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生态环境:破解治污难题、晒出生态颜值,留住“青岛蓝”

2021-12-03 13:5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866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曹现梅 通讯员 贾洪西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亮丽底色。2021年,市北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培树“初心铸铁军、使命美生态”党建品牌,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如今的市北区,山水“颜值”更高、“气质”更佳,为全力推进核心区建设,打造美丽主城核心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破解治污难题,留住“青岛蓝”

市北区通过建立各方统筹协调一致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致力于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生态环保问题,努力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净、城更美,不断改善全区的环境质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市北区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8%,PM10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7%,优良率为85.2%,与去年同期持平,三项指标目前均优于市下达的年度考核指标。

今年,为解决社会公众和汽修业户对喷漆业务的实际需求与严格环境监管的矛盾,进一步节省小业户喷漆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降低环境违法风险,从根本上实现汽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区域整体减排,促进大气质量改善与企业发展良性互动,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市北分局注重疏堵结合,实行政策鼓励并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方式,推动交运集团在南宁路2号建成了高标准绿色共享喷涂中心,为周边汽车维修企业提供集约式、专业化、高质量的喷涂服务。

该中心采用目前VOCs废气治理领域最先进、处理效率最高的催化燃烧技术,处置效率可达95%以上,各大媒体相继进行报道,吸引了省内诸多区市前来调研学习。

推进重点项目,助力“碳达峰”

加快推进“煤改气”清洁能源供热项目,提前介入、提速跟进、全程服务,青岛能源热电有限公司泰能热电热源扩建项目(滨海能源岛项目)一期工程和岛能源开源热电有限公司东山热源替代项目环评先后获得审批;东山热源替代项目运行后不仅可以实现超低排放,排放标准也将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预计每年将减少煤炭消耗4.64万吨,氮氧化物排放27.94吨,烟尘排放0.62吨,SO2排放9.39吨,CO2排放5.65万吨,为率先实现“碳达峰”提供强劲动力。

重力监管防治,阻断“污染源”

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通过警示教育,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部门联动,通过无人机、现场帮扶、联合执法等多种方式对22个街道办事处和104家企业单位深入排查整改危险废物安全隐患。

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组织大港公司对62辆高污染非道路机械开展升级改造,淘汰13辆,其余全部完成国Ⅰ非道路移动机械改造。公司机械整体排放标准和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经济成本节省了94.7%。通过减排效果测算,颗粒物、碳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减排率分别为68.9%、36.5%、68.3%、32.9%。该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应对突发事故,海筑“安全网”

黄海“4·27”海上溢油事故发生后,市北区按照市里统一部署,迅速启动区域应急预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亲临打捞现场指导,全力开展应急处置,构筑海上拦截屏障,守护海洋环境安全。期间,共安全处置含油污水1300余吨、固态含油废物近300吨。

为了构筑海上生态环境安全防线,市北分局还与青岛海警局市北工作站签约海上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协作协议,明确工作会商、执法协作、信息共享、案件处理、工作保障等机制及其他事项,形成海洋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合力,为市北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成土壤修复,续写“青岛经”

全面完成青岛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宜昌路31号地块承担的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任务,为全省首例,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2021年7月20日,生态环境部土壤司司长苏克敬一行6人为此专程调研,对项目实施情况和档案资料给予充分肯定。

创新监管手段,推行“环保码”

探索建设企业环保码监管与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分析、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通过赋予企业环保码,建立可实现污染企业实时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双向监管服务平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北区建设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两周年。在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城区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品质的双提升,对于市北区提升老城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如今这张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市北答卷”成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