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独家丨泪目!23岁青岛小伙脑死亡去世,父母大爱将他8个器官组织捐献,9人“重生”

2022-03-29 20:0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7144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一个人的离世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将生命延续,那就是器官捐献。23岁的杨林(化名)是青岛人,因为脑瘤转移昏迷不醒,最终脑死亡在青大附院去世。他的父母杨宝山、刘莉(化名)夫妇选择用爱化解悲痛,将儿子身上的肝脏、双肾、心脏、双肺、一对眼角膜等8个器官组织在医院进行捐献,最终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幸运地匹配到器官,生命得以挽救。其中,肝脏、双肾、一对眼角膜移植手术近日均在青大附院完成,肝脏一分为二移植到两个患者体内。最终6名患者在青重生,3名患者在上海、杭州等地完成手术。

杨宝山夫妇最终签下《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同意捐献。

23岁青岛小伙不幸脑死亡

死亡,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宿命,只不过,有的人不幸早了些。23岁的杨林大高个,白净帅气,特别是一对大眼睛,炯炯有神。家住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家中的独子,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杨宝山夫妇给予了他全部的爱,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然而,让人心痛地是,一切幸福都在3月初戛然而止。

3月初,杨林突然感到恶心嗜睡,呕吐不止,伴随头痛阵阵发作,严重时夜里睡不着觉。父母带他立即去了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经过急诊会诊以及脑部CT诊断,杨林脑干区长出一个8厘米大小的肿瘤,已经牵连脑部神经,非常严重。入院后的杨林直接昏迷不醒,当地医院表示,这种疾病挽回生命的几率非常小,建议杨宝山夫妇再去其他医院寻找生的机会。

带着儿子,杨宝山夫妇在3月中旬立即转到青大附院崂山院区。神经科专家均表示,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都没有多大的意义。对于家人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3月20日,杨林的生命已经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随时可能脑死亡。母亲刘莉让亲戚在网上不断查询儿子所患疾病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够找到一丝希望,但是最终还是要接受残酷的事实。

死亡的来临,并没有让生命枯萎和消逝,恰恰相反,死亡成了生命升华的一种推力,穿过死亡之门,生命之花因器官捐献而灼灼其华。在绝望之中,想到儿子从小善良懂事,一直很听爸爸妈妈的话,加上青大附院器官协调员胡学宝等不断向杨宝上夫妇普及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杨宝山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一旦孩子不行了,就把他的器官捐献出来,救助他人,让他的眼睛继续看到这个世界,希望用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生命。

协调室内,杨林父母从伤心、纠结,最终同意捐献。

“捐献吧!让他继续活在世上”

“那种绝望,别人体会不到。”杨林深度昏迷,随时可能脑死亡。回忆起杨林病情一步步恶化的过程,母亲刘莉心如刀割。她怎么也想不到,从小身体还比较健康的孩子在刚刚绽放的年龄就快要走向枯萎和死亡。“孩子最终的结果我们心里有数了,他爸爸希望孩子捐献,我一开始不同意,感觉这是在往我心里插刀啊!”

“为什么不换种方式怀念他呢,捐献吧,让他继续活在世上。”杨宝山就这么一个儿子,尽管心中悲痛万分,但是作为父亲,他必须替整个家庭做一个决定。

胡学宝是青大附院的器官协调员,从杨宝山夫妇的纠结、绝望再到同意捐献,他亲眼见证了整个过程。器官协调休息室内,刘莉一直眼含泪花, 在捐献登记表上签上再熟悉不过的名字,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在休息室内,刘莉丝毫没有精神,默默落泪,杨宝山则一言不发,颤抖的双手最终签下了同意书。

3月26日,青大附院医生正式宣布杨林脑死亡,心脏也停止了跳动。当日,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杨宝山夫妇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字,同意将杨林的心脏、双肺、双肾、肝脏以及一对健康的眼角膜进行捐献,用于救治他人。

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蔡金贞介绍,杨林的疾病虽然损伤大脑,但是对其他器官丝毫不影响,完全符合捐献的条件和要求。据了解,器官捐献者符合“脑-心双死亡标准”,杨林入院不可逆的深度昏迷脑死亡之后,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医护人员在有限的时间里,一方面维持着杨林的生命体征,一方面通过“人体器官捐献人登记及器官匹配系统”,寻找合适的器官接受者。

“捐献的器官要经过医院评估,然后录入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以及器官分配系统,经过系统将健康的器官第一时间分到全国各地,这是一个盲分的过程,首先要考虑急需的病人,达到器官最大的利用率。”蔡金贞告诉记者。

最终,通过系统,双肾、肝脏以及一对眼角膜分配到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心脏和双肺分别到达杭州、上海等地,给患者带去重生和重见光明的希望。

“杨林特别爱笑,出生后就给家人带来无限的欢笑,希望他爱笑的眼睛也能为他人带来无限快乐。”母亲刘莉说道。

取好的供体器官被送进手术室,将移植到多名需要肝脏、肾脏以及眼角膜的患者身上。

最大“利用”!全国9个患者得救

捐献的器官极其珍贵,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趁器官还保持活性的时候移植到患者体内。作为全国开展器官移植事业数一数二的医院,青大附院器官移植科室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寻医问药的患者,他们冲着青大附院而来,更冲着全国知名专家蔡金贞而来。8个器官组织经过人体器官计算机分配系统分配之后,青大附院由于患者多,手术量大,被成功分配到肝脏、双肾以及一对眼角膜,可以拯救6个患者,而心脏、双肺则被分到杭州、上海,分别移植到其他3位患者体内。

最为全国著名的肝移植专家,蔡金贞拿到健康的肝脏之后,立即组织团队进行劈离式肝脏移植手术,也就是把肝脏一分为二,移植到两个受体体内。双肾被分到肾移植科室,一对眼角膜分配到眼科进行手术。

3月27日早上,蔡金贞主刀,医师滕大洪、张勇等一起参与,进行劈离式肝移植手术。供体肝脏健康且饱满,近2000g,单独给患者使用太多,最终分别给61岁的患者佟女士以及51岁的患者郑女士分别使用,代替原有病肝,实现肝脏的完全代替。

青大附院蔡金贞教授团队为供肝进行劈离手术,将肝一分为二,移植到两个患者体内。

佟女士是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肝功无法正常进行,之前在老家潍坊多处求医无果,一年前打听到蔡金贞团队,看到多个与自己症状相似的患者出院,她看到了希望,也幸运地等到了合适器官。郑女士家在外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肝硬化,同时伴有反复消化道出血,半年前腹水、脾大明显,到了不得不进行换肝状态。

医学上,供体与受体的公斤比超过0.8%就可以进行手术,实现原有病肝代替,不影响实际功能。佟女士体重51公斤,分配到900g肝脏进行移植,郑女士50公斤,分配到700g的肝脏。“一分为二劈离式”肝移植手术已经规划好,这让两个人看到希望。

所有计划做好了,蔡金贞团队要无缝衔接,接连实施3台手术。一台肝脏劈离、两台肝移植术,加上移植过程中的劈离、灌注、修剪和重建,整个工程庞大,耗时耗力。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检验科等科室也都做好辅助准备。

劈离式肝移植进行中。

双肾、角膜也成功移植

3月27日早上10点45分开始,蔡金贞团队开始修剪供体肝脏,随即佟女士和郑女士也被全麻送进手术室。左半肝分离好后修剪、整形,在肝脏活性期内,立即移植到佟女士体内,再进行血管缝合。右半肝修剪后也要立马移植到郑女士体内。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毅、滕大洪密切配合蔡金贞,完成所有过程。

高难度的手术同时进行,每个人都紧绷着一根弦,每个环节都出不得差错,必须一气呵成。蔡金贞及其团队的医护人员全程待在手术室,整个过程持续10个小时,术中完全无出血。

据了解,传统意义上的肝脏移植,除了需要“移”去病肝,还要“植”入新肝,而肝脏包含多条血管及胆道,都需要进行重建。“劈离式肝移植则更为复杂,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难度系数最大的腹部外科手术之一,也是缓解肝移植供体短缺的有效途径。”蔡金贞告诉记者。身为国内器官移植界的顶级专家,手术连排、一站十几个小时,对于他已经是常态。因为刚刚植入的器官与体内其他器官会产生一个磨合期,完成手术后,患者器官之间相互“不熟悉”,产生排异功能,出现不良反应也属正常现象。慢慢新植入的器官会健康运作,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术后,两位患者均转为监护室进行监护,生命体征稳定,休养三周之后将转入普通病房或出院。

青大附院肾移植科董震团队手术资料图

就在同一天,青大附院肾移植科室也成功将双肾分别移植到两名年轻小伙体内。孙力(化名)25岁,老家济宁,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尿毒症,想到以后的生活需要长期透析,便想要进行肾脏移植。33岁的王宇(化名)来自东营,也是一名尿毒症患者,选择换肾,可以大大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青大附院肾移植主任董震介绍,年轻患者换肾,受益期更长,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日后的生活质量。“我们拿到供体的肾脏后,和肝移植他们团队一样,也是27号当天就行的手术,手术就是常规的手术,不同于肝移植,肾移植血管吻合清晰,难度不大,肾的质量也非常好,患者很受益。”董震介绍,自2022年以来,肾移植科室已经顺利开展了52例肾移植手术,数量在省内甚至全国领先。

两名患者接受眼角膜移植重见光明,青大附院眼科主任赵桂秋团队资料图

在青大附院眼科,主任赵桂秋带领团队利用供体的一对角膜成功为两名年轻的患者顺利移植,两名患者经过黑暗世界的无奈和折磨,最终重见光明,获得重生。

“器官移植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内科、外科、麻醉、介入、超声、免疫、低温生理学等多个学科,需要多学科高水平团队协同作战,也可以带动相关学科发展,而器官移植的发展前提离不开捐献。”蔡金贞说道。

器官在不同的生命体中接力,在生命重绽生机的时刻,这个世界,也收获了一份滚烫的文明。道义的火种,潜滋暗长,薪火相传,让器官捐献成为人类之爱的永恒见证。

蔡金贞团队做了上千例肝移植手术

相关链接:

青岛器官捐献数量居全国前列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这些捐献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想着他人,给了众多病患重生的机会,这是生命的无私奉献。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OPO工作组组长李志强说道。青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发展快速,科学公正、符合伦理的公民逝世后无偿捐献体系建立并稳健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青岛的捐献数量也一直位居国内前列。

据了解,全市红十字会系统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部、青岛眼科医院等单位密切配合,通过创建“大爱无疆”捐献者信息平台,开通捐献登记网上通道,在各大医疗机构设置“九月爱心岗”等,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办理捐献手续。“九月天使”公益品牌成为捐献事业的代表,捐献工作逐步完善,捐献数量逐年上涨。截至20 22年3月,全市已通过“大爱无疆——奉献者信息化平台”登记捐献志愿者6172名,已捐献遗体1088例,捐献角膜1771例,3500余名角膜致盲者因此重见光明,捐献器官1086例,救治器官衰竭者3000余名。

市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办理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登记

一是通过青岛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大爱无疆——奉献者信息化平台”进行线上登记。

二是携带身份证原件到就近的各区市红十字会或社区博爱家园现场办理。

三是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眼科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大厅的“九月天使”爱心岗办理。

器官移植后,会改变受者性格吗?

专家介绍,人体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任何一个器官发生坏死,都会威胁到生命健康。有时候为了延长生命,不得不换掉身体某个器官,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自己体内,这称为器官移植。任何器官移植手术都可能发生排斥反应,如果排斥反应非常强烈,会导致移植失败,甚至造成死亡。那么,器官移植为什么会排斥呢?

一是细胞免疫。将原本不是自己的器官移植到体内,身体会发生排斥反应,这是免疫机制发生免疫应答的表现,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类型。由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是最常见的,常常会导致急性排斥反应,皮肤移植排斥最明显。供体中的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含有大量的抗原,是免疫应答的重要诱因。在免疫应答的作用下,身体会发生强烈的排斥反应,还会导致血管损害、组织缺血等现象,从而破坏移植物。

其次是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可导致超急性排斥反应或慢性排斥反应。很多患者在接受器官移植前,体内已经存在HLA抗体的受体,抗体与HLA结合后会诱发变态反应,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引发血管炎,甚至造成血栓和组织坏死。体液免疫导致的排斥反应经常发生在多次怀孕,多次输血,曾经接受人工透析治疗的患者。要降低器官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一定要严格选择器官供体,术后要加强防护,随时准备救治。

人体对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是很常见的现象,这是机体免疫应答的表现。最常见的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是皮肤移植,其次是肾脏移植。最不容易发生排斥反应的器官移植是肝脏移植,这也是成功率最高的移植手术类型。要避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患者术后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来抑制免疫应答。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钙调蛋白抑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