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丨铁流代表:建议优秀红色经典文学进校园,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22-04-15 20:2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465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优秀的红色经典文学艺术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青岛市人大代表,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文联副主席、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铁流建议,让红色经典文学走进校园。

围绕中国革命的历史的长卷和社会主义建设,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创作了众多优秀的红色经典文学艺术作品,比如《小二黑结婚》、《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闪闪的红星》、《山乡巨变》、《创业史》等。这些展现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精神风貌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观众,不仅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还培育了他们的文学素养,现在活跃在一线的众多文学艺术家,无不受其浸润和影响。更有无数人在这些作品的力量感召下,带着奉献精神走进了军营,投入到了各行各业的建设中去。

红色经典文学是过去的,但又属于当下,随着时代发展和各种繁杂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呈现,人们对红色经典文学的喜爱不仅没有减弱,还在不断被人们去阅读、观看、改编,有的一演再演,一印再印,经销不衰。可是,在我们的大中小学校园,阅读红色经典文学的青少年,却少之又少。

红色文学作品不仅引人入胜,更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进校园,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仅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时还能大大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有着多重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文艺作品的创作上,铁流认为,必须注作品品质。纵观中外文艺名著,无不浸透着作者的心血。唐朝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很好的说明。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中国文学史上这座不朽的丰碑。文艺工作者要想得到大成,一是要努力深入生活,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把自己关在书斋里闭门造车,是写不好作品的。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不能为了一时功利追求速成,速成的东西往往也能速朽,很快就会被人们忘记的。

青岛是一座激荡着历史风云的火热城市,在每一片历史的纹理里,都有着一段段精彩的过往。在今年的青岛市政府报告中提到:挖掘用好红色资源,传𠄘红色基因。作为文艺工作者,要用心用力挖掘青岛的红色故事,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火热的当下,都值得青岛市的文艺工作者去挖掘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