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盈盈一水间 山海蕴巨变

2021-12-24 21:3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2358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多年来,胶州湾的蔚蓝海水目睹了青岛和黄岛两地居民的奔波之苦。虽然隔海相望,但要想见一面,却要花费半天。

后来有了船,坐轮渡仍需舟车劳顿,看天气而行,限制多多。再后来有了隧道和大桥,极大地方便了两地间的交流。但要说最便捷,还得是地铁。

翻开青岛地铁交通线网图可以看到,地铁3号线、2号线和11号线相连,东部线网已辐射到即墨;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和3号线成网,北部可通达青岛北站、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和城阳区;唯有西部,地铁2号线、3号线起点站“形单影只”,西海岸的13号线“寂寞独舞”,影响范围有限。

青岛地铁1号线凤凰岛站。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摄

地铁1号线南段的开通,则填上了缺失的关键一环,把地铁2号线、3号线、8号线、13号线全都串连在一起,地铁大交通网络格局初步成型。人们走进任何一个站点,都能依托地铁网络在地下自由穿行,逛遍青岛。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贯通。一条地铁线跨越海底,串连五区,6分钟过海,将青岛和黄岛从地缘和心理上连在了一起,实现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双自由。也许,这只是青岛地铁开通的一小步,但历史会铭记,这将是青岛交通史上的大事件。

每日,海平面下88米处,随着轰隆隆的地铁列车在海底来回穿梭,两地市民的出行时间从几个小时缩短到了几十分钟,出行圈却外扩了好几倍。胶州湾这盈盈一水仍然还在,不同的是,人们已经从“脉脉不得语”变成了在地铁声里“隆隆传笑语”,获得感和幸福感不可同日而语。

1

源头活水

交通如同城市的大动脉,大动脉畅通,便能实现人员和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带来源头活水和机遇,就像青岛地铁的宣传语“畅达幸福”一样。

都知道地铁1号线是“一线连五区”,但再怎么形容它全线贯通的重要性,都不如用一个例子来得直接。

也许住在主城区的你不经常过海,到西海岸也是为了游玩,兴之所至,开车过胶州湾大桥或者胶州湾隧道。无论用时多久,路上多曲折,都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味道。所以,你的行程多半是闲适的。

但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个庞大的群体,长期过着双城生活,即人们常说的“东工西宿”。在青岛上班,在黄岛过夜。对他们而言,每日的奔波便没了诗情画意,如何更快捷方便舒适地到达工作单位,才是他们的终极诉求。

试乘乘客参观青岛地铁1号线凤凰岛站。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摄

每日早晨,不断地有隧道公交车停在西陵峡路太平路这处站点,满满当当的公交车会在这一站几乎下空,绝大部分人从这里下车,换乘青岛地铁3号线或者各路公交车,分散到主城区上班。晚上,再重复着相反的行程。

市民马女士便是其中一位。从位于西海岸富源公馆的家里出发,到主城区南京路上的中联广场上班,她至少要用一个小时。理想状态是,从家里步行400米到北船职工公寓站,乘坐隧道7路车花费大约26分钟,到达西陵同峡路太平路,下车后步行500多米,到达青岛地铁3号线青岛火车站这一站,坐上车的话,最快18分钟便到达到宁夏路站,出了地铁站就是她的工作单位,耗时一小时。非理想状态是公交车要等,且路上时间无法保证,常常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单位。

这种状态,马女士已经持续了10年左右,从胶州湾隧道一开通,她便过上了“双城”生活。因为老公的很多项目都在西海岸,他们便把家搬了过去,“虽然一个半小时还可以接受,但如果地铁站就在门口,一路地铁,时间便会缩短很多,而1号线正好经过我家门口。”

马女士从地铁1号线开始建设就翘首以盼,终于等来了它的全线贯通。“到时候,我从家门口几分钟便走到安子站,在那里坐地铁过海,不出站就能换3号线,就算等,也没有几分钟,时间既有保证,还能比现在用时少,关键坐地铁也舒服。”

因为没有参加试乘,马女士并不知道从安子站到青岛火车站地铁站到底用时多久。巧的是,市民杨女士参加了23日的试乘。她也是从安子站乘坐地铁,到达青岛站需要坐6站地铁,总共用了10多分钟。

这样算起来,马女士从家到单位,就能固定在40到50分钟,看得见的幸福生活在向她招手。

售票机。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摄

地铁1号线的全线贯通,受益的不仅是上班族,而是全体市民。因为这条线路全线贯通城阳区、李沧区、市北区、市南区、西海岸新区等五城区。

在如此便捷的交通条件下,市民随时都可以来一场想走就走的出行,办完事就回,不用担心会滞留在当地回不来。这会大大促进青黄两地的资源要素流动,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去年年底,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通车运营,贡献了澎湃的客流。

2021年元旦(1月1日至3日)期间,青岛地铁1号线累计运送乘客14.07万人次。截至2021年5月,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最高单日客运量为2021年5月1日的9.15万人次;2021年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日)期间,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总客流达40.61万人次。

据估计,地铁1号线正常运行以后,青岛地铁单日总客流有望破100万,将涨20万-30万人次。

更重要的是,它将很多开车走胶州湾隧道的人吸引到公共交通上来,会大大缓解隧道的堵车压力。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交通和交流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安家西海岸,在主城区上班,因为距离,真的再不是问题。

2

水滴石穿

12月23日,地铁1号线迎来了首批试乘者。感受着它的风驰电掣,仅6分钟便穿过胶州湾,试乘者们脸上乐开了花。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将会改变数以万计的市民生活。

试乘者王伟说,“作为准备在青岛置业的外地人,1号线的开通,加速了我的青岛置业计划,爱青岛,爱西海岸。”也有试乘者表示很开心很期待,自己可以坐着地铁回家了。“结束每天开车1个半小时才能到达单位的日子,怎么算45分钟的通勤时间都让人兴奋,睡着也能笑出声来。”

在所有试乘者中,一群身穿红色工装、头戴红色安全帽、挥舞着国旗的试乘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地铁1号线的建设者代表,共有20人。“我们是青岛地铁1号线的建设者,今天能乘坐自己修建的地铁感到非常激动!”

从地铁1号线砸下第一根桩到在地底几十米深处掏出长达60公里的“地下巨龙”,地铁建设者们用水滴石穿的功夫,攻克了一个个施工和技术上的难题,把青春和汗水洒在工地上。

地铁1号线长达6年的建设时间线,每一天都记录了建设者们以汗水和智慧攻坚克难的过程。

地铁建设者试乘地铁1号线。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摄

2016年3月17日,1号线全线开工;2018年11月6日,1号线过海隧道顺利贯通;2020年12月24日,开通运营北段(东郭庄站至青岛北站);2021年2月11日,海泊桥站至青岛站区间贯通,1号线实现全线洞通;2021年9月3日,1号线南端通过项目工程验收……

青岛地铁1号线是国内首条跨海地铁,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涉及施工工法多,工程难度大。为此,青岛地铁不断创新施工技术,多项技术是首次使用。

最难的是过那片海,数据显示过海段隧道为8.1公里,距海平面最大深度88米处,海底区间总体呈“V”字坡,最大纵坡25‰,穿越海域最大水深42米。这段线路是国内最长、最深的过海地铁,共穿越18条断裂破碎带。因为地质复杂,存在海水突涌、围岩垮塌风险,施工单位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组合采用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地质素描等地质探测和预报手段。

困难的不止这一处海底,因为地质情况复杂,1号线在业内被称为“地质百科全书”,全线区间总长约50.8公里,施工方法也不相同,其中矿山法区间约15.7公里,TBM区间约17公里,复合式盾构区间约18.1公里。在青岛地区首次采用的工法就有止水帷幕TRD墙、搅喷桩、支护方案TRD墙插型钢、搅喷桩插型钢、冻结法等。

整个施工过程的应用成果获得20余项省级、国家级科研技术成果,对青岛乃至全国相似类型地铁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经验。

凭着2000多个日夜的水磨功夫,地铁1号线跨过山和大海,最终将迎来人山人海。

3

风生水起

人们常说地铁1号线的全线开通,串起了五个城区:城阳区、李沧区、市北区、市南区和西海岸新区。但仔细研究已开通的地铁交通版图,就会发现,1号线开通的意义不仅如此,它的开通,激活了整个地铁线网。

如果说整个线网是一盘棋局的话,那么地铁1号南段的开通,便是全盘皆活的最后一颗棋子。这个棋子落下,即墨区、胶州市都被链接进四通八达的地铁线网。更专业的话是,1号线全线通车将使得青岛地铁各线路真正实现成网运行。

它串联起西海岸长江路、市南中山路、市北台东、四方利群、李沧、城阳等商业圈并且连接了青岛站、青岛北站和汽车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可极大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品质、方便市民出行。而且,地铁1号线在市北设7个站点,将为市北老城区的交通打上一剂润滑油。

它实现了与已运营的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8号线北段、13号线实现同站换乘,对于提升青岛市居民出行效率、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打造胶东1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将为构建全域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带来积极作用。

乘着地铁,人们可以从西海岸的董家口火车站到即墨蓝谷的青岛国际博览中心,也可以到达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每年春天,我们都可以乘着开往大珠山的地铁去看杜鹃花。当然,每年8月,更少不了坐地铁1号线去金沙滩逛玩啤酒城。

地铁,正在深度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青岛地铁自2010年开工建设至今,已建成并投入运营6条线路,运营里程达到246公里,跻身全国前十,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20万,成为近十年来全国地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目前青岛在建地铁里程118公里,覆盖青岛市8个区(市)。1号线全线开通后,青岛地铁总运营里程达284公里。

线网还会越织越密。今年9月,青岛市三期建设规划正式获批,共7条线139公里,总投资约1000亿元。目前,在相关市直部门和区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协助下,青岛地铁正全力推进三期开工筹备工作。

结合三期建设,青岛积极推动打造“地铁+”立体化大交通体系,以“地铁+铁路”“地铁+小汽车”“地铁+公交”“地铁+慢行”,建立科学、合理、体系、综合高效顶层的大公交体系,把整个公交建成一个体系。

三期线路全部建成后,地铁运营线网总里程将达到503公里,通过“地铁+”大立体公交的布局,预计日均客运量将达500万人次,真正实现地铁为城市赋能,有力支撑“一主三副两城”都市区空间结构。

从2015年12月16日至2021年10月25日,青岛地铁列车已安全运行3.07亿车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471.5圈,累计安全运送乘客超过7.58亿人次,运送乘客超66.9亿人公里,单日最高客运量121.92万人次,平均每日约900余量列次地铁列车穿梭在青岛城市的地下,约有1.2万地铁人坚守在岗位上,从凌晨到深夜,24小时无休,青岛地铁以充沛的运力,驰载着城市和每一个人的梦想。

地面的城区在扩大,地底下的网络在生长,而人们的生活半径随之不断扩张,出行却愈加高效。朝来看日出,暮去观灯火,灯火里的青岛和蔼可亲,笑语可闻,每一个角落都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这都得益于地下交通大动脉的有力跳动。随着胶州湾底轰隆隆的列车驶过,更多的资源要素将会发生神奇耦合,孕育更加璀璨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