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规模最大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3月以来,上海市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数量持续高位。截至4月8日,累计报告感染者已逾15万例。抗疫进入“最关键,最吃劲”阶段,方舱医院建设刻不容缓。
上海的世博展览中心、新国际博览中心、花博会复兴馆、临港洋山特保区、闵行体育馆、嘉定体育馆等多个点的方舱医院正在全力收治患者,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华山医院宝山院区等定点收治医院也满负荷运转。面对病例数高位运行的压力,继续改建方舱医院可以说是必要之举。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人们习惯称其为“四叶草”。8日晚至9日,依托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建设的目前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各场馆陆续完工、分批交付。
4月9日上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隔离救治场所3号馆共3400张床位迎来首批入住患者,标志着目前上海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正式启用。
本次首批交付的区域是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3号馆和4号馆,由中建集团整体统筹、中建三局负责施工。该区域由两个独立病区组成,总面积约5.2万平方米,可放置6748个床位,另包括16个护士站及相关配套用房。
该项目4月4日开工,4月9日实现首批交付,建设周期极短。项目承建方本次建设共集结了800多名管理人员、近4000名工人,他们中很多人曾参与过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
同时,刚刚完成上海临港洋山特保区隔离方舱交付任务的中建八局四公司也火速援建了该项目,对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预计提供3433张床位,吊装72间护士站集装箱的6.1号馆进行改建。
据悉,为全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他们从上海、安徽、江苏3个省份8个项目调集86名管理人员、650名劳务工友、12台大型机械投入建设任务,现场全周期24小时不间断施工。
目前,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其他场馆仍在紧锣密鼓加紧建设,预计将改造建筑面积49万平米,配置床位数50000个,安装集装箱2700个,容纳后勤保障人员5000余人,可提供约50000张床位,为实现社会面清零和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作用。
为了给入住的感染者提供更多的保障,有部分床位采用了高低床,床上用品都已经铺设完成。
这意味着,一家三口可组成家庭区或亲子区,让父母们能更安心地和孩子一起治疗休养。目前,这也是上海唯一一个设有高低床的方舱医院。
而在生活用品方面,床边柜子上的脸盆里可谓“诚意满满”:除了市民们能想到的毛巾、牙刷、口罩、消毒湿巾、肥皂、洗手液、漱口杯、拖鞋之外,还有为睡眠质量较差的感染者准备的耳塞。
管理团队负责人提到,“床上的枕头、被褥等均准备完毕,请入住的市民朋友们不必担心,也不必携带重复的物品。”
同时,部分场馆已开通移动Wi-Fi,保证入住的大批量人员的通讯需求。
“目前,3号馆、4号馆的两个病区均已交付并启用,于昨晚收满了4000余名感染者;同时,5号馆、6号馆也正在启用倒计时中,5.1、5.2、6.1、6.2的四个病区将分别至少收治3000人,尽力加快速度满足转运需求。”负责人介绍。
上海本轮疫情的防控难点在哪里?
今天(10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采访时,提到了上海本轮疫情特点,以及防疫难点。
梁万年说上海这次的疫情特点有以下方面:第一,本轮疫情主要的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2,它传播速度非常快,比Delta及过去的变异株都要快。此外,这一毒株隐匿性较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人占比非常高,所以防控起来有一定难度。
第二,早期引入时传播链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逐渐出现了一些社区的传播。截至今天,上海绝大部分社区都有病例,目前已经是广泛的社区传播。这意味着,单独依靠针对Delta变异株的方式来抗击奥密克戎变异株有很大的难度,它波及范围很广,所以必须采取更为果断和坚定的措施。
第三,在进行防控采取相应措施时,比如:核酸检测等,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包括相应防控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2500万人的城市,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某一动作,对各方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第四,上海的交通。除了国际交往,上海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交往也较为频繁。上海本轮疫情的防控,在防止市内扩散以外,还要同时防止溢出和国外输入,所以是三条防线的压力。
梁万年强调,我国始终坚决执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防控策略,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情。“动态清零”是尽一切可能减轻对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同时要尽一切可能,有效精准地平衡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生活的关系,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动态清零”并没有追求“零感染”,也不是追求“零容忍”,而是追求及时发现,快速扑灭,发生一起,扑灭一起,让它不造成持续性的社区传播和规模性的疫情反弹。
短时间的封控管控,是为了换取更长时间的正常生产生活,“躺平”不是中国的选择。“动态清零”政策执行得好,会以极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上海市民点赞山东大白
“山东的大白靠谱,做核酸仔细,看到他们防护服上的‘山东’‘鲁’就很踏实。”马女士是上海徐汇龙耀路方舱医院的集中隔离的新冠感染者,从入住方舱,就开始和山东援沪医疗队朝夕相处,4月10日,谈起山东大白,马女士不住口地点赞。
4月8日凌晨,马女士从徐汇漕宝路一个隔离点被拉到龙耀路方舱医院集中隔离。凌晨2点多抵达方舱的时候,山东大白拿着床位图挨个给大家分配床位。
据了解,山东援沪医疗队在接到当天近400名患者入住方舱的任务后,在没有方舱医院平面图的条件下,手绘平面示意图,填充具体床号,标注男女分区,收满一个舱,再收下一个舱,大大提高了收治效率。最终,医疗队员仅用6个小时,就将近400名患者妥善安置。
和马女士同住龙耀路方舱医院的患者张女士也向记者表达了对山东大白的敬意,“她们对患者很照顾,一直忙,真的很辛苦,有的累了,直接找个地方靠着休息。上海人民感谢你们!”
据了解,作为较早整建制接管方舱医院的省份之一,山东接管的3个方舱医院现共有床位3256张,截至今天(10日)上午8时,累计选派医疗队员1820人次进舱开展工作,收治患者2745人。
张孝田是此次青岛援沪医疗队中的一名“经验担当”。他是青大附院麻醉科的一名医师,在2020年武汉疫情严重的时候,他就跟随队伍前去奔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为病区中危重症患者进行机械插管,负责援鄂医院17个病区的插管工作,他所在的小分队,被武汉同仁称为“敢死队”。
援鄂“老将”张孝田
当时半岛全媒体记者就曾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凭借先进事迹,张孝田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奖 。
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坚守。医务人员日夜奋战,挺在抗疫最前沿;社区干部和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确保各项防疫和日常生活保障工作有序进行;快递员冒疫奔忙,做好居民生活物资配送服务;市民自觉配合核酸检测采样等防疫工作,通过线上等渠道互相帮助、互相打气……
坚守才能胜利,坚守定能胜利。
目前,各地已有数万名医务人员支援上海,江苏、浙江紧急为上海提供6万间隔离房,多地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等物资供应纷纷抵达抗疫一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正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相信胜利并不遥远,曙光就在前方。
同心守“沪”,上海加油!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 来源:新华社 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 海报新闻 新民晚报 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