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年终字述!6位特约评论员、6个关键词,评说这一年

2021-12-25 07:1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22636) 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

时间列车呼啸奔驰,还有不到一周,我们就要驶过2021年的轨道,跨入2022年的新途,又到了整装盘点、回首感慨的时候——

这一年,我们14亿人圆梦全面小康,我们在太空中又添了一套房,我们的奥运健儿一次次把庄严的国歌在东京奏响;

这一年,我们继续坚定迎战疫情,管他德尔塔还是奥密克戎,我们坚持动态清零,精准防控,一次次击溃病毒的袭扰;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生育政策放开,看到“双减”落地,看到新一批急特药进入医保报销目录……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惊涛骇浪前,我们守望相助,携手渡难关;岁月静好时,我们温和从容,一步一安然。

国计民生,大事小情,都在我们心里汇成了一篇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总结。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做概括,最先想到的会是哪个?

是“活力”,是胶东机场展翼腾飞蓝天竞逐,是乘地铁穿梭幸福奔忙的你我;

是“魅力”,是杭州姑娘告白青岛的明信片,是被闷声对你好感动的北京客;

是“致敬”,是一位位初心不改的耄耋党员,是“最闪亮的路标”李涌警官;

是“民生”,是“担当”,是“规矩”……

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精辟的关键词,今天我们就请本报的6位特约评论员先出手,评说这一年各自关注的天下事、身边事,给出自己的年度关键词,看看有没有一个词在大家的心底掀起浪花,形成共鸣。

关键词:破防

家国的风雨同舟

亲情的感同身受

□特约评论员 高存玲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寄语2022>>>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在14亿同胞的日常生活中,每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有无数打动人心的瞬间、都有无数值得铭记的场景。在每个人的记忆中,这些瞬间、这些场景都是永恒。合上公元2021年的日历,我们期待着2022年的钟声。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祝愿:2022,祖国繁荣昌盛;2022,人民吉祥安泰!

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时间的巨人没有放慢丝毫脚步。倏忽间,2021年就要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随时间的洪流滚滚而去。这一年,我们收获了感动、收获了喜悦、收获了荣光,也经历了洪水、经历了疫情、经历了别离。回首这一年,无论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这样的国家盛典,还是《失孤》《亲爱的》原型亲子相认这样的百姓仪式,都充满了无数让人“破防”的瞬间。

破防,是破除防御的缩略词,原指在游戏中突破了对方的防御,使对方失去防御能力。现指因遇到一些事或看到一些信息后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内心深处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2021年,“破防”成为B站年度弹幕,入选年度十大流行语。

之所以如此,只因2021让我们“破防”了太多。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在“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一追求的指引下,袁隆平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和推广,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为减少全球饥饿人口做出了不可磨灭、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他是一个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泥腿子科学家”。一路攻坚克难,“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0%,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养活7000万人”。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具体时间是13时07分,微博上的一句话让无数网友破防:“您是看着我们吃完午饭才走的。”

饥饿曾经长期困扰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成为铭刻在民族深处的集体记忆。而如今,我们不仅解决了饥饿问题,还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为全人类的减贫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技术人员的艰辛探索和执着追求。不仅如此,正是科学技术的腾飞托举起百年强国梦,像袁隆平这样为民族振兴做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值得如此隆遇。

2021年,共和国痛失袁隆平、吴孟超、彭士禄等21位两院院士。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丰碑上。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张桂梅、杜富国、陶勇等平民英雄现场观礼,见证辉煌荣光!直播镜头扫过,张桂梅那朴素的衬衫让网友破防。“月初送学生们去高考时她穿着这件衬衫,月末接受七一勋章时她还穿了这件衬衫。”微博上,网友说“张桂梅的衬衫让人泪崩”。

张桂梅,那个用全部生命教书育人的“燃灯校长”,她值得这份荣耀、应受这份礼赞。扎根贫困地区教育40多年,张桂梅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让近2000名贫困女孩走出大山。她用爱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留给自己的只有满是病痛的身躯。微博上,有网友说:“她依然还是那件黑衬衫,这是对不忘初心的最好诠释吧。”

百年征程中,正是无数个像张桂梅这样的“不忘初心者”,用点滴行动构筑起百年辉煌。

7月的东京,14岁跳水小将全红婵在奥运赛场摘金,中国跳水军团的独门绝技“水花消失术”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炉火纯青、如入化境。“我想赢奖金,给妈妈治病。”“连游乐园也没去过,动物园我也没去过。”场外采访中,全红婵的朴素表达和现实处境让网友破防。

同龄人还在父母的陪伴下纵情嬉戏,而全红婵在贫寒的家境中早已“懂事得让人心疼”。东京奥运的高光表现,也让全红婵收获了无数荣耀。而这背后,是她超出常人的刻苦训练。谁说“寒门难再出贵子”,全红婵就是用奋斗改变命运,用努力成就未来的“寒门贵子”。

因全红婵破防的网友们,何尝不是因我们这个时代的奋斗者破防。无数个体的奋斗成就了自己的未来,最终也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滔天巨浪,在世界的东方掀起骇人波涛。

7月的河南,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中原大地沦为泽国。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全国各地的人力、物力源源不断输送到“老家河南”。有一家连微博会员都舍不得开的民族企业在不利的经营状况下,毅然为河南捐款5000万。这家企业就是鸿星尔克。随后,一幕足以载入世界商业史的场景出现了——无数网友拥进鸿星尔克的直播间和线下门店,面对鸿星尔克发出的“理性消费”的呼吁,网友回复:“就不!我们就要野性消费!”“就要让你家缝纫机踩冒烟!”鸿星尔克微博会员被网友充值到2140年。

哪一个国人能不为此破防?如果要评选2021年度人物,“中国网友”无疑是最具实力的竞争者。鸿星尔克以最大的诚意援助受灾的同胞,全国消费者就以最大的善意予以回馈。正如2000多年前的汉代名士贾谊所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然而,鸿星尔克事件的意义不止于此。在鸿星尔克的直播间里,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家国情怀、民族情结和爱国热忱。

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消费从来不仅仅是物质和服务的交换。消费具有符号的价值。当鸿星尔克等以“国潮”引领一时风气,当消费者以消费国产品牌为荣,中国制造的辉煌何愁难续?鸿星尔克一夜大火,也是对网友消费心态的正向培育。其意义,不仅在于使一家经营不善的企业扭亏为盈,更在于引领一代中国人更新消费观念,促进“国潮”崛起。

7月,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寻子成功;12月,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父子相认。已经长大的孩子和多年未见的血脉至亲在认亲现场抱头痛哭的场景,让无数国人破防。

2014年和2015年,《亲爱的》和《失孤》两部寻子主题电影相继上映,将“拐卖儿童”这一社会的至暗面再次呈现在国人面前,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拐卖儿童这一违法现象的深思。孙海洋和郭刚堂是不幸的,寄托了全部感情、嗷嗷待哺的幼子天涯陌路,足以将一个人、一个家庭击垮。原本,他们应有更加幸福、完满的人生,“失孤”将他们的生活无情击碎,寻子成为他们的半生命题。孙海洋和郭刚堂又是幸运的,他们用多年坚守编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织就一幕幕击穿心灵的悲喜剧。在黑丝变白发的岁月年轮里,他们一个单骑万里、寻亲天涯,一个抛家舍业、苦旅半生。最终,他们的故事被搬上大荧幕,给全国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防拐课”。数年后,好消息接踵而至。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与朝思暮想的儿子认亲成功。而随后的事态不仅让四个家庭纠结,也引发了全国网友的大讨论。郭刚堂的儿子郭振新认亲成功后决定留在养父母身边。孙海洋儿子孙卓表示,两边父母说不上谁轻谁重,但最终选择让生父接回身边。

十几年艰辛寻子不易,一家人终得团聚,认亲现场是父母对孩子的深情流露与情感释放,也纠结着孩子对未来的手足无措,情、理、法在这一刻如万股丝线般互相缠绕、难以抽离。虽然被拐孩子回家的过程远不能用“失而复得”一言以蔽之,但普世间父母对儿女的爱与深情,依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无数网友眼中,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共情。民心所向,“天下从此无拐”的期待注定不会遥远。

随着刑侦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天网等安全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我们可喜地看到了社会治安的日益向好。治安,关乎14亿中国人每天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小事。我们谈家国情怀、民族理想,我们也关注每个个体的喜怒忧思、悲欢离合。我们为神舟飞天、巨轮出海振臂高呼,我们也为孙海洋、郭刚堂的舐犊深情而热泪盈眶,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应有的样子。

2021年的日历就要翻完,2022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个年末岁终的日子里,回首过去这一年,多多少少,我们都有收获。高考学子金榜题名,考研学子成功上岸,职场白领升职加薪,种地的农民多打了些粮食,做生意的买卖人在疫情的影响下勉力度过这一年……

多多少少,我们也有遗憾。这种遗憾,是因为高考错答了一道题,是因为理财亏掉了一些钱,是因为业绩做得不达标,是因为亲人未来得及侍奉……

然而,我们终究迎来了岁序的更新和年轮的转换。回首这一年,让我们破防的瞬间还有很多:当王亚平迈出中国女航天员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用中文道出“感觉良好”;当孟晚舟结束近三年的非法拘押回国,在机场说出“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当电影《长津湖》上映,青年学生在电影院品尝冻土豆;当上海突发疫情,游客在迪士尼的烟火中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破防,是因祖国强大、民族繁荣而自豪。破防,是因守望相助、同舟共济而感动。破防,是对人性的同频共振,对亲情的感同身受。我们期待,新的一年,这样的破防更多些。

关键词:风华

担当实干奋进前行

砥砺谱写最美篇章

□特约评论员 李光全

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寄语2022>>>

祝福2022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祝福山东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祝福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加速起航,祝福青岛中心城市能级、民生福祉、对外开放、海洋强国、科技创新上不断提升,在新征程中在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中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百年风华正青春。

2021,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望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一路坚持不断自我革命,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领导能力、领导水平不断提升,永葆了党的生机活力。百年的党史是教科书、是清醒剂,让我们获取宝贵的经验、汲取丰富的能量,从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以新的历史事实向世界宣告新的历史飞跃。

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消灭绝对贫困问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如期实现,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如期兑现了向历史、向人民许下的铮铮诺言,也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如期实现增强了信心和决心。

实践上的不断创造,证明了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开放性、创新性;理论扎根于鲜活的中国实践,在实践的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中,我们也迎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在百年风华中,深刻认知初心使命的一路坚守。百年的风华,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彰显了百年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更通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

在百年风华中,切实感受党的百年奋斗创造的四个时期何以成就“伟大成就”。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增强我们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四个伟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充分体现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上,如今我们站在党成立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关头,更要从如何增强“四力”上多思考,要深入领会坚持党的领导重要性,充分利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做到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百年风华中,更加深刻感受到“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从谋划全局来理解,党的百年历程中无论是“四渡赤水”力挽狂澜,还是改革开放一锤定音,永远都离不开优秀的领航人。“两个确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是新时代顺应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的必然结论,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了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就有了掌舵者。从历史大势来理解,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就能把稳正确前进方向,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就能始终坚持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落到实处,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谋划事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百年风华中,更加清晰地明白党百年的伟大奋斗离不开“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十个“坚持”蕴含着宏阔的历史视野、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的实践启示,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对全党凝聚力量、赓续奋斗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其中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我们都清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人民”二字写在自己的旗帜里纲领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制度优不优越,实事办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清楚。我们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在百年风华中,获取担当实干的不竭动力。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当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在变局之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工作中更当一心为公、攻坚克难,继续将自身能力的提升放在工作的实绩上,担当作为、敢于创新、勇于吃苦,不断增强自身本领,做到在一岗、学一岗、爱一岗,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形象,保持不懈奋斗的姿态,一鼓作气、继续奋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历史前进中勇立潮头。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千秋伟业还看今朝!

关键词:温良

正因自己曾淋过雨

更当为他人撑起伞

□特约评论员 冯赟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寄语20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不留神,2021年已经悄然流过,只剩下回忆与我们继续前行。虽然生活依旧因疫情处于动荡不安中,距离回到疫情前的生活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未来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困境等待着我们。但是,狂风暴雨的山峦总会放晴,历经风霜的生命也会更加灿烂夺目。

2021年,在岁月长河中不过是一粒尘沙般的存在;但对每个经历过2021年的人来说,却是切实感受过的四季与风雨。

回首过往,有欢喜、也有感伤:是巨星陨落的伤怀、河南水灾的祈福,也是疫情反复的不安;是千年水下的浪漫、神舟飞天的期望,也是圆梦小康的欣喜。复杂的岁月交织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如何宏大的词章都无法全然概括。

但是,在大大小小的悲喜背后,我依旧看到:即使道路泥泞,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即使面对困境,永远仰望星空,那就是中国人的缩影。

是什么支撑着这股坚毅前行的力量,又是什么让困境中的人们依旧心怀赤诚?是温良——一股刻在骨中的坚毅。

在2021年,我见到了太多的“温良”。

什么是温良?《觉醒年代》中,辜鸿铭给了我们这样的答案:“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是一种同情和人类的智慧。”这是一种柔性之美、人性友爱的精神。

在7月河南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无论奔赴一线的救援官兵,还是千里外转发救助信息的网友:都期望尽自己微薄之力,可以拯救每一条生命,不让其随水流而逝;可以承接每一滴雨水,不让它成为人们的泪水。温良的力量,正在于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一把伞的魄力。

“人之初,性本善”。具有成人之思的中国人:同情他人之处境,并乐意伸出援手。这是一种根植于本性“大义”情感。面对未知的危险,总有人选择逆向前行:在于自己所选择职业的职责,更在于一份“同情力量”。这份同情之力,是国人在面对天灾时,那一份牵挂同胞的关怀心;是世界面对危险时,主动施以援手的担当。

在全球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我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居全球首位,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为发展中国家带来“隧道尽头的光芒”。

温良,亦是一种柔性的坚毅力量。《道德经》中提及:“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温良的力量,就像是至柔的水,却可以穿透最坚硬的石头。温良,是一腔热血,相信自己绝非命运之奴隶的觉悟;温良,是内心归乡,是面对人生时刻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浪漫。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局限于船坚炮利的实力,更在于一个国家文化之水平、国民之精神。2021年,我们见证了:神舟登天再问苍穹,蛟龙入海再探无人之境;中国健儿奥运展风采,国剧“出海”传播中国文化。以软实力之姿,展现中国发展之硬成果。软硬结合,让世界从多个视角再次认识中国。

温良的力量绵绵不绝,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中国人:是一次次与病毒贴身搏斗的白衣战士,也是备战北京冬残奥会的冰球斗士;是26年不忘还账的耄耋老人,也是最温馨提示手势的使用者……

温良的力量润物无声,是怀揣赤子之心的中国人:是深藏功与名的共和国老兵,也是禾下之梦的编织者;是岗位上厚积薄发的大工匠,也是捧起《海德格尔导论》的翻译者……

凭借着一代代不服输、不怕输的精神,温良的人民用热血与汗水创造辉煌与荣光。一代又一代的炽热初心传承,将梦想怀揣,坚定地走向未来。这或许,就是中国人之精神为何得以绵延不绝又生生不息的根由。

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辜鸿铭这样写道:“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可以同时拥有成年人的头脑以及孩童的心灵,故此,中国人精神便是一种让青春得以永葆、民族得以不朽的精神。”谨以此句,送别逝去的2021,迎接未到的2022。

关键词:时光

珍惜身边人眼前景

照亮自己温暖别人

□特约评论员 于静

作家、时评人,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

寄语2022>>>

人生短暂,不要以为有大把的光阴可以浪费;人生漫长,不要为一时的羁绊而沮丧。当2022年的钟声敲响时,我希望每个人都许下一个美好的心愿,并能在新的一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达成心愿;我祝福身边每一个熟悉的人和远在他乡的陌生人,祝大家在2022年每一天都过得快乐幸福,珍惜身边人,眼前景,过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年难留,时易损。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又到岁末年初。

年前定下的若干“小目标”还停留在纸上,2021年就这样悄然划走了;去年跨年晚会的画面还历历在目,2022年又迎面向我们走来。

过去的一年,新冠病毒依旧在全球肆虐,并且不断变异,德尔塔、奥密克戎,不断考验人类的承受力。我们的疫情防控在交出了又一张“中国答卷”的同时,也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疫情冲击下,很多行业受到影响,“凛冬将至”悄悄爬上一些悲观者的心头,人们放缓追逐诗和远方的脚步,转而更加关注眼前的柴米油盐。

但是无论如何,时光不会停滞,生活总要向前。我相信,再厚的冰雪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融,阳光早晚会穿越阴霾照耀大地,当下所有的坚持和隐忍,都是为了迎接来年的春暖花开。

时光如炬,它能穿越星河,照亮夜空。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天上宫阙,巡看九天,美哉壮哉。现在太空中还有我们3名航天员,继神奇的“天宫课堂”之后,他们还要在太空“跨年”,在此,提前给航天员送上新年的祝福。

时光如梭,它能补齐缺憾,成就圆满。2021年12月6日,一个历时14年之久的寻子故事迎来大结局,当孙海洋与儿子紧紧抱在一起的画面传来,无数的网友眼含泪水为这暖心的一幕送上祝福。

时光如电,它能将瞬间变为永恒。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刷新亚洲纪录,神州大地瞬间沸腾起来,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我为你自豪。

时针一秒秒向前,改变存在于每一天。最直接的感受莫过于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变化,以及城市里每天上演的故事。

今年,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承载众多人记忆的流亭机场成为历史。而备受关注的青岛地铁1号线也将在几天后全线开通,乘地铁穿越海底去啤酒城“哈酒”变为现实。

时间见证巨变,这个国家,这座城市正一天天变得更美、更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起一股向善的力量,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客栈老板,一个个小人物通过自己的行动温暖着周围的人,也感动着远方来的客人。

北京一名女游客在青岛短短几天时间,接连遇到“说最猛的话,做最暖的事”的热心人,喜提暖心“三件套”后,她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动,只能用这样最直接的话表白:我热爱的大青岛啊,我怎么那么热爱山东人民呢!

还有那个丢单反的杭州姑娘,她来青岛旅游不小心将相机落在出租车上,最终在热心民警的帮助下找回失物。回到家后她特意给民警寄来一张明信片:千言万语,感谢有你,我爱青岛!

这样的暖心事几乎天天在青岛上演,这是一个既有美景又有温度的城市。2022年,欢迎更多朋友来青岛做客。

时光有时候也很无情。“7·20”郑州特大暴雨,致292名同胞遇难,47人失踪。举国哀伤,教训沉痛。2021年10月3日,岛城优秀的民警李涌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这一天正是他女儿的生日。造化弄人,岂能如此残忍?

岁月如歌,世事无常。作为你我,在大时代的变局中,不是一粒粒尘埃,而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是推动这个社会前进的力量。莫以善小而不为,心中有阳光,每一天都是快乐的,照亮自己的同时,也温暖别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消极,少抱怨,遇事不冲动,看问题莫极端,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关键词:解题

走出教育囚徒困境

“双减”重划起跑线

□特约评论员 于明东

青岛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首席专家、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师

寄语2022>>>

张开怀抱,迎接挑战

新时代,教育大变革正在到来。面对挑战,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准备,放下犹豫和纠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回到教育的原点——关注人的发展,重塑学校教育生态,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教育要突破围城,打开边界,拥抱新技术、创造新环境、承担新使命!

曾经有人问:除了用“躺平”对抗“内卷”,教育的出路在哪里?2021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教育正在走出“囚徒困境”。出手破解教育难题的,是国家!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目的在于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文件一出,全社会为之震动。

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11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坚决杜绝地铁、公交站台等所属广告牌、广告位刊发校外培训广告……这一年的“减负”工作和往年大不同。

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学生的负担只增不减,中考和高考带来重重压力,资本的介入更是让教育焦虑越来越重。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21万所,专任教师1029.49万人。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教育系统存在——70万家校外培训机构和1000多万的校外培训教师。数不清的孩子陷入刷题的漩涡,提高了分数,失去了兴趣,也失去了思维。“双减”政策的出台是破解教育难题的重要举措。

风起于青萍之末,“双减”只是一系列政策的高潮。由此回溯——

1月,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个全面系统部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

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3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公布,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专门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文件,是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行动纲领。

接着,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全面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价指南从县域、学校、学生3个层面提出了具体指标,从不同维度对义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构成系统的评价体系,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

5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到“双减”政策颁布,从学前、小学、中学到高校;从教学、作业到评价,教育改革持续进行。

但是,“双减”并非终点。

8月,作为“双减”工作的一项具体抓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各省(区、市)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当地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开展“五项管理”督导工作。此前1至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5个专门通知,就“五项管理”作出规定。

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11月1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意见》,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确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授予学士学位质量。

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双减”落地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引导教育目标回归,重塑教育生态,推进“学有优教”。同时,关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水平提升。从这些掷地有声的一招一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定决心,也可以看到缜密的政策思路,细致科学的操作步骤。走出“囚徒困境”,破解剧场效应,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教育变革已然拉开大幕。

关键词:守道

身处一个网络时代

行有度方能道无尽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

寄语2022>>>

愿所有《半岛都市报》的读者,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一如既往地追求阅读的深度,去构建自我内心的丰盈。愿我们每一个人,努力思考、行之有度,不在碎片化的网络世界里随波飘荡、“无问东西”,让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去做温暖而“确定”的自己。

新的一年,愿疫情早日退却,岁月平安静好。让我们共同迎接2022年的第一缕阳光,以及新时代的大江大河。

回首这一年的时候,青岛飘下了第一场雪。清冷的空气里,年末的喧嚣、热闹甚至是焦躁不安,都归于沉寂。的确是到了整理总结的时候,就由经济开始吧——

这一年

最后一个热点是她

如无意外,2021年经济界的最后一个热点,是薇娅的受罚。从“电商一姐”,到被罚13.41亿元,行业震动,全网哗然。创业不易、守业亦难,机遇更是难得,可一朝却毁于对法律底线的试探。

于是,对这一事件的各种评论都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薇娅的被罚,并不能说明国家对于数字经济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而是在越来越规范。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在那里,只是此前有人没有遵守罢了。有些人总是觉得与己无关,甚至觉得自己的影响力太大,不至于处罚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所以,这一事件更意味着,一个人的影响力越大,责任就会越大,正所谓“责无旁贷”。因为个体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标杆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扩大。

这一事件之后,薇娅全网消失。相对于此前消失于公众视野的网红们,没有了“传播力”的薇娅,此后的商业道路何去何从,成为这个年末大家议论的话题。毕竟古语有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很多人在惊讶一个商业帝国的轰然倒塌与消失。感叹者有之,惋惜者有之,称赞者亦有之。但我所期望的是,“薇娅事件”并不止步于“薇娅”受罚,也不能止于“薇娅”受罚之后,“网红们”纷纷去补税。

薇娅并不仅能简单地以“网红”视之,这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若这一事件止步于此,则此事也就只能是一个新闻事件而已。否则,网红们只是看到了薇娅的前车之鉴,受到警示,然后纷纷去积极补税,那么以后呢?是不是继续心存侥幸,一边不断地挣钱,而另一边则继续偷税漏税,得过且过,罔顾自己所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甚至去组织“饭圈”?所以,我倒是希望这一事件之后,所有网络的主体都能有敬畏之心,敬畏法律、规则,敬畏社会的道德,遵守公序良俗,更多的企业去走正道,去主动地遵守法则,而不是依靠主管部门的“监管”才会有所行动。唯有如此,才能有更为健康有序的行业发展。

薇娅事件,还让我们去思考,应该如何去审视网络红人,如何去规范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毕竟,“网红们”的成长与成名,与此前的明星相比,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反之亦然,这些“网红们”的倒下,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是巨大的。甚至有些孩子可能会想,我此前所崇拜的对象难道是错误的吗?

在传统媒体的时代,榜样的树立要经过重重考查,媒体去树立一个典型人物,也会进行更多的考量,不仅写作中会字斟句酌,也会综合评估诸多影响。但是现在呢?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每个人的选择权更多更大,而且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发声,于是有些人很快成为了“网红”,并忽然之间有了无限的影响力。于是,这些一夜成名甚至靠博出位成名的“网红”们,成为某些企业甚至是一些组织的座上宾,甚至有些地方聘请这些网红去代言宣传他们的当地旅游,以期塑造良好的地方形象。如果把网红们作为一种“媒介”的话,似乎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些“网红”本身所承载的榜样力量,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那所带来的风险其实是更大的。所以,这对于当下正在进行的正能量传播,提出了新的话题。

这一年

摆脱不开的“流量”

在信息高速传播中,“流量”与“影响力”已然成为新旧媒体的共同追求。在网上网下一片对于薇娅的讨论中,可能有细心的网友会发现,12月20日,光明网报道这一新闻的下方写着“编辑:李佳琦”。于是,这也一度成为一个新的传播热点。当然,大家都明白,光明网应该是真有一个叫做“李佳琦”的编辑,但并不妨碍这一事件的话题性。毕竟,我们身处一个网络时代,即使如此不经意,也代表着“流量”。

在2021年里,几乎所有的事件都与网络紧密相连,并深刻映射进公众的生活。这不仅意味着网络依旧在影响着公众舆论,更凸显其已经深深地嵌入到了个体的生活之中。

对于前者,网络中有公众的冷暖,有对公权力的监督。年初的1月13日晚上,有网友反映辽宁大连金州区友谊街道办副主任王某,进小区时候拒绝配合防疫要求,而选择致电康乐社区书记卢某,后者称王某为街道工作人员,让志愿者简单登记后放行。这在网络上被称为“大连卢书记事件”,随着网络舆论的热议,王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处理,卢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而在年底的北方某地,有政府部门竟然为了自身的政绩而“一刀切”地推进清洁取暖,最终“冻了百姓、寒了人心”,最终被生态环境部调查,并督促地方彻底整改。如果没有网络,估计将成为另一个样子。

对于后者而言,“流量”意味着一切,于是,没有话题寻找话题,实在没有就制造话题。唯有如此,才能在网络上受人关注,才能被转发被点赞。当然,也很快会被遗忘。在薇娅事件发生前的课堂上,我还在跟学生们说,王力宏事件可能会成为2021年的最后一个热点。但没想到,新的一个马上就到来。纷纭的网络世界中,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因而,估计已经很少有人会记起,2020年的最后一天,郭敬明、于正先后在微博发布的道歉信息。

虽然在这转眼而过的一年里,流量经济在不断持续发展,众人纷纷躬身入局,甚至有了“元宇宙”的概念,似乎在最近一段时间,如果不去占一个“元宇宙第一人”就有点不好意思的感觉。但实际上呢?“元宇宙”也并非脱离现实的存在,而是伴随着互联网作为新基建蓬勃发展之后的产物。那么,从郭敬明们的道歉开始,其实就意味着国家在网络虚拟空间的治理能力已经越来越强。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不遵规则、不守规矩,无论有什么样的荣誉、光环背书,无论有着怎样的影响力,同样可以在一夜之间全网消失。

如果说前几年,网络世界中遵规守纪的诉求尚在公共空间谨言慎行。那么,在过去的2021年里,网络世界要求的是法律意识的全面提升。因为,网络已经与每一个人紧密关联。网络技术并不仅仅意味着大数据已经无处不在,刷脸支付成为现实,更意味着网络生活已渐成基础设施。

这一年

个体全面嵌入网络

整个2021年是每个个体全面嵌入互联网的一年。在2021年里“全国一码”已经成为现实。根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1月15日在2021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春运期间,要落实好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这意味着此前各地各自为政、“码”上加“码”已经成为过去。

不仅健康码如此,在2021年,山东省已经全面开展普通门诊省内及跨省联网直接结算,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刷卡实现“一卡(码)”通行。在数字的互联互通中,这也意味着各地的社会治理能力已经在不断提升。

虚拟世界中,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互联网绝非“虚拟”二字可以概括,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空间,与现实的世界密切相连。做人做事,都要有坚定而切实的努力,才能走得正、行得远,才能赢得尊重、有所成就。对于城市的发展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在整个2021年,我们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可圈可点。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扩展的不仅仅是一幅商业版图,而是一群人精神的日益丰盈。就如同2021年青岛的各项建设,“青岛2021年领导班子值得一个赞”,让自媒体“青记”也称道。

的确,在青岛这一年的发展中,无论是老城区的改造还是新机场、高铁站、地铁线的建设,都显示出这一年青岛对城市基础的夯实尤为明显。对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视,则意味着要啃硬骨头,要打硬仗,要扑下身子踏实干事。这一过程也意味着,在抓经济、重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一座城市在以更为广阔的胸襟,迎接着新的机遇和开拓新的未来。这是在虚拟世界和虚拟经济快速发展中,一座城市的积极作为。

在新年快到来的时候,地铁1号线南段开通了。这是继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开通、流亭机场转场胶东机场之后的又一次城市的新连接。而这种连接,所改变的并不仅仅是让“东西双城”在时空上更加贴近。更意味着,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在努力为城市发展做好最底层的架构。而这种架构,则终将成为一座城市再度快速崛起过程中,最为深厚的不竭动力。

在一年要结束的时候,雪落了下来。所有的事情总会有收尾。下课的时候,打开手机,喧嚣一时的“霍尊事件”也开始有了回音。曾经喧嚣一时的娱乐事件,最终会回到现实的轨道上来解决。让娱乐的归娱乐,让法治的归法治,这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这意味着在无论是在喧嚣的网络空间,还是在纷杂的现实社会,只有遵守规则,夯实做人做事的基础,才能行稳致远,方能有所收获。

未来,也将如此,行有度,道无尽。

新的一年就要开启了。张文宏说,这将是疫情应对的最后一个寒冬。在充满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岁末,站在时光的门楣,愿山河无恙,每一个人都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