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山东定目标:3年冲击10000家,提升含“巨”量

2022-03-11 17:28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299262)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吴思

  税收贡献超50%,创造价值约为GDP的60%,提供近80%的就业岗位,企业数量占比超90%……

  创新型中小企业不仅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在今年全国两会,“专精特新”不仅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且成为反复提及的热词。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2022年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

  而拥有庞大专精特新资源库的山东省,含“巨”量排名全国第三,今年不仅列出力争2025年企业数量达10000家的目标,还将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专项行动。山东省的“小而美”企业或将迎来发展良机。

       两会明确“风向”

  在今年两会期间,“专精特新”成为了新“焦点”。

  先是“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其次,在近日的两会“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措施进行解读,明确表示,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再加上代表委员纷纷发声、建言献策,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按工信部定义,专精特新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而国家认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

  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企业占中小企业比例虽然不高,但营收规模、利润规模、创新(专利和成果)占有量分别达到其他中小企业的2倍、2.1倍,有的超过了2.4倍。事实证明,“专精特新”的能量是巨大的。

  从工信部公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来看,近90%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超80%企业主导产品在本省份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首位,超70%深耕行业10年以上,22%的企业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由此可见,“专精特新”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的话语权,这有点类似于隐形冠军——它们大都是中间制造商,瞄准“缝隙市场”,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甚至一定意义上具备了垄断话语权。

  肖亚庆表示,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19.9%和25.6%,两年平均增长了9.9%和16.8%,增速都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但还面临着中小企业本身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疫情散发的冲击,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回款难,企业遇到的招工难、用工贵等突出问题。

  为此,工信部推出三项措施帮扶中小企业:一是促进各项惠企政策落地;二是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在全国启动服务活动、举办交流会、开展市场规范行动等;三是推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通市场的创新资源。

       山东含“巨”量高

  此前,工信部公示了三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名单,共计4762家。值得注意的是,加上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排名前5的省份分别为浙江、广东、山东、江苏、上海。山东省位列第5名。

  按照企业注册地统计,除四座直辖市外,宁波、深圳、成都3座城市上榜企业数量均超过100家,位列前三,其中宁波为非直辖市第一名;青岛排名第四,共有97家企业上榜;紧随其后的厦门、东莞、西安、长沙上榜企业数量都超过70家;广州、郑州也上榜前十位。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省份,自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以来,山东已走过“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两大重要阶段,步入“五年取得突破”新阶段。目前,山东省企业含“专”量、含“巨”量均在全国前列。

  在今年1月召开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文建介绍,山东省共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位,70%以上的深耕主业10年以上、80%以上的在省内细分市场排名首位、产品技术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或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达83%;累计培育有效期内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24家、瞪羚企业1140家、独角兽企业20家。据统计,全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部建立了研发机构,近2年平均研发占比超过6%,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项以上,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达65%。

  安文建表示,山东省力争到2025年,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50家左右,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竞逐,山东推动上市布局

  聚焦实业,做精主业,作为制造业细分领域的创新标杆,专精特新企业日益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引起各地竞逐,争相加码。

  目前已公示的4762家企业中,有311家企业在A股上市,主要集中在创业板、科创板。山东证监局副局长张兆兵在近日发布会上介绍,省内重点支持“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创业板,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制造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服务效果。张兆兵表示,山东省将会同有关部门把握好相关政策机遇,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培训,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辅导验收效率。

  今年2月,《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出炉,明确重点组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接北交所、科创板和创业板,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新三板”。力争到2025年,新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80家左右。精选4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板”,每年组织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

  值得注意的是,为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山东省先后多次梳理上市后备资源。去年7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建立了2200家企业组成的全省上市后备资源库,遴选确定了503家重点后备企业开展精准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