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迷“盲”②丨“没啥用处,挺浪费”!半岛最新在线问卷结果:超七成家长直言盲盒物非所值

2022-01-26 06:3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80465)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郑成海 赵耀光 朱佳鑫

连日来,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的“拒绝迷盲”报道,引来众多市民转发热议,成为不少家长群里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那么,青岛中小学生群体中购买盲盒的情况如何、频率怎样,家长对孩子们乐此不疲的盲盒到底怎么看……1月23日,针对这些问题,半岛全媒体记者面向部分学生家长发放了“中小学生盲盒消费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填写问卷的662位家长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孩子买过盲盒。同时,超七成受访家长认为孩子买的盲盒“物非所值”。

>>调查<<

问卷调查引来六百余家长参与

一些大商场里盲盒机随处可见,大型超市里摆上了“盲盒专柜”,一些学校周边的店铺里盲盒花样繁多,线上商城里盲盒促销大战此起彼伏……如今,盲盒经济炙手可热,不仅吸引着许多孩子们的目光,也牢牢地盯住了家长们的钱包。那么,岛城中小学生盲盒消费现状如何?针对多方共同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半岛全媒体记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试图通过面向学生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当前盲盒消费的实际情况。

1月23日上午,该问卷正式上线。本次问卷调查活动,一共设置了11道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是否有过购买盲盒的经历、家长对盲盒热现象的看法以及意见建议等。问卷面向青岛市实验小学、青岛南京路小学、崂山区实验学校、平安路第二小学、上清路小学、高新区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家长微信群发送,得到了众多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短短一天的时间,就先后有662名学生家长在线完成了问卷填写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家长在积极参与填写问卷的同时,还对本次随机抽样调查活动给予了点赞。“前几天,半岛都市报关于盲盒市场的调查报道我看过了,现在我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非常沉迷盲盒,这种现象确实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这次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活动,可以帮助公众了解更为真实的盲盒消费情况,既有现实针对意义也很有必要,咱必须支持一下。”刚刚填写完问卷的家长徐先生对记者说。

“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很多孩子都会收到期盼已久的压岁钱,在这个节点上对家长们及时发出提醒,引导孩子们不要沉迷盲盒,我认为很有必要。” 高新区实验小学学生刘彦麟的妈妈向记者表示。

半数受访家长称孩子买过盲盒

截至1月24日上午9时,共有662名家长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活动。后台数据显示,填写问卷的受访者以小学生家长为主,其中,孩子6岁以下的7人,占比1.06%,孩子6-12岁的645人,占比97.43%,孩子13-15岁的9人,占比1.36%,孩子16-18岁的1人,占比0.15%。受访家长中,孩子为男孩的321人,占比48.49%,孩子为女孩的341人,占比51.51%。

在问卷调查中,针对孩子是否有过购买盲盒的经历,356位受访家长明确表示“买过”,占比53.78%,300名家长则表示“从未购买”,占比45.32%,6名家长则表示“不确定”,占比0.91%。从这一抽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青岛小学生群体中,盲盒消费现象已较为普遍。

如果自己的孩子买过盲盒,那么拥有盲盒的数量是多少?针对该问题,从统计情况来看,选择“1-5”个的家长多达230人,占比34.74%,选择数量为“6-10”个的54人,占比8.16%,选择“10个以上”的76人,占比11.48%。家住李沧区黑龙江中路附近一小区的周女士说,她的孩子今年11岁,几年前就喜欢“收藏”盲盒,前几天她还特意和孩子一起整理了一下,装了满满一盒,有几十个,至少花了上千元。

如果孩子买过盲盒,购买的频率又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一问题,选择“偶尔购买”的359人,占比54.23%,选择“经常购买”的27人,占比4.08%,选择“说不清”的100人,占比15.11%。一位受访表示,虽然孩子经常央求给她买盲盒,但家里人一般都以取得学习进步或做家务为前提条件,让孩子用自己的努力来交换。

在盲盒消费过程中,孩子主要购买哪种价格范围的产品?记者发现,349位家长选择“50元以下”,占比达52.72%,选择“50-90元”的111人,占比16.77%,选择“90元以上”的9人,占比1.36%。至于孩子们购买盲盒的途径,家长们的答案也各不相同,选择“商场超市”的最多,占比达47.66%,选择“自助售货机”的紧随其后,占比17.7%,选择“学校周边店铺”“APP”的家长分别占14.98%和7.87%。

在家长们的眼中,孩子们热衷的盲盒,是否物有所值呢?针对这一问题,受访者们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本次问卷调查显示,17名家长认为“是”,占比仅2.57%,478名家长认为“否”,占比高达72.21%,此外,还有167名家长认为“不好说”,占比25.23%。“就是一个塑料玩具,动辄售价五六十元一个,我认为商家卖得太贵了,根本值不了那么多钱。”家长王先生说。

针对是否认为孩子们购买盲盒是否存在上瘾现象,问卷调查显示,共207名家长认为“是”,占比31.42%,326人选择“否”,占比49.24%,128人选择“不好说”,占比19.34%。此外,针对市场上的“盲盒热”现象是否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一问题,受访家长中,382位家长选择“是”,占比57.85%,100人选择“否”,占比15.11%,179位家长选择“不好说”,占比27.04%。

>>说法<<

家长>>

买了一包又一包,没啥用处太浪费

谈到盲盒现象时,家住市南区南京路附近的刘女士感慨万千。她介绍,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平时接触最多盲盒是奥特曼卡片,为了抽到一张心仪的卡片,经常买了一包又一包,不仅没有啥用处,还挺浪费。她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应该根据个人兴趣和自身情况理性购买。

青岛南京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卢女士介绍,孩子虽然喜欢盲盒,但从未给他买过。针对盲盒消费,她认为不仅费时费力费钱,对孩子也没有太多的价值,学校作为教育部门,希望能多引导孩子,让孩子们不要盲目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和金钱,应该引导孩子多做公益,做有意义的事情。

家住高新区的王女士介绍,身边几个闺蜜家的孩子,基本上只要是女孩的,都喜欢玩盲盒,这些盲盒里面有吃的、玩的等。王女士认为,沉迷盲盒对孩子来说极为不利,“不仅玩物丧志,这些盲盒的价格还挺贵。”

青岛51中初二年级一位学生家长则表示,她和孩子都比较喜欢盲盒,平常会和孩子一起买一些手办之类的玩具。“喜欢拆盒前的期待和拆开之后的喜悦,我平常也会买一些盲盒送个亲戚朋友的孩子,觉得挺新颖的。”她认为,对待盲盒消费,关键是要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过度沉迷甚至不能自拔,肯定是不对的。

崂山区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肖同学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也喜欢玩盲盒,但消费观念相对理性,平时买的不多。她说,从盲盒内容看,市面上的盲盒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制作精美,尚可偶尔购买,有的粗制滥造,甚至内容低俗,坚决不买。从安全角度看,有些盲盒带有小零件,有些在材质上无明确标识,存在隐患。从消费心态看,盲盒带有赌运气的性质,容易上瘾。她建议,在购买盲盒前,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做好沟通,不能为了个人偏好、隐藏款、限定款等,无限消费。

学校>>

含有“赌”的成分,不建议学生参与

市北区平安路第二小学大队辅导员聂鑫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从他了解的情况来看,该校学生中玩盲盒的同学并不多,暂没有发现这方面的问题。他说,从学校方面来说,不建议学生参与盲盒活动。一方面,一些商家存在过度营销行为,盲盒类似于博彩游戏,在不得知盒内物品情况下消费,多少含有“赌”的成分,还可让人成瘾,导致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商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他认为,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管理法规予以约束和规范。鉴于盲盒易成瘾,建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同时,建议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揭露盲盒销售过程中暗藏的玄机,引导理性消费。“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抵制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青岛上清路小学教师王晓峰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据他了解,中高级年级学生玩盲盒的比较多。他建议,针对盲盒消费行为,建议可以考虑在高年级开展辩论会等形式进行教育活动,也可以组织小小宣讲团,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青岛南京路小学大队辅导员莫晓涛认为,盲盒商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但也容易诱发学生过度消费,迷失自己,引发攀比心理,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有义务、有责任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律师>>

一旦涉嫌诱导消费,建议依法予以查处

如今,盲盒市场乱象频出,部分盲盒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有待改善……“盲盒”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法律治理带来了难题。

针对中小学生购买盲盒现象,山东诚功(城阳)律师事务所的刘方律师表示,这涉及行为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了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外,实施其他的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她分析,中小学生多处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阶段,因此这一群体购买盲盒的行为涉及由其法定代理人(多为其父母)同意或者追认的情况。2022年1月10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印发《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其中明确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网络身份识别等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这正是前述法律规定的现实体现。

针对中小学生购买盲盒上瘾,甚至有的学生拆了一个又一个盲盒,直到把压岁钱耗尽的现象,山东诚功(城阳)律师事务所的王剑剑律师建议:盲盒厂家应加强向未成年人销售盲盒的自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家长应履行好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并建议通过谈心等方式引导未成年人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盲目跟风;对于那些涉嫌诱导消费者消费,恣意定价的商家,建议相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查处。王律师表示,在政府加强监管、商家不断自律、消费者理性消费的多方努力下,相信盲盒经济以及盲盒厂家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消保机构>>

此前已发布过消费警示

1月25日下午,市北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早已关注到“盲盒热”现象,并于去年3.15期间向广大消费者发出了消费警示。他表示,由于消保委属于社会团体,只能进行警示和建议,不具有强制力。另外,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并没有禁止商家售卖,因此只能是提醒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一定要注意,特别是青少年的父母,应加强对孩子的引导。他说,针对盲盒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只能建议加强立法,而且他们也向相关机构提过相关建议。他表示,针对此类问题,今年还会发布警示,目前正在筹划中。此外,对市场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市北消保中心将向市北监管局进行反映。

>>意见摘登<<

平时一元钱的笔,装进盲盒卖八元

◆应该出台相关规定加以规范;

◆建议多方联合,倡导理性消费,拒绝过度消费,拒绝浪费,引导正常理性消费;

◆有些盲盒的价钱有些贵,而且有些套装的,弄的孩子想一下都买下来凑齐了,这都是不少的钱;

◆改变盲盒质量和类型,偏向科学技术或者学习方面;

◆反对这种刺激孩子欲望的营销模式;

◆堵不如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心理以及盲盒物品实际的价值;

◆小朋友购买奔着开心就好的原则,家长控制好频率没有什么坏处;

◆重复的盲盒能不能折扣回收;

◆外表大于内容,有很多的盲盒华而不实,外表看着不错,里面真没什么东西,希望内容丰富一点吧,华而不实的外表真没啥用;

◆如果商家都是积极向上健康为主,孩子还是可以适当购买的;

◆盲盒种类繁多,价格稍贵,建议不对未成年出售,成年人限量购买;

◆价格不菲,有一部分年轻人的热捧,后期经过动手改造价格甚至还有上万,但是对于小学生只是玩具,没有必要;

◆盲盒是商家的一种营销行为,购买者抱着新奇刺激的理念,实际这种消费属于过度消费,很多盲盒也是质量很差的产品,作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购买盲盒,及时引导孩子,把有效的金钱花在更需要的地方,比如买喜欢的学习材料,玩具等;

◆不提倡引导孩子盲目消费,在没有辨别力的情况下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无所谓的态度,对以后的生活和消费观都不不好的;

◆不要在超市收银处摆放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孩子没有辨别能力就会要求家长购买,家长不买会惹得孩子哭闹不高兴,这样给原本愉快的购物心情添堵;

◆感觉太不合理,1支笔平时1元钱,装进盲盒卖8元。请商家提升质量,不应注重外表;

◆真的该管管,盲盒本身就是为了买而买,拆开包装后都是扔到一边,浪费资源浪费父母血汗钱,支持盲盒营销的管控;

◆不建议商家过度包装,而且价格制定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