市发展新能级。力争至2025年,全面构建全域TOD战略布局,推动15-20个示范项目全面落地,实现千亿级投资,助力青岛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青岛市打造成为全国北方TOD典范城市。

地铁在这座城市地下飞驰,串连起的不只是站点,驶向的更是这座城市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