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乡愁!胶州村民崔传宝花六七十万元,淘来上万件民俗宝贝,自建博物馆

2021-12-13 18:4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8084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陆金星

过去的时光无法留住,而过去生活中的物品,却终缄默地存在着,诉说着往昔岁月。当下“新农村”的号角嘹亮吹响,有些画面,也将随着一幢幢整齐楼房的伫立,渐渐消失。老房子越来越少,可那来自乡村的独特记忆、那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风情,不能就此湮灭。爱好收藏的胶州胶东街道大麻湾一村村民崔传宝,30多年如一日收藏民俗老物件,用收藏的老物件在村里办起民俗馆,致力于保存往昔岁月的“切片”、存储历史和记忆。这些年来崔传宝花费六七十万元,收藏了上万件胶东地区的老物件,成了村民“乡愁”的寄托,成了学生以及年轻人了解历史的打卡地。

崔传宝和他的藏品

为了在经济上支撑自己的收藏,崔传宝在村里开了一家特色烩饼店,12月8日,记者在崔传宝店中看到,这烩饼店分明是一家民俗博物馆。饭厅周边的展架上摆放各种老物件,锔匠的挑子、三寸金莲绣花鞋、各色农具、纺线车等等,光雕花饽饽卡子就有一千多个。据崔传宝介绍,这些年来,他一有空闲就下乡走村串户收购,遇到心仪的老物件,便高价收购,遇到有老房子拆建,他便在老屋的废墟中扒拉找寻,担心有老物件被掩埋在了地下。

崔传宝在他的烩饼店内

崔传宝的烩饼店周围都摆放着老物件

清末货郎用的货郎鼓和箱子

用来装油的油篓

一代人听着这个“小喇叭”长大

这个瓮见证了那个年代人们的节俭

三寸金莲绣花鞋

崔传宝收藏的上千个老卡子

“遇到老物件就想方设法收回来,有些村民对老物件也很念旧,开出高价也不肯卖”崔传宝说,崔传宝从小就对老物件有感情,家里的老东西都不舍得扔,看到其他村民生活条件好了,淘汰的老物件扔掉,他都会捡回家,后来慢慢形成了一种责任感,将收藏变成了保护。就这样,30多年间,这些沉睡在民间的上万件“宝物”,被一件件淘到他的手中。

每一件物品都带有年代感,能勾起人们的回忆

锔瓷匠用的整套工具

以前在农村种过玉米、地瓜的人都用过这种工具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我们不能忘本,我之所以收藏这些老物件,就是为了给大家保留一份记忆,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崔传宝说,刚开始,妻子总是埋怨他,嫌弃他把这些没用的东西买回家,就和捡破烂的一样堆得到处都是,他把收藏的初衷告诉妻子后,妻子也慢慢地开始支持他。由于他家的村庄紧邻青岛新机场,不少村庄拆迁后,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很多老物件要是被遗弃的话,再想看到的话就很难了,他把这些老物件保存下来,就是为了让大家将这些“记忆” 留住。

崔传宝用老物件复原了一个以前的生活场景

以前北方农村炕头常见的笸箩里装着烟丝和烟袋

一个修补多次的瓢

“我收藏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卖钱。而是想让大家多了解我们的祖先。通过这些老物件,看一下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变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现在来博物馆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样可以让我们的下一代了解我们的历史,珍惜我们的现在,继而发奋图强。”崔传宝说,他的民俗馆免费对社会开放,而他也是馆里的免费的解说员。收藏花费比较大,主要就是靠烩饼店支撑,但是资金压力还是比较大,另外除了烩饼店展出民俗物件,村里还拿出200多平米的场地摆放藏品建成“乡村记忆馆”,现已接待参观者数万人,就这样崔传宝还有大量藏品无法展出,堆积在仓库里。

各种展品陈列在村里的场馆内

抗美援朝志愿军用过的粮袋

村里为崔传宝提供场地展示他的收藏,市民、游客可以免费参观

除了收藏,崔传宝还有一双巧手,能做一手好菜,还有一手好雕功,能把寻常见的萝卜雕刻成精美的龙凤,能在薄薄的蛋壳上、瓷盘上雕刻作画。目前,崔传宝还是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青岛市民俗学会会员、一级烹调师、高级雕刻师。

除了收藏,崔传宝还喜欢雕刻,这些都是他的作品

三十多年如一日,崔传宝通过收藏保留了人们对一个时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