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聚焦 | 率先破题,下好胶东一体化“先手棋”!莱西莱阳一体化先行先试,胶东经济圈中部加速隆起

2022-01-19 17:34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102136)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风口聚焦 | 率先破题!莱西莱阳一体化先行先试,胶东经济圈中部加速隆起

风口财经记者 李红梅

  岁末年初,胶东经济圈中心区域的青岛莱西、烟台莱阳两座县级市迎来重大利好——近日,《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经山东省政府同意,由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实施。这是全省首个跨区域合作方案,标志着双莱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四梁八柱已经完成,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挺进。

  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下,莱西、莱阳两市早在2019年就开始谋划一体化发展,努力探索毗邻县域同城化发展新模式,为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双莱方案。经过2年多的先行先试,双莱先行区已经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一些实打实的一体化工作有了很大突破。

下好胶东一体化“先手棋”

  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与广州—佛山、长沙—株洲—湘潭等区域一体化相比,胶东经济圈五市都是沿海布局,城市中心距离较远,各市毗邻地区远离行政中心,很多是发展洼地,导致胶东经济圈实际上是“空心化”的,像个甜甜圈。

  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发展经验看,县域经济实际上已经成了服务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的配套经济。山东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县域,85%以上的经济总量在县域,96%以上的国土面积集中在县域,77.9%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县域。胶东经济圈共有41个县(市、区),其中全国百强县9个、占全省近7成,全国百强区6个、占全省6成。

  县域强,则胶东强、山东强。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县域合作是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现实需要。

双莱一体化先行区展示牌

  莱西、莱阳两市位于胶东经济圈中心区域,地理空间相接,产业发展相融,人缘文化相亲,具备良好的一体化发展基础。但因分属青岛和烟台,此前两市政府之间几乎没有来往。

  “推动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破除行政边界和市场壁垒,加速两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联动,打造胶东经济圈中部崛起、融合发展的新支点,将发展‘洼地’变成‘高地’。”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区域处处长王绍宗说,规划建设双莱先行区是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2019年10月以来,莱西、莱阳两市在省委、省政府和青岛、烟台市支持下,率先启动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两市密切沟通、协同联动,努力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支点,建设毗邻区域合作的高水平样板,为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双莱方案。

  莱西、莱阳两市签订《重点推进任务合作备忘录》,由两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顶格推进先行区建设,两市先后互访6次,为两地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建立定期联系和合作工作机制,由两地发改局共同牵头,承担协调推进、通报进展、监督检查等职责,切实担负起一体化发展各项具体任务。此外,两市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广泛合作,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莱西莱阳两市在积极对上争取政策支持,高标准谋划双莱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同时,策划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事项、重点项目,在各领域开展了先行先试。目前,31项重点事项已完成13项,计划总投资3250亿元的72个重点项目已开工59个。

联通基础设施“大动脉”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大动脉”,具有先导性。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资源要素才能高效流动。

  莱西与莱阳两个省辖县级市虽然相邻,但因为分别由青岛和烟台两市代管,道路各修各的,一些主干道在两市交界处戛然而止。例如,双向多车道的莱西北京路跨过龙青高速后,到莱阳边界变成乡间小路。早在2019年2月,就有莱阳市民建议,将莱西北京路向东修到莱阳,将莱阳、莱西连接起来,促进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莱西市北京路沿线

  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启动建设以来,两市把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作为先行举措,加快推进204国道、308国道拓宽改线工程,推动莱西北京路、梅山路东延至莱阳,构建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

  G204烟沪线是国家重要的南北向大通道,北起烟台,南至上海,串联起烟台、青岛、日照等胶东经济圈主要城市。2021年12月30日,G204烟沪线莱西段改建工程正式建成通车,由原来的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成为莱西加快融入青岛主城区和胶东经济圈的重要通道,为打造胶东半岛中心区域经济隆起带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莱西已经将北京路修到与莱阳交界处,东延至莱阳火车站后,两市主城区之间的距离将缩短至15分钟车程。”莱西市发展和改革局规划科负责人郑毅告诉记者,梅山路东延后将把两市工业园区联通起来。

  莱西与莱阳两市地理空间相接,市中心相距约10公里,但城际客车客运班车一张单程票需要7元。为了方便市民来往,两市交通部门积极对接沟通,推进客运线路公交化升级,规划开通城市间快速公交,实现莱阳、莱西两市公交路网的互联互通以及公交卡互认。

  “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之后,票价将大大降低,就跟在同一个城市坐公交车一样,给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惠。”莱西市发展和改革局一级主任科员张建义说,目前两市正积极推进高铁站、汽车客运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站场间公交衔接,优化完善主要站点间公交线路,构筑“一小时”公共交通服务圈,实现公共交通服务同城化。

  除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两市还将推动毗邻区域水、电、气、暖管网衔接,实行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就近入网。

产业融合发展优势叠加

  产业融合发展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莱西、莱阳资源禀赋相近,产业既各具特色,又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市一体化发展,整体产业结构会进一步优化。“两市产业取长补短,合起来可以做得更大。”莱西市发展和改革局规划科负责人郑毅说。

  莱西与莱阳产业融合发展,相邻的两市开发区成为最佳突破口。莱西经济开发区和莱阳经济开发区只隔了一条G204,是山东省唯一毗邻的两个省级开发区,资源禀赋相近。但因为分属青岛和烟台,此前两个开发区管委会很少来往。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两个开发区主动携手、合作共赢,成为双莱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和核心地带。

  2021年4月,两市在莱西经济开发区合资成立山东省双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推进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建设运营与管理,推动两市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调布局。这是全省首个跨区域一体化的平台运营公司,目前已投资140亿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人才公寓等17个重大项目,导入项目45个,总投资达到269.6亿元。

  在产业协同发展上,莱西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莱阳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汽车制造、化工产业,进一步明确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共同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两市合力共建跨境电商、现代农业、绿色化工等8大产业园区,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最大程度发挥产业优势叠加效应。

  2021年4月,莱西经济开发区会同莱阳经济开发区成立双莱跨境电商产业园及双莱跨境电商协会,助力双莱地区传统外贸型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双莱特色产品跨境销售。目前,双莱跨境电商产业园已落户电商类企业120余家,年零售额达30亿元。“这里可帮助500余家两市及周边生产、贸易企业入驻亚马逊、eBay等国外电商平台,提供海外仓储物流、品牌出海、跨境孵化等一站式服务。”莱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兆华介绍。

  同时,两市依托莱西北汽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莱阳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园,合作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形成烟青G204汽车产业走廊,实施双莱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发展,形成电机、电控、电池、充电桩、车桥、底盘、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产业聚集,实现整车生产所需零部件的1小时配套圈,自给率达到95%以上。

  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如何分配?莱西、莱阳两市积极探索“飞地模式”,对共引共建的产业项目GDP及税收收入按照“飞出”与“飞入”6:4分配,建立起区域互利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例如,中科曙光节能液冷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计划将超算液冷设备生产放在莱西经济开发区,设备使用的冷却液生产采用“飞地模式”落户到莱阳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实现项目发展“最优解”。

  在莱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东侧不远处的双子楼,是双莱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建筑。“双子楼目前已经装修完毕,两市开发区管委会、双莱专班和平台公司都要搬到这里办公。”徐兆华说,莱西莱阳两个省级开发区正在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合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让市民共享一体化红利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生活品质。

  为便利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莱西莱阳两市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壁垒,推动160余个事项实现跨市通办。两市推动跨市域审批一体化,建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工作机制,在审批服务大厅设立双莱一体化专窗,颁出全省首张跨区域营业执照。

  “原打算抽时间去莱阳办理分公司的营业执照,没想到在莱西就能办,真的给我们企业省事了!”2021年2月,徐女士到莱西行政审批大厅打印公司章程,被工作人员引导到双莱一体化专窗。

  “我们立即启动‘双莱’一体化帮办代办,协助指导徐女士提供分公司开设登记材料,并通过山东政务服务网将登记材料在线上传,同步协调莱阳行政审批服务局进行线上审核。”莱西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说,徐女士当天就收到了从莱阳邮寄来的照章,足不出市完成了企业开办全过程。

  目前,两市正在梳理跨城通办事项清单,积极推动企业服务管理一体化,促进两地市场监管、环保、行政审批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资质互认,建立跨市“一照多址、一证多址”企业注册模式,建设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营商环境。

  “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张建义感慨道。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双莱一体化发展坚持民生优先,推进就业、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一体化,给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惠。

  为打通区域就业服务壁垒,共享双莱人才资源,莱西莱阳两市推动人才招引服务一体化,大力实施“才聚双莱”计划,实现高层次人才、紧缺型技术人才户籍互认、待遇共享,让人才“留得住”“流得动”。

  2021年6月,莱西莱阳两市组织、人社部门联合举办双莱人才招聘会,共有48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电子商务、高端食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提供用工岗位4400余个,吸引5700多人进场求职。2021年,两市经济开发区吸引硕士及高端人才数量同比增长35%,发明专利同比增长30%。

  在医疗领域,两市突破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界限,持续推动跨区域医联体建设,签订《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协议》,搭建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预约挂号等信息互联互通,在结对帮扶、双向转诊、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

  莱阳医疗基础比较好,很多莱西人去莱阳看病。“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之后,在莱西拍的片子、验的血等,到莱阳医院可以直接用,不用再重新检查一次,给群众省下了费用。”郑毅说。

  在教育领域,两市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组建教育科研协作联盟,创新校企、校校联合办学模式,努力构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职教产业充分联动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1年3月,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正式从莱阳转设莱西,加入青岛现代职教园阵营。新学校位于莱西南部重点建设的姜山小镇,将有8600名大学生和500名教师转入莱西,未来具备容纳2万名学生的办学条件,为先行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山东体育学院青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

  在体育领域,山东体育学院项目2021年6月开工,项目建成后,国家足球学院和国家篮球学院主校区将落户莱西莱阳交界处,首批在校实训生超过3000人,预计为莱西莱阳增加就业岗位200余个,全面推动“双莱”区域内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随着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医疗、教育、人才等要素资源共享将更加顺畅。“双莱一体化发展,老百姓得福祉。”莱阳市新旧动能办副主任孙鹏举说。

继往开“莱”向未来

  双莱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吸引了省内其他经济圈前来“取经”。2021年12月,省会经济圈联席办一行15人到莱西经济开发区调研,先后考察了青北高科园内的凯盛浩丰智慧农业产业园、中科曙光数创液冷产业创新基地,胶东电子商务港内的双莱跨境电商产业园、天天购全媒体电商产业园,详细了解双莱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集聚情况,及莱西、莱阳在园区共建、跨区域产业协作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近日印发的《方案》围绕打造胶东经济圈新的增长极、县域同城化发展典范、“两山”基地建设样板、国家城乡融合标杆,统筹莱西莱阳两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规划布局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构筑“一带集聚、两区引领、三廊环抱、多点支撑”的总体发展布局。

  据介绍,《方案》印发实施后,山东将重点协调省自然资源厅和青岛、烟台自然资源局,对《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概念规划》给予批复并纳入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在先行区建设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上给予支持。

  双莱一体化发展的壮阔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方案》印发实施之后,一体化发展相关工作推进起来就快了。”徐兆华说,莱西经济开发区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互融、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以更有力的举措融入胶东半岛中心区域经济隆起带和双莱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争当区域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既然是先行区,肯定需要做一些先行先试。”对于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参与《方案》编制的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青岛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傅萌给出了如下建议:

  在项目共建方面,要利用平台公司实现产业项目的共享。例如,围绕双方都有的汽车、新材料、医药等产业,要通过合资的方式推动项目落地,双方共享相关的产业溢出。“创新平台等也类似,这类大项目大平台,需要双方形成有效机制共同推进。”傅萌说。

  在民生共享方面,需要省里的权限下放,真正让公共服务资源两地共享,尤其教育、医疗等资源实现同城化,这需要破除省市之间的行政壁垒。

  在枢纽打造方面,两市可以重点发挥区位优势。“利用高铁、高速网络,形成半岛地理中心的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强化商品流和信息流的互动。”傅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