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观察丨“黑天鹅”惊魂记?9个月市值蒸发2432.7亿!爱尔眼科咋了?

2022-03-16 18:58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52170)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风口观察丨9个月市值蒸发2432.7亿!爱尔眼科咋了?

风口财经记者 谭风敏 吕华

  每逢“3·15”,部分A股上市公司都要上演一番“黑天鹅”惊魂记,今年也不例外。

  3月15日下午开盘,素有“眼科茅”之称的爱尔眼科股价直线跳水,短短14分钟内跌幅近11%,此后,该股继续遭到空头砸盘,盘中最大跌幅超16.8%。3月16日虽有回升,但是自去年7月1日以来,爱尔眼科股价从72.27元/股跌至27.27元/股,股价“腰斩”,累计跌幅达62.27%,市值蒸发2432.7亿元!

  爱尔眼科究竟怎么了?

资本大额减持,负面舆论不断

  将时间线拉长到2021年初至今,爱尔眼科的股价走势与A股行情有极高的契合度。

  2021年2月10日,抱团股、白马股、蓝筹股还是市场的香饽饽,爱尔眼科作为龙头医疗股,股价也突破了70元/股高位。随即,抱团股的崩盘,让“眼科茅”爱尔眼科的股价跌去40%。

  一直到去年四月份,年报中业绩的高亮表现以及“分级连锁”模式的高成长性,再度将爱尔眼科股价推至历史新高,达到72.27元/股。好景不长,A股行情持续震荡式下挫,爱尔眼科也不例外,机构资金、北向资金的大额流出成为压倒的最后一根稻草。2021年9月末,高瓴资本和易方达已经退出了流通股股东前十,与此同时,高瓴资本还退出了泰格医药和凯莱英等医疗股,引发CRO(委托研究机构)赛道医疗股集体大跌。今年1月,爱尔眼科在一周之内遭遇北向资金大额减仓超6089.05万股,减仓金额超22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爱尔眼科突然之间负面消息不断,从诱导老人做手术骗保到使用过期医疗器械被罚2.1万元,从被质疑手术刀重复使用到以“转介费”名义的行贿,医疗事故、纠纷不断。截至3月16日,爱尔眼科收盘价为27.27元/股,自最高点以来累计跌幅超60%。

  “目前,市场仍在杀跌这些过去过度炒高的价投股,再加上机构资金和北向资金持续流出,处于下跌行情中的股票,任何利空都会被放大。”著名财经评论家、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吴国平告诉风口财经。

一年收购29家医院,“贴牌”式扩张隐患重重

  爱尔眼科身陷负面舆论漩涡,与“分级连锁”式扩张不无关系。

  风口财经统计发现,2021年6月以来,爱尔眼科开始频频公布收购计划,被收购股权的医院数量达29家,其中,2021年12月一次性收购了14家医院的部分股权,这些医院的股权原本由湖南亮视交银眼科医疗合伙企业(简称“亮视长银”)、南京爱尔安星眼科医疗产业投资中心(简称“爱尔安星”)持有。企查查显示,截至3月15日,爱尔眼科持有股权在40%及以上的子公司有176家,其中163家是分布在各地的爱尔眼科医院或门诊。

  “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固然可以打造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让爱尔眼科的市占率迅速上升,但是日渐增多的医疗事故和罚单也在消耗着消费者对爱尔眼科的信任。2月18日爱尔眼科披露的《2021年度创业板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六次修订稿)》显示,报告期内,其存在因违法违规受到行政处罚79项,罚款金额合计200.86万元,涉及26家医院。

  除了直接收购股权的方式,爱尔眼科还与11家并购基金签署了《商标字号许可使用协议》,授权其收购或设立眼科医院使用指定商标及“爱尔”字号,截至3月14日,获得该商标字号许可的医院有320家。风口财经对比发现,亮市长银、爱尔安星均在并购基金之列。

  这意味着,近一年来被爱尔眼科收购为子公司的29家医院,此前均为“贴牌”医院。

  “贴牌式”扩张隐藏着诸多隐患。3月7日,深交所在对爱尔眼科的问询函中特别提到了商标字号许可使用业务模式,询问爱尔眼科如何保障普通患者有效区分发行人自有医院与许可使用“爱尔”字号的相关医院。3月14日,爱尔眼科在回复函中回应道:“许可使用商标字号的医院不属于爱尔眼科子公司,作为独立主体自行承担相关责任。”同时,爱尔眼科也坦言,在这种模式下,“贴牌”的医院可能无法达到公司提出的运营标准,严重时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等风险事件,存在品牌风险和诉讼仲裁风险。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股价腰斩、负面不断,投资者是否还有相信爱尔眼科的理由?

  首先,从最直观的数据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收116亿元,同比增长35.38%,实现归母净利润20.03亿元,同比增长25.59%。过去五年间,爱尔眼科的业绩确实实现了稳中上涨,但业绩增速却是在逐年放缓,净利润增速从2017年的33.31%到2019年的36.67%,2021年前三季度已跌破30%,仅为29.59%。

  从具体业务来分析,爱尔眼科的数据变化也很微妙。2021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在中国内地门诊量479.04万人次,手术40.54万台,手术业务实现营收51亿,占公司总营收的69.4%,其中,仅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屈光手术业务占比就高达38.64%。而对比同期的希玛眼科,手术量仅为1.48万台。可以看出,手术业务仍是爱尔眼科竞争同行的绝对优势。

  但问题恰巧也出现在手术业务,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爱尔眼科的王牌业务白内障手术开始出现营收增长乏力,远落后于屈光手术,其在营收中的占比不断下滑,从2016年24.53%下降至2020年的16.46%,到2021年上半年仅为14.56%。

  事实上,早在2018年年报中,爱尔眼科就提到白内障手术受到了医保政策的控制,手术量的增速阶段性放缓,按照这个逻辑,未来不排除随着更多医保政策的出台,其他项目的手术量也相应减少的可能。

  此外,有观点认为,爱尔眼科视光服务中的OK镜业务可能符合耗材集采机制,“OK镜会不会被集采”也成了相关机构在调研中多次提及的问题。而同白内障手术一样,视光服务也是爱尔眼科收入前三名的业务之一。如今,三大主营业务中,一个囿于医保控费,一个恐受集采波及,爱尔眼科未来的压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