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建议出台规制标准指导知识付费

2022-03-08 06:14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84480) 扫描到手机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吕华

图/受访者提供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助推器。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运用新媒体促进知识普及与传统文化传播》的提案中建议,可通过直播打赏的方式,允许、支持科教文艺工作者利用短视频及直播平台合理创收。

直播打赏,这一颇具时代感与争议性的热词再次被提及。在张颐武看来,文化产业借助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发展新业态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而直播打赏更像是传统业态的数字化体现。“就好比你花钱去买知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张颐武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促进优质知识与传统文化传播,需要高素质人才承担重任,而以适当的物质条件调动人才积极性,能有效支撑这项工作的发展,“直播打赏其实也可以很正面”。

传统文化直播

打赏等同知识付费

如同大众进入剧场需要购票一样,直播打赏可以看作是知识付费的另一种形式。

近年来,短视频、直播平台的优质知识内容供给日益充分,大众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获取知识成为常态,“知识普惠”效应已经形成。

以公开数据为例,截至2021年12月,抖音知识视频累计播放量超6.6万亿,点赞量超1462亿,评论量超100亿,分享量超83亿。2021年1月~10月,清华大学在抖音平台开设公开直播课384场,北京大学开设509场,网民平均每天就可享受一场以上“名校大课”。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类内容也广受短视频、直播观众欢迎。

以“李子柒”“只露声音的宫殿君”“上戏416女团”等一批青年文化传播者为代表,“国风田园”、古建筑、传统戏剧等内容屡屡“破圈”。截至2021年11月,仅抖音平台曲艺类主播,平均每天开播3719场,收入同比增长232%。

“由此可见,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进行知识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已成规模,且颇具潜力。”张颐武表示,我国文化知识领域从来不乏高素质人才,应将这些人才优势有效吸纳为新媒体知识普及工作的人才库,鼓励人才资源向传播传统文化等相应工作倾斜,而物质奖励不失为一种直接有效的鼓励方式。

“直播打赏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如果博主所讲的内容对观众有益,那他理应可以因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张颐武强调,打赏是出于观众视内容增量的多少所做的选择,与低级趣味、触犯法律、违反道德的打赏不可一概而论。

如同硬币具有两面,打赏的A面可以调动人才积极性,促进传统文化传播,B面却仍然存在打赏乱象。

对于直播打赏的诸多争议,张颐武表示,“违法违规的现象需要平台、有关部门去监管,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乱象的存在而忽略直播打赏的正面意义,说到底平台只是工具,本身并没有对和错,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

直播间再就业

打赏收入超过演出

直播打赏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帮助失去传统舞台的职业艺人找到再就业的机会。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各地的演出活动全面停摆,戏剧、戏曲等线下艺术行业进入寒冬期。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初至3月初,全国取消或延期演出近2万场,仅2020年3月份就取消或延期近8000场次演出(包含剧场和大型演出)。

“这对于人才流失本就严重的传统剧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某MCN运营负责人钟柯楠甚至用“惨淡”来形容传统戏曲演员的收入,“每月工资两三千,戏曲演员真的很清贫,没有几个人愿意留下来。”

网络直播的出现,帮演员们找到了新的“舞台”,因直播产生的额外收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戏曲演员入驻抖音直播间。

“直播打赏帮我找到了方向上的自信,至少能让我看到自己的专业还是能赚到钱的。”杭州黄龙越剧团专业演员余玉婵感慨,她在2019年初注册了抖音账号,迄今为止,已发布360多个短视频,并积累了85万粉丝,单场直播打赏收入最高的时候能超过剧团的单场收入。

直播打赏让更多的匠人匠心获得了尊重和认同,据抖音联合巨量数据发布的《抖音直播2021年度生态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传统文化类直播新增直播场次100万场,其中,最受欢迎的经典曲艺类直播观看时长同比增长278%,同时,传统文化主播收入同比增长101%,曲艺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232%。

出台政策法规

鼓励大众广泛参与

任何新兴事物想要获得长远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必不可少,以激励大众广泛参与。

张颐武在提案中建议,国家层面应设置支持政策。

“对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有效传播优质知识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奖励;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出台明确规制标准,指导短视频、直播平台依法开展知识付费业务,培养公众对优质知识的价值认可和尊重。”张颐武说道。

张颐武建议,相关部门及平台共同对收费知识内容、线上服务价格依法监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在政策上支持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进行知识普及、传统文化传播事业,通过直播付费、网络打赏等模式,取得适当合法、合理的收入,以激励社会大众广泛参与。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降低了信息复制的成本,相比于同质化的内容,人们更加信赖专家学者、精英群体提供的专业知识。

艾媒数据显示,2020年,有63.1%的中国用户购买过付费知识产品,年轻、高学历人群增长特征明显。中国知识付费的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15.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75亿元,人们对于知识内容付费的接纳程度在逐年提高。

通过精英群体与直播平台的联动,更多优质的专业内容也将与用户强关联。

张颐武坦言,目前的新媒体平台还停留在“知识普及”层面,需要更多的机构将严肃、深度的内容搬到平台上,分享学术甚至研究,“网络平台流量至上,是因为‘劣币’太多,只有好的内容越来越多,才能带来网络社会的天朗气清。”

[ 好声音 ]

中小学应加强文言文教育

“我国有两亿左右中小学生,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一庞大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关系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大计,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认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仍存在碎片化、功利化的倾向,师资队伍相对落后,课程建设滞后,相关配套措施欠缺,“总体上,传统文化教育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学校教育体系,育人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

秦和建议,加强中小学文言文教育。从多方调研了解情况看,我国的中小学生大都未能熟练阅读文言文。到了大学阶段,文言文的欠账更是难以补上。近年来,虽然古诗词及文言文的分量有所增加,但仍不足以让中小学生熟练掌握文言文。对中小学文言文教育进行系统设计,大幅增加文言文的比重,将学会文言文作为中小学生必备的素养。

还应发挥考试评价的引领作用。考试评价是指挥棒,深入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建议在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试等各类高利害性考试中,逐步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引导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竞相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据澎湃新闻

建议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

  “在商品房销售中附加公摊面积是全国普遍现象,公摊面积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约束。”在履职过程中,全国政协委员洪洋发现公摊哪些面积、公摊多少面积是一团迷雾,只能由开发商“信口开河”,而业主毫无申辩权力。

  “公摊面积看不见、摸不着,而百姓却为它承担了高额费用。”洪洋介绍,公摊面积划分没有统一标准,哪些区域属于公摊面积、哪些区域不是,有没有重复收费,只能由开发商说了算。公摊面积还衍生出一系列不合理收费,如物业费、取暖费都是按公摊后的面积收费。与此同时,公摊面积既然摊给了业主,那公摊面积所产生的收益(广告、车位、会所、超市等收益)也应当摊给业主。可事实并非如此,开发商只将公摊面积数据和费用摊给了业主,而公摊面积所产生的收益却被开发商据为己有。

  洪洋介绍,住宅物业费按建筑面积收费不合理。物业公司服务的只是公共面积,而并不入户服务,居民室内卫生和设施维修都由居民自己承担费用,为什么物业收费要包含室内面积?而公摊面积并不供暖,却多数采暖费按照建筑面积(包含公摊面积)收取,这样的收费极不合理。

  洪洋建议,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可以将实际公摊面积成本核算到实用面积之中。让老百姓明白付费,放心购房,同时也化解业主与开发商诸多矛盾纠纷。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