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拟规定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控评
记者获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2016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1月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不得通过虚假宣传、捆绑下载等行为,或者利用违法和不良信息诱导用户下载,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
征求意见稿指出,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应当对申请注册的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冒用组织机构、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虚假注册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征求意见稿提出,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各项义务,严格落实未成年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
围绕个人信息保护,征求意见稿要求,从事应用程序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公开处理规则,遵守必要个人信息范围的有关规定,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要求用户同意非必要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
在应用程序分发平台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对申请上架和更新的应用程序名称、图标、简介、信息服务、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等进行审核,发现与注册主体真实身份信息不相符的,特别是违规使用党和国家形象标识或者假冒国家机关名义的,不得为其提供服务;发现含有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的,存在数据安全风险隐患、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或者损害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停止提供服务。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要求,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建立应用程序监测评估机制,提升技术能力和管理效能,坚决打击网络黑灰产,防范下载量、评价指标等数据造假行为,不得以虚构下载量、编造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 网信办拟规定:不得恶意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 国家网信办修订《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发布施行
- 李干杰: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奋力开创新时代山东网信事业发展新局面
- 企业有流量,城市就有流量!“风口企业面对面”首站走进网红“大厂”,凝聚网信力量,充沛青岛发展“流量池”
- 立规矩!不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不得用“养老”字样
- A股盘前:中央网信办就加强网络暴力治理进行部署;证监会发布基金类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1号;宁德时代推迟披露一季报
-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
- 上海网信办:6个造谣传谣群组被封 多人被行政处罚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研究疫情防控、网信工作、文化“两创”等事项
- 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研究疫情防控、网信工作、文化“两创”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