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逆势 全力奋战!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2021年大战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

2021-12-27 13:5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171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鑫鑫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卫生健康工作办实事、解难题、抓落实、见实效的一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继续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发扬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一刻不松劲地全力奋战,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中交出了高分答卷。

以更精准的防控举措,增进市民的健康安全感

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大幅提升。搭建起以传染病监测为核心的公共卫生大数据运用平台,推进传染病多点触发和多渠道监测预警。扩充疾控流调队伍491支共4838人,建立了系统协作、部门协同、跨区域联动的流调溯源工作机制。建成启用2个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和3个城市检测基地,全市核酸检测机构达到80家、日检测能力单人单管最高达38万人份。设置43个普通发热门诊、6个入境专用发热门诊、184个发热哨点诊室。建成启用青岛市公共卫生应急备用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从全市三级医院累计选派589名医务人员进驻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建立了满足1个月运转需要的药品物资储备。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2021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和第31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等60余个重大活动会议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现场保障工作。

群体免疫屏障基本形成。坚持“先急后缓、分批启动、逐步推开”原则,“一区市一方案”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共设置各类疫苗接种点339个、接种单元1325个,组建“一二三线”接种服务梯队6796人,在全省率先推广使用智慧移动接种车开展接种,日最大接种能力达到38万人次。截至11月30日,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009.98万剂次,覆盖955.58万人,12岁及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达到97.72%。

处置疫情及时稳妥有效。卫生健康系统始终保持临战状态,不分昼夜坚守监测预警、检测报告、流调溯源、发热门诊、集中隔离点和定点收治医院。累计对27.3万名入境人员进行例行核酸检测和“三采双检”,完成来青返青重点人员随访检测37.5万人次,开展“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等核酸检测1953.58万人次,完成物品、环境等样本检测13.99万份;出动疾控系统流调、采样、转运、技术指导等防控力量8490人次,消毒点数462个、消毒面积达30.45万平方米。截至11月30日,及时发现并救治境外输入感染者136例、省外关联病例2例(1月省外输入平度疫情),排查管控密切接触者3668人。市疾控中心成功对26例境外输入病例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在全省率先发现英国、南非报告的变异株。

以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增进市民的健康幸福感

医疗服务“攀峰计划”成效初显。引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建成青岛医院。获批建设2个综合类别、4个专科类别和1个中医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打造肺病、康复、心血管三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新培育了3个国家级、3个省级和12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成立“青岛市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有60个学科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学科百强榜单,比去年增加5个,入围学科数量继续位居计划单列市首位。引进招聘各级各类人才3118名,其中省级及以上专业水平高层次人才28名,硕士、博士和副高级以上人才899名;推荐45人获青岛拔尖人才称号,数量位居全市各行业第二位。

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均衡。加快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一期、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项目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配合有关区市加快推进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青岛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市中医医院城阳院区建设。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市、区(市)两级共投入4900余万元为所有政府办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齐彩色超声设备;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和新建中心村卫生室全部配备血液分析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设备;95%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

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青少年神志病中医药干预和妇女更年期中医药干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将拔罐、刮痧、艾灸等26项中医药护理适宜技术纳入“网约护士”上门服务内容,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均开展了“送汤药上门”服务,本市在全省“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工作推进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有2人获得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新增一批省级、市级中医药名家。协调恢复设置胶州市中医医院,实现政府办市、县中医医院“全覆盖”;政府办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10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9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形成了覆盖城乡的15分钟基层中医药服务圈,本市有关做法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刊载。

以更贴心的健康服务,增进市民的健康获得感

“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完成市办实事等一系列实事。建成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汇集1060名健康科普专家,制作发布1680件健康科普作品,为市民打造了专业权威、方便可及的线上健康知识学习平台,阅读量超过200万人次。

为全市3605名未参加社会保障的在岗乡村医生落实保障政策。全市献血屋达到20座,全面应用血液物联网技术,连接30家医疗机构,建成全国首个覆盖城乡的智慧血液物联网平台。市急救中心配备了紧急医学救援特种车辆、现场救援物资装备,进一步提升了突发事件救援能力。全市60家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机构启动线上申领,数量位居全省第一。74家医疗机构、近1300名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满足群众上门服务需求。市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全新改版上线,群众线上查询、办事更加方便。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绩效管理和费用管控,全市4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药品收入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分别较去年同比下降15元、39元和2.4个百分点。2020年市民意见建议全部按期办复。

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卫生健康证明事项由42项精简为34项,其中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等24项符合条件的证明事项,全部纳入市政府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通用清单;住院病历查阅等45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山东省政务服务网”,卫生健康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率100%、“零跑腿”率95.6%、全程网办率95.6%。

医疗服务更加智慧化。全市85家医疗机构接入青岛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112项。建成45家互联网医院。开发智慧健康场景应用,形成“全市一家医院”基础支撑平台建设方案,就医问诊将“一码通行”;基本建成“出生一件事”联办系统,明年年初有望实现出生婴儿各类证件线上“一次办好”。

重点人群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全面推进“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省卫生健康委在本市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全市“医疗、养老”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80家,位居省内地市首位;设立20个市级安宁疗护试点基地,评选出28家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扎实推进万名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关爱活动,目标人群检查完成率100%。建成24家市级婴幼儿照护示范托育机构,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共争取2585万元中央资金支持48个普惠托育项目,占全省争取资金总数的32%,建成后将增加托位2585个,本市做法在中央电视台报道。提高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标准,共为1.89万名特别扶助人员发放扶助金1.73亿元;为全市所有计生特扶对象购买商业住院护理保险,住院期间可获得80元至200元/人/天的住院护理补贴。在全省率先启动应用第二代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项目试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医疗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开展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守正创新年”活动,已监督检查各类单位3.59万户次,查处非法医疗美容等案件2561件,罚没款581.28万元,同比增长70.94%。开展整治医疗机构虚假宣传、小病大治、捆绑推销药品耗材等问题专项行动,检查各类医疗机构1873家,对存在问题的41家医疗机构给予不良执业记分和约谈,纳入重点监管。完成院感线上监管平台(一期)建设,推进院感防控“线上监控、线下监管、巡回督查”智慧化监管。

下一步将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加快实施卫生健康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努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下坚实健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