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市北加快推进历史城区焕新步伐

2021-12-03 13:50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32060) 扫描到手机

市北区作为青岛工商业、民俗文化的发祥地以及工人运动的摇篮,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着力于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保护,留住百年历史的珍贵青岛记忆。历史城区总面积约14 平方公里,分别为6个历史文化街区、1个历史文化片区,现存历史保护建筑565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建筑3处、省级保护建筑10处、市级保护建筑3处、区级保护建筑2处、历史建筑24处、风貌建筑523处。已累计投入约115亿元,完成了约1.1万户房屋征收。近年来,市北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对棚改征收腾空的历史建筑实施更新改造,为产业导入提供载体。加快推进历史城区换新步伐,让百年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成为青岛面向未来发展的新起点、新燃点、新经典。

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历史街区的里院建筑群是东西方建筑多维理念融合的产物,兼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和欧洲联排公寓的建筑特点。为推动历史建筑修复更新,在实施过程中,市北区坚持以高品质、高质量、高效率的原则开展工作。一是高品质策划,推动历史建筑修复更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清华大学张杰教授团队,在调阅了1901年和1933年广兴里设计和建设等相关历史资料,现场鉴定了原建筑外墙材质、颜色、构件样式后,编制完成历史城区广兴里项目保护修缮设计方案;室内环境设计由法国设计师迈克·帕特担任室内的营造创意总监。二是高质量施工,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具有建筑行业及文物保护甲级资质的建筑企业作为施工单位,通过对建筑外立面按照原貌进行修缮,使用部分原有材料,并采用新型斩假石施工工艺,对历史建筑主体进行规划设计、更新修缮、美化亮化,营造历史城区特色空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做好建筑保护与更新修缮的有机结合。三是高效率推进,去年已完成8.1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今年重点展开四方路、馆陶路和上海路至武定路街区的修复更新,计划年底完成5.1万平方米。

全方位完善配套设施

针对配套设施不足、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市北区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加快补足历史城区功能短板,积极为产业导入创造条件。一是实施拆违治乱工程,根据项目规划设计,在街区保护修缮的同时,拆除街区内杂乱林立的自建房、违章房,还原街区道路原貌,通过植被、桌椅、精致商铺的搭配,打造文艺、厚重、幽雅、温暖的美丽街区。二是泊位供给工程,充分利用人防设施、地下空间及地上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目前,莱州路、峄县路停车场已投入使用,李村路停车场将于年底建成投用,计划开工建设聊城路停车场和上海支路、馆陶路机械式停车场,可提供停车位千余个。三是路网畅通工程,四方路街区南片海泊路等多条道路已基本完成改造,街区已具备步行条件,提高历史城区“微循环”程度,重燃老城烟火气。四是管网改造工程,对历史城区管线设备进行疏密排查,根据导入产业类型规模等要素,合理布置管线接入,对于水电气暖管网老化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造,有效解决落户商家用水排水困难、消防设施不达标、冬季取暖等的问题。五是实施产业配套工程,通过建设青年公寓,为街区人气、活力提升,提供坚实载体。积极引进天泰城市空间小型商业综合体、青啤1903主题生活馆、世御酒店、X-FAT咖啡厅、便利店等配套业态,计划引入脱口秀剧场、网红餐饮、电商平台、品牌店等,为吸引优质产业入驻营造氛围。

多渠道加快产业导入

围绕打造RCEP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对历史街区业态功能进行梳理和策划定位,因地制宜积极引入优质产业项目。一是依托四方路街区,打造“RCEP工程设计综合区”,其中广兴里已入驻青岛出版设计协会等设计机构多达23家,并成功举办了设计展、插画展、里院音乐会等系列活动;二是依托馆陶路历史街区,打造“RCEP金融区”,馆陶路历史街区初建于1899年,便利的交通、发达的金融铸就了青岛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金融贸易中心,被称为“青岛华尔街”。目前该街区已吸引了青岛产投生态综合体、洪泰山海会、青岛新金融产业园等一批创投风投、金融科技项目,成功举办了“2021青岛新金融高峰论坛”等活动,其中新金融产业园,已落地企业52家,上半年完成税收740万元,注册基金14支,总规模约160亿元。三是为推动老城区、老街区改造升级,依托邮轮母港区位优势,市北区打造西部行政服务中心,区政府经济部门、平台公司入驻服务中心办公,进一步为历史城区集聚产业流量资源,导入新产业、新业态。

通讯员 宋慧 半岛全媒体记者 宫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