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七封手写信 走红又走心!青岛一初中女生被隔离 父亲每天一封信隔空相伴(附信全文)

2022-03-03 06:2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5197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赵耀光 郑成海(受访者供图)

有一种父爱叫手写版亲笔信,有一种亲情叫隔空相伴。连日来, 青大附中初一学生家长孙玉鹏,在孩子隔离期间写下七封感人至深的手写信在朋友圈里“走红”。这些洋溢着真情实感的文字,既是指导孩子在成长路上战胜困难的谆谆教导,更是一对父女之间的平等对话,既充满了浓浓的父爱,更流淌着深深的亲情,让人羡慕、给人启迪。3月2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正在陪孩子居家隔离的孙玉鹏,电话那端的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七封信背后的更多真情故事。

>>>突如其来

隔离师生中有自己的孩子

2月22日,青岛发现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消息受到了全城市民的关注,也打破了青大附中燕儿岛路校区的平静。

据官方通报,2月22日早上7时许,青岛市教育局接到情况报告,一名初筛阳性病例的孩子在青大附中燕儿岛路校区上学,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处置,燕儿岛路校区立即实施封闭管理,次密接师生108人(含一名校车司机、一名校车照管员)被迅速转运隔离。

2月22日,孙玉鹏和爱人给女儿送生活物品和学习资料等。

“这108名师生中,就有我的孩子。”孙玉鹏说,他的女儿叫孙晨轩,今年13岁,是青大附中初一学生。2月22日那天早上,孩子跟往常一样上学去了。到了当天下午,学校老师突然打来电话告诉他们,孩子和其他100多名师生一起集中送到宾馆隔离了。他和爱人赶紧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资料送了过去,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他们没能和孩子见上一面。直到当天晚上,孩子安顿下来之后,他们才与孩子通上电话,一直悬着的心落了地。

突如其来的隔离通知,打乱了这个三口之家的正常生活,让孙玉鹏夫妇陷入了对孩子深深的思念和担忧之中。孙玉鹏说,这是女儿第一次这么长的时间离开家人独立生活。他当时和爱人担心的是,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她能照顾好自己吗?生活和学习会受到影响吗?遇到了委屈怎么办?

就在接到孩子隔离通知的那个下午,他做出了给女儿每天写一封信的决定,通过隔空相伴陪孩子度过艰难的七天。他告诉记者,虽然也能给孩子打电话,但文字是有温度、有感情的,通过写信的方式见字如面,女儿就更加不会感到孤单了。

孙玉鹏一家三口生活照

>>>见字如面

字里行间写满父爱情深

七封信,七页纸,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浓浓深情。

“你将拥有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被隔离。”2月22日,孙玉鹏在写给女儿的第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如果生活总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你很难获得超过生活惯性的认知。虽然这不是我们期盼的经历,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获得成长。”

2月23日,孙玉鹏在第二封信中写道,“隔离进入第二天了,你还记得第一天的情绪吗?突然的变故会让人迅速成长,每个人都必经一段心路历程。白岩松说: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这七天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定一个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在重复中养成一个习惯。希望你在回望这段岁月时,能够心存感激。”

大爱无言,润物无声。2月24日,孙玉鹏在第三封信中对孩子说,“无论你是恐惧、孤独,还是勇敢、积极,这七天很快就会过去。就像我们的一生,无论你是奋力进取,还是随波逐流,这一生也会不知不觉地走完。”

孙晨轩在酒店进行隔离。

孙玉鹏虽然是一个“硬汉”,但也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2月25日,隔离第四天,孙玉鹏去了孩子隔离的酒店,虽然没有看到孩子,但他还是觉得心满意足。那天,他这样写道:“我离开时给隔离你们的这座楼拍了一张照片,方便你以后回忆自己曾经发生重大转变的地方。”

2月26日,隔离第五天,孙玉鹏在信中对女儿感慨,大多数人都希望子女取得成就,希望身体健康,却很少要求孩子具备社会责任感,希望孩子在团队和社会中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只有自己,为了一点事情就耿耿于怀,又怎培养出孩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开阔心胸呢?当一个人的视角稍微离开一下自己的中心,旁观自己和世界,就会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当然也能更加清晰地看清自己。”

隔离即将结束,孩子也即将归来,孙玉鹏在信中给孩子布置了新的任务。2月27日,孙玉鹏在信中说,“这次隔离完成了你的一次独立生活体验,你自己安排学习、生活、娱乐。明天是隔离最后一天,你可以复盘一下自己的计划和执行情况,给自己打一个分数。相同的经历会有不同的体验,也会积累不同的人生经验,区别在于你对所处环境的悟性。”

隔离最后一天,“话风”也出现了明显变化。2月28日,孙玉鹏在给孩子的信中写道,“第七天隔离结束,欢迎小飞侠晚上飞回巢。弥补一下这七天丢失的体重,这七天虽然见不到你,但是爸爸妈妈的精神全程陪同你在一起。”

孙晨轩在酒店进行隔离。

>>>深深感慨

隔离经历成了珍贵记忆

如今,孩子已经重新回到了温暖的家中。按照要求,一家三口还要继续居家隔离一段时间。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团聚在一起,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

孙玉鹏感慨地对孩子说,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都会让人恐慌与无措,每一个人都会如此,如何面对恐惧与压力,是人生的必修课。以后,当孩子回忆起2022年的虎年时,这一段经历肯定会留下极深的印象,如果再把这段经历转化成心灵的成长,孩子就会拥有了超过常人的收获。“这一段经历会成为我们家庭中珍贵的回忆。”他说。

让孙玉鹏感到欣喜的是,虽然被隔离了,但孩子成长很快,并没有丝毫的恐慌和无助。就在隔离的第四天,学校出于保护孩子的考虑,提出可以让孩子的妈妈陪着一起隔离,尽管孩子当时仍有内心的恐惧与生活中的不适,但是她却拒绝了学校老师们的好意,坚持一个人完成隔离,走完属于自己的挑战。

孙玉鹏接孩子放学。

孙玉鹏认为,对女儿来说,隔离的另一个收获是,看到了老师、同学、家长、朋友对她的关爱,体察到自己时刻处在爱的包围中。“其实,这些爱一直都在,只是需要一个表达的机会。”孙玉鹏说,借此经历,孩子也会增长同理心,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别人的苦与乐,从爱的接受者也变成爱的付出者。

孙玉鹏说,孩子隔离期间,他每天写完信后都会拍照发到朋友圈里分享一下。让他没想到的是,写给孩子的这些信,引来了众多亲朋好友的点赞和转发,同时也感动了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写得太好了,浓浓的父爱,我都感觉到被教育啦,了不起的父母亲。”一位微信网友这样留言。

记者看到,青大附中官方微信也对其中部分书信进行了转发,引来众多家长跟帖点赞。

孙玉鹏朋友圈获得众多家长点赞跟帖。(拼图)

>>>孩子感悟

父母的爱让她战胜了困难

3月2日下午,在微信中,刚刚回家的孙晨轩通过文字向记者讲述了这段特别的经历和感悟。

她回忆,2月22日上午,自己突然被叫出去做核酸检测,听说是一个同学的妈妈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检测完以后,她和同学们就被带上大巴车,送到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宾馆里进行隔离。看到周围全是穿着白色防护服的人,她的心里充满了紧张和恐惧。

“我被单独隔离在一个房间内,见不到任何人,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爸爸妈妈能不能和我联系上。我当时还担心,如果这次隔离7天的话,我的学习会不会耽误……”孙晨轩说,直到晚上,才收到了学习资料和iPad。在和妈妈通电话时,她当场就哭了。

孙玉鹏到家后与女儿一起玩耍。

这是孙晨轩第一次独自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晚上因为害怕睡不着觉。直到看到爸爸的信,才得知爸爸妈妈一直都在关注着她。这让她意识到,尽管不能见面,但是一家人的心永远在一起。“读了爸爸的信,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起来。”

第二天,学校在隔离的酒店里开通了网络,大家开始了网课学习。但是突如其来的隔离,再加上巨大的生活反差,让她的内心起初一直不能平静下来。爸爸在信中告诉她,在这7天要定下一个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养成一种习惯。爸爸还说,学习知识是为了征服这个世界,但是首先要驾驭好自己的内心。

孙晨轩说,在爸爸写的这些亲笔信的鼓励下,她开始不断调整自己,渐渐地适应了隔离的生活。谈到这次经历,她坦言自己收获满满,“是爸爸妈妈的爱,让我战胜了恐惧,也战胜了自己。”

2月28日,孙晨轩把行李收拾得整整齐齐回到了家中。

>>>励志

带着女儿跑过马拉松玩过帆船

孙玉鹏的人生履历充满了挑战和冒险,更是充满了励志。

据了解,48岁的孙玉鹏曾在机关工作,后来辞职创业,他同时还是短道速滑国家一级裁判。2017年,孙玉鹏被青岛市政府选拔为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号2017-2018年大使船员,代表青岛参加一场跨越大洋的帆船赛事。他向记者回忆,当时,帆船刚进入太平洋,他就开始晕船,一天呕吐5次,连苦胆都差点吐出来。最难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当时困在70尺的大帆船上,日复一日地看着地平线,没有信号与外界联络,那种孤独感会折磨着人的精神。

孙玉鹏参加帆船赛事。

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在百慕大海域,“青岛号”大帆船经历了一场风暴,帆船从飓风暴雨和雷电当中行驶,雷就在头顶滚动,闪电就在船旁劈下来。这段经历让他记住了一句话:只要具备了在暴风中雨中航行的能力,你遇到的都是好天气。

孙玉鹏不仅自己敢于冒险,还注重从小磨炼孩子的意志。在暑假里,他让孩子比平时更早起床,在三伏天里带着女儿去跑步,即便有台风的天气也要坚持下去。他还给女儿报名参加海上马拉松2公里迷你跑,接着又给孩子报名参加青岛马拉松5公里亲子跑。比赛中,孙玉鹏带着女儿在雨中完成了这次马拉松跑步,把这一次的奖牌作为女儿小学毕业的纪念品。在一次次挑战中,女儿的内心逐渐强大起来。

后来,孙玉鹏多次带着女儿驾驶帆船去航海,让女儿去战胜重重困难,从而拥有更强大的内在力量。

孙玉鹏与女儿一起参加青岛马拉松。

>>>难忘

“孤岛”上最想得到的是一封信

说到写信,孙玉鹏还谈到了自己的另一个经历。在一次海上航行中,有人问如果在荒岛上最想得到什么奢侈品,有的最想得到的是一瓶饮料,有的最想得到的是一个枕头,而他最想得到的是一封信。

孙玉鹏说,有一封信,他找了20年,估计再也不会找到了。那是一封他10岁时写给奶奶的信。孙玉鹏说,他从6个月开始被奶奶抚养长大。奶奶无私地照顾这个家庭三代人,虽然不识字,但是特别希望收到家人的来信,每封信都是看了又看,有人在时就让别人一遍又一遍地读给她听。奶奶一边听着一边脸上流露出微笑,这是她最幸福的时光。

孙玉鹏与女儿一起参加海上马拉松。

10岁那年,孙玉鹏离开奶奶来到青岛,过了几个月,孙玉鹏的爸爸对他说:“你奶奶很想你,你给她写封信吧。”25岁那年,奶奶去世了,孙玉鹏在整理箱子的时候,发现了奶奶放的一封信,就像是当年奶奶刚收到时一样。他说,如果早知道奶奶当成奢侈品一样珍爱着这封信,自己就应该写更多的信给她。

那次航行,孙玉鹏很久没有收到家人的信息。如果此时能收到一封女儿的来信,他会一个字一个字反复地读,没有什么比女儿的信更奢侈了。

这也是他为何坚持连续七天给女儿写信的初心。

最后一起来读

孙玉鹏写给女儿的七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