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代表委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多角度建言如何打造高能级城市

2022-04-16 08:07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58214)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刘笑笑 李晓哲 王丽平

  “震撼于报告的内容如此完善,它对今后五年青岛的发展方向做了非常完整的规划,描绘了未来青岛的发展蓝图……”

  2022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无论是在未来五年力争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台阶,还是打造高能级城市,都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代表委员们结合自身的工作,从不同维度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乎青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方方面面,给出真知灼见,为青岛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助力。

张锡涛:加快航运保险总部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略海洋的描述浓墨重彩,将青岛的“海洋”元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发展航运保险、船舶租赁、海事仲裁等行业,壮大航运服务业规模;加快邮轮港区开发建设,推进山东港口航运金融中心、北方国际油气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新地标。这也是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市北区政府党组成员、市北区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锡涛委员格外关注的地方。

  “报告中提到了大力发展航运保险、船舶租赁、海事仲裁等行业,壮大航运服务业规模,也是凸显了对航运这一龙头行业的重视程度。”张锡涛认为,青岛要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不能仅仅是货物贸易和货物运输,而是要通过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来进一步放大“海洋”对城市格局和提升能级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目标,这就需要航贸金一体化发展、也需要港产城融合发展。

  张锡涛说,航运金融是实现航运资金融通、航运资源整合、航运价值放大的重要抓手,航运保险是航运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岛可重点突破的领域。“据估算,每年仅青岛港航相关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即可达40亿元左右,市场潜力巨大。”他介绍,目前青岛在航运保险方面还存在市场占比小、产品少、航运产业的主体总部少、保险机构实力弱、保险公司评估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青岛没有形成成熟的航运产业发展服务模式,航运保险的发展更滞后于航运业发展。

  “青岛金融、外贸、船舶、物流、信息等产业的发展,法律环境的完善,均与航运保险发展息息相关。航运保险作为高端产业,对于青岛加快经济转变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张锡涛认为,结合RCEP实验基地的建设推进,青岛迎来了发展航运保险的新机遇,因而首先在政策层面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考察学习积累经验,合理使用税收政策,搭建便捷高效的沟通平台,还要统筹航运、金融、保险、贸易四位一体,实现更高水平的资源整合。要建立以政府为主、港航特色产业和实力保险为辅的多元股权结构的保险公司总部,高起点起步,以最短的时间快速组建以海洋特色为主的全险种保险公司,加快与国际接轨。同时,充分发挥青岛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加快整个产业链的打造。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是青岛市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核心区域和城市更新、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主战场主阵地”,也是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的核心区。张锡涛说,如今,国际邮轮港区更是被定义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窗口区。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快邮轮港区开发建设,推进山东港口航运金融中心、北方国际油气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新地标。

  “下一步,我们除了继续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外,也将加快产业导入,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张锡涛说,通过产业升级、港区改造、历史城区更新、省港口集团合作、与上合示范区和自贸区联动等,也将助力于打造“现代化产业先行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并可通过圈层辐射驱动胶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而服务山东,着眼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冷全: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促进北部区域扩容聚能,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出台胶东经济圈共建市际县域合作区方案。

青岛修和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全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中传递出的奋进姿态和发展势能感触尤深,“认真聆听了赵豪志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受鼓舞,倍感振奋。报告思路清晰、主题鲜明,求真务实、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紧扣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主题,同心同向,是一个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

冷全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也为未来五年的发展做了全面部署。纵览政府工作报告,不论是“促进北部区域扩容聚能”,还是“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以及“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出台胶东经济圈共建市际县域合作区方案”等重要部署谋划,都能找到平度元素。

“青岛的崛起,离不开平度的快速发展,发展关键时期,更应该对平度拉一把、托一把、扶一把,让奋进崛起的平度,不断地为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贡献力量。”冷全说,作为一名连任人大代表,他会一如既往自觉践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履职理念,立足本职,主动作为,在履职尽责中践行使命担当,扛起人大代表的担当,为青岛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健康青岛建设。今年参会,冷全带来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议就与此紧密相关。他介绍,身体健康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广大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强。目前,青岛市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布局仍存在发展不平衡、设施损坏陈旧等问题。比如,多功能体育场地大部分集中在中心城区,镇、村公共体育设施较少且覆盖率较低,体育活动场地共享率较低,公园绿地的体育基础设施陈旧、缺乏维护等,既无法充分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还存在不安全因素。

冷全认为,应优化结构布局,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依托青岛市成为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第二批重点推进城市的优势,制定各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场馆的建设,将原来只为竞技体育比赛而建的体育场馆划出一定区域用于开展公共体育服务活动,新建体育场馆也应考虑竞技体育与公共体育的共同需要和相互兼顾。同时加大对乡镇场馆设施建设的资源投入,提高覆盖率。

对于已建成的全民健身设施和场馆,要做好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安全、美观、耐用,提高使用效率。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全民健身经费的投入力度,划分场馆设施维护专项资金。通过舆论宣传、消费补贴等途径,完善健身消费政策,推广季节性、时段性消费优惠政策,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鼓励和引导地方企业加大全民健身的经费投入。

李光全:重视制造业,让城市赢得未来

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委员格外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制造业的不同于以往的表述。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

  “在回顾过去相关规划政策中,我们会发现对制造业很少用‘优先’这个词来形容,因为青岛本身就是一个制造业比较突出的城市,有很多知名制造业品牌。”李光全说,“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过去几年,制造业在青岛的地位和贡献是有一定程度下滑的。”

  李光全认为,回顾青岛100多年的历史,在过往城市的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制造业的发展与青岛城市发展高度相关。在制造业飞速发展的时候,青岛整个城市处于明显的上升期,而且位置越走越高,而整个制造业发展相对减速或者变慢的时候,城市的经济转型会面临很多问题。“所以从历史角度来说,我们也需要重视制造业。”李光全说道。

  在李光全看来,先进制造业是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业。“尤其目前还处于制造业产品需求量比较大的阶段,所以它仍然处于一个较好的风口期。重视制造业,更能够让城市赢得未来。”李光全说。

  李光全认为,制造业的发展也会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对于青岛城市发展,我们提出要建立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而服务业里的生产性服务业,其实大量都是从制造业里分化出来的,如果不加快推进制造业内部的产业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就没有更多的制造业的服务成分往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方向发展。”李光全说,相反,制造业越发达,制造业的内部分化就会不断加强,就会愈加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李光全说,近两年青岛的工业互联网不断发展,同时也应该注重垂直专业的工业互联网,如橡胶轮胎领域、服装领域、家电领域等行业互联网垂直平台模式,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拓宽新的空间。与其他城市相比,青岛的工业门类体系较全,且青岛在很多制造业领域优势较为突出,如轮胎、家电、纺织等,这更有利于专业化垂直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生。

  “所以说,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的重点工作安排中,把发展制造业前面加上了‘优先’二字,设计非常科学合理、清晰务实,也让我们对青岛未来的发展信心倍增。相信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下,一个更加美好的青岛必定会如约而来。”李光全说道。

于仁成:打造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

作为一名新当选的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于仁成代表说,听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他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震撼于报告的内容如此完善,它对今后五年青岛的发展方向做了非常完整的规划,描绘了未来青岛的发展蓝图。”于仁成说道。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未来五年青岛要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六个城市”。“‘六个城市’勾勒出青岛的城市面貌,其中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让我印象深刻。”于仁成说,“放大海洋科研优势,提升海洋创新平台能级,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以及“支持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加快发展”等规划让他非常振奋。

作为海洋科研人员,于仁成主要从事海洋环境科学和有害藻华研究。针对我国近海典型有害藻华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赤潮藻毒素分析和研究工作,揭示了我国近海多种有毒藻的产毒特征,刻画了我国近海典型海域赤潮藻毒素的组成与分布状况。

“所以,我对报告中提到的海洋生态尤为关注。”于仁成说,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这其实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近年来近海浒苔不断肆虐,其对青岛沿海海域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青岛在积极主动治理浒苔,这也体现了我们城市在维护发展海洋领域的担当和作为。

于仁成认为青岛作为海洋优势非常明显的城市,海洋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在4月15日下午的小组审议中,于仁成积极发言,对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建言献策。他提出,青岛要在打造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方面发力,充分发挥海洋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解决好绿潮等生态灾害问题,支撑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此外,进一步加强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平台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发挥其积聚海洋领域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的作用。

于仁成强调,要加强对优秀青年人才的支持,优化青年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吸引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来青工作,助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更快更好建设。

于学燕:打造“橄榄型”社会结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更多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听取了赵豪志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信心十足。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好报告,总结成绩求真务实、数据扎实,工作部署突出重点、文字凝练、干货满满。”民革青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于学燕委员说,特别在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任务清晰、目标可行、措施有力。不论是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创新能力,还是深化改革创新、促进乡村振兴等重要部署,最后的落脚点都指向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保障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

  于学燕介绍,近年来青岛市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但无论是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质量、结构还是后劲,都还需进一步提升。“商业大数据测算发现,目前青岛市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比例尚可,但与深圳、广州等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从后劲来看,支撑中等收入群体的产业基础相比较一些发达城市也存在差距。”

  于学燕建议,做好稳基本、强动力、注能量、优环境、调分配等工作,加快建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首先要在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托稳“扩中”基本盘,围绕四新经济,强力招引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进一步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增强“扩中”原动力,围绕建设“工匠之城”,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稳步优化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

  其次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扩中”软环境,探索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创新劳动力产权制度,鼓励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直接进入市场,按科技要素实现价值回报。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支持个人依法出租自有住房,满足居民房产变现的多样需求。

  于学燕认为,还应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提速“扩中”新步伐,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符合不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体系,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着力提高一线职工工资。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依托国家税收制度改革方案,科学论证青岛市可自行调整的税种、税率或征税方式,进一步健全地方税收体系,合理调节分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