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系列访谈丨第四期:打造科技创新合作高地

2021-12-27 18:01 大众网阅读 (52990) 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日前,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开展了“庆祝建党百年‘党校(行政学院)专家教授谈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系列访谈’”活动,组织全省党校系统相关领域专家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出国(境)培训交流经历,为我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言献策,助力提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国际视野、开放能力和领导开放水平,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

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系列访谈

第四期:打造科技创新合作高地

访谈嘉宾: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孙秀亭,新动能研究院副主任、教授董德利,新动能研究院副主任、副教授王景强

访谈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李维梁

李维梁:如何看待当前我省科技创新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我省提出打造科技创新合作高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孙秀亭: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科技的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科技资源的全球配置、科技活动的全球管理和研究成果的全球共享。科技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一是基础科学的突破进展比较缓慢,每前进一小步都非常艰难,需要资源、经济、教育、人才多方位配合才能实现。二是大科学发展的要求。美国科学家普赖斯认为从二战起世界就进入了大科学时代。大科学的复杂程度、经济成本、实施难度、协同创新的多样性等超出了单个科学家、单个国家的力量,需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共同完成。三是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科技全球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出现的,科技创新会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在全球扩散,于是科技资源的跨境流动、国际科技合作就成为必然的趋势。创新引领塑造发展新优势,既要增强内生动力,也不能忽视外力作用,这个外力就是国际科技合作。一方面是“走出去”,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明确科技创新和科技攻关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引进来”,把国际的创新资源引入省内,提高开放创新策源能力。

王景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这为我们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强化科技创新合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目前,全球科学研究知识合作网络化的态势方兴未艾,创新版图加速重构,中国力量正在加速崛起。有统计表明,2006年至2016年,科技和工程文献的国际合作比例从16.7%上升到21.7%,5篇论文中就有1篇是多国合作的产物。其中,高质量的合作论文发表量前三位的区域分别是欧洲、北美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全球的技术创新格局由原先的北美和欧洲双头格局演化为北美、东亚和欧洲三足鼎立。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是大势所趋,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做出更大的中国作为、中国贡献。

董德利: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带来了一系列效应:一是门槛效应。技术进步带来的门槛越来越高,一步跟不上,可能步步跟不上。二是锁定效应。科技与产业、区域发展紧密相关,技术进步带来的先发优势越来越明显。三是跨维效应。基础科学起到的是开创新维度、新空间的作用,一旦基础科学有突破,可能就是颠覆性的创新。科技进步还带来全面竞争加剧。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意图对我国形成围堵态势的情况下,高新技术领域的“卡脖子”现象一再发生,我们再采取模仿、跟随或者引进的方式,已经不现实或者说难度越来越大,换言之,实现科技创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愈加紧迫。山东省近两年来在创新驱动和新旧动能转换上全面起势、初见成效。从八大战略到建设科技创新合作高地,意义深远。一是围绕服务国家大局、抢抓机遇的体现。山东主动作为,从“破题”向“纵深”推进,目标越来越明确、路径越来越清晰。二是把握变和不变的体现。变的是国内外的环境,不变的是经济发展对科技作为根本动力的要求。三是坚持开放合作的体现。时势越是艰险,越是需要精准开放。山东省把科技合作作为加快发展的切入点,可谓意义深远。

李维梁: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科技创新合作高地?如何体现出它的“高”?

董德利:科技创新合作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对科技创新的理解。我们一讲到科技创新自然会想到科学家、高科技人才等,但也要高度重视企业家,进一步增强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发挥企业家的作用。二是对合作的理解。要深刻把握科技合作、商业合作的特点和内在要求,优化构建相应的制度机制。关于打造什么样的高地:一是就科技看高地。科技创新包括技术发明、技术应用、技术扩散等不同环节,我们可以思考要在哪个环节上发力、在哪个环节上打造高地、以什么样的优先顺序打造高地。二是跳出科技看高地。科技创新需要双轮驱动甚至多轮驱动,山东要做制度创新的高地,尤其要构建体系、打造生态,持续优化。

王景强:这个高地不仅要体现为大科学中心、高能级平台、高科技企业等硬实力,还要表现为有利于科技创新、科技合作的制度和文化环境等软实力,表现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政策、措施等巧实力。特别是对我省而言,在硬实力距离国内浙江上海等省市尚有差距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制度和文化的支撑作用,以软环境驱动硬发展,以暖政策赢得人心,才能在竞争中形成独特优势。

孙秀亭:科技创新合作高地应当是一系列高地的综合体:大科学合作高地、高端产业融合发展高地、国际创新人才高地。三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前瞻性的科技发展方向体现在大科学合作,科技研发落地要落在高端产业融合发展上。这两者一个顶天,一个立地,中间靠人才支撑。还有合作平台高地是合作的重要载体,制度创新高地是制度保障,思想交流高地能让我们看清前沿科技的发展方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文化高地能鼓励创新的环境和自由探索的文化氛围,这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要求。

李维梁:美国、日本这些科技强国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有什么经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王景强:美国可以称之为国际化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或者说是“内化的国际化”,通过打造国际化的环境来吸纳全球的顶尖人才开展科技研发。欧洲科技研发具有跨国倾向、全球导向,可以称之为国际合作中的科技创新,一些大的科技研发平台,如德国弗朗霍夫协会、法国卡诺研究所网络、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等,在确立战略研发方向、组建跨国研发团队、推动科技成果创新扩散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秀亭:过去20多年日本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不到20年已经拿了19个,这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他们不仅注重自主科学研究,还具有鲜明的国际科技合作导向,即积极推进国际间合作研究、推动国际间学者交流、开展国际间信息交流。此外,他们还积极促进国内研发环境的国际化,营造了促进国际科技合作良性发展的环境。

董德利:我主要关注了设在新西兰的威特数码公司,该公司是做电影特效和后期制作的,特别擅长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技术。新西兰因为该公司由电影小国发展成特效制作的电影王国,其成功秘诀主要在于科技创新。该公司与新西兰大学的创意艺术专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方面得益于新西兰大学的帮助,实现产业快速发展。我们提到科技创新往往就想到政府主导,这个案例体现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应是相互补充的。

李维梁:我省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应基于什么思路和方向?下一步应如何落地?

董德利: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合作的思路方向,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瞄准前沿。瞄准最前沿的技术,打造科技进步的增长极;瞄准相关科技资源,争取与国内外最优秀的人才、科技平台合作。第二,结合省情。立足山东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海洋大省的省情,在相关科技领域深耕创新与合作。第三,突出制造技术。美国的科技强大除了基础科学的强大,还在于它在应用领域特别是在制造技术上的高度重视。第四,加大开放。在全球化进程出现逆流的国际大环境下,区域性国际合作出现转机和蓬勃发展之势,这为我们开展科技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

王景强:第一,强化战略定位,完善顶层设计。我省在推进科技创新合作上做了大量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如省重大研发计划中配置国际合作专项,围绕“一带一路”聚力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不久前揭晓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评估中,我省海尔智家数字家电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烟台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在全国719家国合基地中脱颖而出,获批“优秀”。聚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要在谋划推进科技合作上包括调研、谋划、规划以及策略制定、政策设计、制度建设等持续发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战略的能级和设计的前瞻性、系统性。

第二,统筹国内国际,系统推进合作网络建设。“十四五”期间国内科技合作应该有重大突破。做实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合作,在这个“基本盘”上发挥这些城市的节点作用,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国际合作要瞄准重点国别、重点区域、短板领域精准发力。比如日韩、“一带一路”上的中东欧区域以及RCEP、TPCPP区域国家和地区等和我省有较强的经贸、产业合作,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

第三,强化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最核心的是发挥济青烟创新城市平台“三核”优势,推动这三市成为我省科技合作的战略极点、国际国内科技合作的重要节点。第二个层面是国家级的科技研发和创新平台,加强大科学中心、大科学平台、高端研发平台的部署建设。第三个层面是企业主导的应用科技研发平台,充分发挥大企业综合优势,推动企业在深化产学研合作中提升创新能力、带动产业创新发展。

第四,坚持人才为先,强化“双招双引”。现在,我省从省到市、县许多地方都成立了人才发展集团,要充分发挥好人才集团的体制优势和市场化运作优势,做好人才全球化招引、全链条服务以及“人才+项目+金融+政策”创新全要素配置等工作,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科技创新合作大平台。

孙秀亭:第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带动作用,尤其是要构建我方主导的国际合作体系,发起主导大科学项目、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等。另一方面,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要进一步增强。政府要推一把,领着走几步,重点利用“一带一路”和国外友好省州市县的途径,带动企业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

第二,交流搭台,合作唱戏。政府和各级科技、文化组织,都要更多地搭建交流平台,比如各种论坛、峰会,加强国际科技信息与文化交流。

第三,重点合作,短板弥补。立足山东实际,明确跟哪些国家重点合作,如以色列、俄罗斯、乌克兰、中东欧国家和日韩等。要针对短板领域开展合作,尤其是“卡脖子”领域。另外,要通过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计划瞄准前沿、前瞻性的领域。前年成立的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就是一个重要布局。

第四,环境营造,政策支持。我们一切的环境营造和政策支持都要围绕着怎么吸引人才,怎么让人发挥才能去做。从待遇、发展空间、人员资格国际认证,还有生活的各个方面综合着手,营造国际化科技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