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一湾相伴生 湾区大都市——青岛地铁1号线开通系列述评④

2021-12-26 13:4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8275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姚绍毅

城市的灵魂,不仅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繁华不息;每一座城市的文化沉淀和底蕴,都有一些传承的基因,镌刻城市精神。

12月25日和26日,地铁1号线展开个人试乘。1线连五区,三城若比邻,青岛城市空间的距离被越来越拉近。

从2007年开始,青岛就提出拥湾发展。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几乎每一段重要的历史,总与胶州湾相伴而生。它见证着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又承载着一座城市奔流不息的鎏金未来。

从地铁8号线,连接青岛北站和机场,主城和胶州湾西岸第一次因跨海地铁而律动;到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青黄相接,东西海岸的连接再次提速。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青岛将建设环胶州湾布局发展的湾区大都市,湾区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青岛的拥湾发展再添动力引擎。

湾区大交通再提速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重要担当,有着辐射范围广、缩短城区之间距离、拓宽城市生活半径的特点。

时间追溯到2007年。当年11月16日,在中共青岛市委十届二次会议上,作为未来青岛发展的关键战略,“环湾保护、拥湾发展”被正式提出。一年之后,2008年11月,《山东省青岛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快“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城市建设管理行业促进意见》下发,提出构建滨海城市组群一体化格局,实现“环湾保护”可持续发展,打造现代都市型海湾城市的目标。

其中,加强城市大容量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加快环胶州湾城市轻轨、地铁的建设;为“拥湾发展”提供便捷、畅通、高效的交通服务系统是第一项内容。

青岛从建置之初的偏居一隅、带状发展,到东进、西跨、北拓,青岛主城区不断拓展,大青岛一步步走来。今年7月26日,青岛公示了《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重点提及“一区”环湾都市区将构建“一主、三副、两城”的空间结构。

这意味着,未来的青岛,将真正成为环胶州湾布局发展的湾区大都市,胶州湾将成为青岛名副其实的“内湖”,青岛的城市能级和竞争力将进一步跃迁。

随着地铁1号线的全线开通,青岛的跨海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青岛环湾、拥湾发展,建设湾区大都市的进程进一步加速。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韩千钧告诉政前方记者,作为湾区城市,青岛独特的空间布局,决定了环湾交通问题将是青岛交通的永恒主题。地铁1号线通车运营,继胶州湾高速、胶州湾大桥和海底隧道之后,又为广大市民增加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跨湾出行方式。预计将显著缓解跨湾出行供需矛盾,对进一步完善青岛湾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意义重大,是青岛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里程碑式成果。

未来,由地铁1号线、6号线、8号线、12号线为主构成的环胶州湾地铁线网将串联起整个环胶州湾城区,彻底解决青黄不接、青红分明、黄红分离的问题,真正意义上把胶州湾的东海岸城区、西海岸城区、北海岸城区融为一体,青岛将进入胶州湾同城时代。

在青岛全新“一主、三副、两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搭建起的阔大舞台上,青岛正瞄准加快建设组团式、生态化的海湾型大都市这一目标,环湾发展建设大青岛。

助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

今年年初出炉的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抓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重大机遇,以提升综合服务能级为目标,实施聚湾强心、轴带展开、多极协同空间发展战略,全面增强全域统筹发展能力和中心城市极核功能,实现辐射力、带动力整体跃升。

《青岛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也提出,围绕1个总目标、2个着力点、3个重大转变、4个一流建设、5大发展理念、6大发展领域,加快推进“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其中,一个总目标就是:围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总目标,支撑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两个着力点:依托港口和航空两大着力点,以世界一流港口和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突出开放融合,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青岛交通大格局。

去年12月,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胶州北站至青岛北站开通运营;今年8月,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正式启用;地铁1号线开通在即,再为青岛乃至胶东构建一体化交通格局,写下浓重的一笔。

高铁是现代城际间出行的最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可以预见,随着胶州湾地铁网络的不断完善,青岛主城更快速联通黄岛、城阳、胶州,加速周边日照、诸城、高密等地,全面融入青岛轨道交通线网,最大限度地拉近青岛周边与青岛市区的距离,实现城市结构中的高效串联,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再添助推器。

“随着胶东半岛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当前半岛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青岛都市圈内部出行结构中,高频通勤的特点也越来越突出。” 韩千钧说,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青岛从城乡空间尺度特点和目前发展阶段实际出发,以密切胶东半岛城市群联系、畅通青岛都市圈对外联系通道和提升内部组团间连接效率为目标,把握各种制式轨道交通的服务模式特点,合理确定各主要交通廊带上,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地铁等的摆布关系和建设时序,加快完善“四网融合”的都市圈轨道交通网。

韩千钧认为,“胶东经济圈要不断提升交通一体化水平,为各类出行需求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具灵活性的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现为青岛市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科学智库理事长的隋映辉教授,多年来关注轨道交通建设,曾任青岛市政府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对于青岛发展轨道交通对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影响,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实现青岛区域一体化,形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布局、就业环境与园区布局,就要加快轨道交通高水平发展,为建设幸福宜居城市,实现惠民利民,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和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创新空间布局,构筑全程全网、互联互通、跨界越域的公共交通体系。”隋映辉说,为此,要改变轨道交通设计与建设的线性思维方式,以系统工程的顶层设计,在完善全程全网的基础上,加快纵横一体的湾区轨道交通建设。主动与烟台、日照、潍坊实现轨道片区对接,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的带动下,加快实现产业对接、就业融合、消费提升、创新合作等,为“十四五”加快青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拓新空间,提供新动力、探索新模式。

支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交通改变生活方式,改写产业布局,重塑城市格局——在钢筋铁骨的地铁线路上,总是有源源不绝的资源和繁荣奔腾着。

坐拥双节点地利,青岛被赋予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城市优势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重大责任,同时还要打造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牵头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青岛已站在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胶州湾西岸拥有上合示范区和青岛自贸片区加持,聚势而强。去年12月,市北区以青岛国际邮轮港区为依托,启动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胶州湾东岸补上重要一极,完成了强强联合的“品”字形布局,推动青岛全域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引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胶州湾是青岛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是大自然赋予青岛的宝贵资源,也是青岛走向未来的依托。交通网络系统与经济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影响显著,良好的交通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胶州湾交通体系的完善,将大大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资源要素的耦合。

在隋映辉看来,轨道交通建设不是GDP工程,也不是交通部门的“单臂”工程,更不是“一湾碧水一条琴”。它是影响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纲举目张”的系统工程。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对青岛经济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通过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大交通网络,对胶东经济圈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一体化、网络化、便利化的经验。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促进要素通达流动,加快关键平台建设,拓展创新创业的空间环境,进而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前,青岛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向未来,必须区域一体、轨道先行,服务“转型”、“扩域”“、“聚湾”,才能增强核心城区的能级和竞争力,支撑青岛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在“双循环”中寻找国内外战略合作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融入国家开放大局,积极抢占对外开放制高点。

近日召开的青岛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围绕在更高水平上“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坚决落实青岛承担的建设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突出抓项目抓招商抓产业、抓高水平制度创新、抓城市建设管理、抓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在跨海地铁为代表的公共交通体系加持下,青岛经历了东进、西跨和北拓的城市空间扩展之后,面向未来,湾区大都市的建设,必将为青岛带来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