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洲,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忙

2022-03-15 09:00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阅读 (102870) 扫描到手机

□ 本报记者 贾瑞君 李明

万里黄河,携沙填海,在入海之地积淀成洲,造就了独一无二、美丽富饶的黄河入海口。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这为新时代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日,记者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获悉,山东正积极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目前,黄河口国家公园已进入创建验收攻坚阶段。

系统修复,湿地更健康

仲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群的候鸟或惬意漫步,或展翅翱翔,时不时还会出现“鸟浪”奇观。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这几年保护区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印证着黄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高级工程师朱书玉说,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湿地修复以及鸟类栖息地的改善是其中重要一环。

“潮间带人为干扰少,食物丰富,有丹顶鹤最喜欢吃的天津厚蟹,2016年有137只丹顶鹤在这里越冬,然而随后互花米草开始入侵,迅速占领了这个区域,密密麻麻的互花米草让这里的底栖生物近乎灭绝,丹顶鹤再也没有出现过。”说起这段往事,朱书玉有些怅然。互花米草强大的繁殖能力逐渐使得当地盐地碱蓬、海草床生境被侵占,鸟类觅食、栖息生境几近丧失,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产生重大危害。

由于没现成经验,一切只能摸索进行。“不能破坏湿地原有属性是国际湿地保护的重大目标,治理互花米草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朱书玉说,当地联合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结合野外实地勘测调查,摸清了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分布格局、入侵机制,通过土工膜袋围淹+旋耕、刈割+旋耕、化学治理等综合手段治理互花米草。

随后,当地开展大面积治理,投资约1亿元,先后实施互花米草治理实验项目、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一期)、南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互花米草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随着治理的进行,潮间带生物种群有效恢复。不仅是丹顶鹤,今年观测到的白鹤、滨鹬等鸟类数量也显著增加。

目前,东营市探索形成了以疏通水系为主的河流沼泽湿地修复,以疏通潮沟、营造植物生长条件入手的盐沼湿地修复和以根除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为主的潮间带湿地修复模式,形成了陆海统筹、综合治理,一次修复、自然演替。实施总投资6.2亿元的10个湿地修复项目,修复淡水湿地、盐地碱蓬、海草床9400公顷,治理互花米草2533公顷。

提升监测水平,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主任刘静从1997年起就从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工作,见证了这片湿地之变。3月7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忙碌的刘静。“最近正忙着加紧对监测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拓展功能、建设后台终端,同时与各大高校、院所深化合作,开展系统监测工作。”她说。

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护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此,自然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设立了野外监测与科研教学平台,持续开展生物物种群数量、分布位置、活动行为监测,同时还对当地生态系统格局、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链下游的底栖生物和鱼类等进行全面观测。

近日,自然保护区确定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科学生态补水工作,目前方案正在制订中。“我们将建立分区定水、按需补水、动态监测的生态补水工作运行机制,在补水区域布设监测点,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提高生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优化湿地环境。”刘静介绍,此外,他们正与山东大学、中国移动等院所单位对接,对水质、水源、空气、气象等进行监测合作。

“健康的生态系统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生态监测中心的优化提升也是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的重要工作,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充功能,引进人才,深化对水文、土壤、气象、空气等环境监测,构建起‘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刘静说。

自然保护区除了做好基础性监测工作外,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鸟类保护工作。“多样的生态才能孕育多彩的生命,我们坚持生态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通过微地形营造,丰富鸟类的栖息地类型。”刘静说,保护区营造了鸟类繁殖岛、植物生态岛,营造芦苇、水面相间分布的生态廊道,打造深水区、浅水区,为不同生态型的鸟类提供理想的生存空间。

争取“率先验收、率先批复、率先设立”

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牵动众人心。目前,黄河口国家公园已进入创建验收攻坚阶段。

作为我国第一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黄河口国家公园在创建过程中面临诸多考验。国家公园的范围划定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既要覆盖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等旗舰物种的越冬地、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以及黄渤海区域水生生物的重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又要兼顾当地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求。

为此,东营市相关部门配合上级开展本底资源调查,摸清资源“家底”。经过反复论证,确定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整合周边的山东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山东东营河口浅海贝类海洋特别保护区等8个自然保护地及其周边关联地带,划定黄河口国家公园(规划)的总面积35.23万公顷,其中陆域面积13.71万公顷,海域面积21.52万公顷。

为实现“率先验收、率先批复、率先设立”目标,东营市完善提升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水系连通规划,编制黄河口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自然教育和游憩体验等5个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国家公园规划体系,规范提升保护管理水平。同时,成立了工作专班,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河口生态保护修复、社区转型发展等重点工作,按照创建工作任务清单积极推进。

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局函复同意的《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山东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设立黄河口国家公园综合科考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价报告3项技术报告,进一步优化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研究提出黄河口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等,出台《山东省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开展《黄河口国家公园条例》立法前期研究工作。

“我们将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实现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努力将黄河口国家公园打造成世界陆海统筹型自然保护地典范。”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许明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