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青岛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郭锐:支持国企办职教 生产线上培育“大国工匠”

2022-03-11 17:1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397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

职业教育的水平关乎产业发展的高质量推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在职业教育办学中,国有企业承担了重要职责,但与地方办学相比,还有一些体制机制亟待理顺。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总工会副主席,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提交了“关于国有企业兴办职业教育享受生均拨款同地方政策落实的建议”,建言给予国企在职业教育办学上更多的支持,让生产一线上培养出更多更优的“大国工匠”。

国企办职校,让技能人才在实践中成长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引领改革创新的主力军、生力军。国有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教育结构,增强办学活力,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郭锐说,国有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培养数以万计的“大国工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人才保障,为打造现代化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撑。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主辅分离,很多国有企业选择了将所办职业院校移交地方政府。到2008年底,全国国企举办的高职院校仅剩不足100所。这些学校分布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电信、商业、航天、机械等行业,在支撑国家战略产业不可缺少的高技能人才后备队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以来,随着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国有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国有企业带头践行社会责任。”郭锐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现代化产业链的新征程上,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近年来,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即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这既为广大技能劳动者施展才华、谋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给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有企业凭借自身在行业中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能够为职校提供最前沿的培养方案、最新的市场资讯与技能实践窗口,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

生产一线培养“大国工匠”,更有的放矢。

郭锐认为,国有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领域里最具活力和特色的职业学校,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技工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有企业办学是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其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定位明确,与企业生产实践结合紧密,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办学资源,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软硬件资源、特色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员工培训、科技研发、智力服务、实训就业、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国有企业办学为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城市功能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补充,在促进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社会服务能力、提供更多优质人才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举办职业教育还符合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技能人才是在实践中成长的,企业的深度参与,有利于提升职业学校管理水平、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践行更多的社会责任。

建议财政经费覆盖国有企业办校

国有企业兴办职业学校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解决,限制了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郭锐说,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随着“企社分开、主辅分离”,企业办学的机制进一步弱化,办学性质界定的模糊带来政策缺失,国有企业作为办学主体既不归地方政府,也不归国务院有关部门,生均经费来源未能明确。

此外,国有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得不到有力保障,承担办学经费压力较大,导致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制约发展,极大影响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

“国有企业举办的学校处于政策的夹缝中,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支持少于政府所办院校,而收取学费的标准、办学的自主权又比不上民营企业举办的院校。”郭锐认为,这些问题应该尽快解决。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而这些政策的落实推进,值得关注。

基于此,郭锐建议,首先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建议正在修订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增加“财政经费应覆盖国有企业举办的公办性质职业学校”相关条款的规定,提供更强大的保障。

还要加大教育经费补贴等财政和政策支持,完善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指标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制度,明确国有企业兴办职业教育能够获得生均教育经费补贴,经费来源建议财政部、教育部从中央一般预算中列支,按照不低于所在地生均经费标准拨付。

他还建议,要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好有关政策文件,为举办职业学校的国有企业提供充足的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支持,为企业办学纾难解困,提高企业办学的积极性。

培养“复合型”职业学校专业教师

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同样重要。对此,郭锐还提交了“关于国家设立‘复合型’专业教师培养基地的建议”。

“新时代催生新职业,随着产业升级等诸多变化,一批陌生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职业不断诞生。”郭锐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3部门此前正式发布了一批新职业,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驾驶员等。世界技能大赛比赛项目也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新兴产业延伸。原有的传统专业已向复合型专业方向发展,而“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根本保证。基于此,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中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推进社会人才培养和适应校企合作,也是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复合型”师资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对本专业要精,更要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胜任多专业理论或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例如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控机床、信息技术等专业。

一方面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岗位要求,另一方特别是企业对所需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学校培养的人才只具备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岗位竞争中就缺乏竞争力,也无法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这一切,都促使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某些专业必须进行改进,向多专业并行方向发展,来顺应市场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因此郭锐提出“复合型”师资培养的建议,而这必定是今后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郭锐建议,国家层面应出台政策,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设立“复合型”专业教师培养基地。在新形势下相关部门应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一些新机制,突出重点、做出亮点,从政策、资金方面支持各省市设立多个“国家级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复合型’专业教师培养基地”。还要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研究新时期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法和措施,要结合企业生产需求,加强拓宽校企合作范围,形成更为有效的培养体系和模式,从而更好适应新时代下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