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诞生的“盐碱地四维改良法”已累计为全国增产粮食4000万公斤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12月10日,作为2021青岛创新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海·创”创新产品发布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发布会上,袁隆平青岛海水稻团队、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技术研发副主任米铁柱,发布了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盐碱地四维改良法”,以及“九天芯”“后土云”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智慧农业技术。
据米铁柱介绍,“四维改良法”是整合了要素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农业生产要素的技术配套方法,来实现良种、良田、良法、良态,面向沿海滩涂、内陆盐碱地、重金属污染、农残土地改良解决淡水资源少,土地盐碱度高,肥力低,土壤结构差,品种缺乏等问题,根据不同盐碱地的特点,利用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选育出适合盐碱地种植、具有耐盐(碱)、抗性好、高产优质的新型水稻品种,目前选育的耐盐碱水稻,已在国内外十余个特征地域进行大面积种植。
米铁柱表示,农业生产来涉及的环节很长,从品种到土地到栽培管理,到甚至后边生产收储加工等,链条很长,那么在单一的环节上,用单一的技术单一的产品很难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我们通过四个不同的维度来,以最低的投入、用相对最高的效益来去解决农盐碱地农业生产上所碰到的各种问题。”米铁柱说,“比如不同地区盐碱地的成因不一样,那么它所使用的土壤改良剂和使用的配方与比例也是不一样的,‘四维改良法’是根据不同土壤特性去建立相应的四个维度上的匹配。”
米铁柱介绍,在解决盐碱地种植的同时,为解决规模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效率问题,海水稻团队和华为共同成立了九天·华为智慧农业全球联合创新中心,打造中国的智慧农业体系。“九天芯”是在智能农业领域的人工智能芯片及其应用解决方案,是在农业视觉识别、农机自动控制、农业传感器传输和控制、农业物联网组网等场景下使用的;“后土云”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是智慧农业的“神经系统”,可以为大田农业生产提供数字化信息、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和全过程追溯等定制化专业服务。
米铁柱告诉记者,“四维改良法”在国内目前已经改造了十几万亩的土地,按亩产400公斤来算,至少增产粮食4000万公斤,目前在全国总共有包括新疆阿克陶、内蒙古兴安盟等在内的10个生产基地,我们今年将进一步推广建设更多的示范基地。
- 甜度加倍!城阳山色峪4000亩红樱桃迎丰收 进山游玩采摘正当时
- 青岛首批近4000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资金落地,惠及1.5万余户企业
- 北京回应是否建设方舱医院:已完成4000张床位储备
- A股午评:深成指半日涨0.83%,两市近4000只个股上涨
- 空档近两年后,第10家上市险企来了?4000亿阳光保险集团拟境外IPO,已获证监会接收材料
- 青科大机电工程学院真暖 近4000份暖心成长礼包送到学子手中
- 量产时间定了!4000亿光伏龙头N型电池频创世界纪录,业绩弹性几何?
- 风口观察 | LNG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几何?各地“增产上储” 青岛成华北LNG接转枢纽
- 汁多甘甜“杠69”,每斤卖到12元!胶州有个西红柿“首富” 年入4000万
- 这片盐碱地上再造一处“热带雨林”,风暴森林馆钢结构施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