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打造多层次梯度式救助体系 特困供养家庭来了“海螺姑娘”

2021-12-20 08:20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阅读 (61546) 扫描到手机

威海把脉特困人群急难愁盼问题,打造多层次梯度式救助体系

特困供养家庭来了“海螺姑娘”

□ 本 报 记 者 彭辉 郑莉

本报通讯员 毕魏

“您脊柱炎最近严重吗,每天下地活动几次?”“营养跟得上吗?”近日,在威海荣成市城西街道后垛山村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姜明家中,荣成市人民医院医生鞠超一边为他进行触诊,一边询问他近期身体康复情况。对行动不便的姜明来说,最发愁的事就是去医院看病,自从有了“海螺姑娘”专业服务团队定期上门提供助医服务,极大地解决了他外出就医不便的难题。

目前在威海,像姜明这样的特困人员约有1.1万人,其中7600余人为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他们普遍独居且年龄较大,自理能力较差,仅在经济上救助,对生活改善非常有限。

兜底线,救急难,解民忧……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威海精准把脉特困人群“急难愁盼”问题,统筹全市3200余万元分散特困供养照料服务资金,以“海螺姑娘”特困人员服务品牌为引领,打造多层次梯度式救助体系,为特困人员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照料服务,让特困供养由“兜底保障”升级为“幸福供养”,全面推动特困人员供养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

为保障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服务“上下贯通、精准到位”,威海创新建立了“1+38+N”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即建立起1套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服务保障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38处分散特困供养服务站,点状辐射全市72个镇(街),组建N支“海螺姑娘”居家服务团队,开展标准化服务,努力构建15分钟服务圈。

一日三餐精心配制,住的地方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平日里有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生病了有专门的医护人员送药……“这里环境比之前好太多啦,我在这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宋献祥今年7月份从镇敬老院搬到万福苑老年公寓,几个月来高品质的集中供养生活,让他每天精神头十足。

针对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人员,威海全面优化养老机构服务项目、服务设施、人员配备等内容条件,改善集中住养环境,全力提升集中供养水平。投入7亿元将32处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为14处高标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所有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照护质量全面提升,真正让养老院变成了集中供养“幸福园”。

目前,威海市已实现集中供养愿进全进100%,不能自理特困集中供养率达78%,全省最高。对于重度精神疾病患者需要看护人员多、投入精力多、专业要求高等实际问题,威海加强专业医护人员配备、专业设备配置,集中供养机构重度精神疾患与专业医护人员比例提升至4:1,每年支出资金14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重度精神残疾特困人员集中收治100%。

“为切实解决特困人员急事、难事、忧心事,我们还全面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热情,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救助合力,探索走出一条‘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纾困解忧的养护路径。”威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春风万家”行动,把宣传、工会、妇联等方面的工作力量统筹起来、一体使用,把全市各个部门25类74项政策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大数据库,先后投入资金3600余万元,为全市3.5万名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多样化服务,弥补“海螺姑娘”照料服务方面的不足。开启“党建+公益”模式,每年投入300余万元,为60个社会救助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打造“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推行“海贝分”信用制度,建立“幸福公益银行”,通过把参与社会救助与信用积分等即时挂钩折算、享受对等衣食住行游娱购7个方面优惠,激励引导更多团体群众参与到“海螺姑娘”队伍之中,为特困人员提供医疗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五大类社会救助帮扶活动,逐步消除政府保障服务“盲区”,改善特困人员生活品质,实现特困供养服务由“量”上满足到“质”上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