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神十三”回家!揭秘创造多个“首次”背后的青岛科技

2022-04-17 18:0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0648) 扫描到手机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从 2021年10月16日0点23分发射,历经进驻天宫、出舱漫步、天宫授课、太空过年 …… 在轨超180天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创造了多个 "首次",而这背后,青岛科技十分亮眼。

首次实施径向交会对接

青岛这个团队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开启“超长太空之旅”。在此次任务中,神舟十三号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在入轨后6.5小时内与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神舟十三号首次验证了径向交会对接技术,与空间站核心舱径向对接口实施了径向交会对接。

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神舟十三号和天和核心舱自主交会对接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飞船轨道修正、姿态调整以及飞行控制与指挥过程提供技术支持与工程保障,将飞船以及组合体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在0.1秒内进行实时解析,呈现在控制中心屏幕上,为地面控制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并为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在轨运行以及飞船返回任务保驾护航,为神舟十三号飞船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助力,贡献了青岛力量。

神舟八号飞船太阳帆板展开过程的实时可视化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过程的实时可视化

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已经成功为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交会对接任务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参与并圆满完成多项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测等工程实战任务,主要包括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嫦娥四号以及嫦娥五号任务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与遥操作操控任务,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自主交会对接任务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

首次在轨驻留六个月

海尔冰箱搭建“太空厨房”

在三位航天员6个月的太空“出差”生活里,有两个“小家伙”默默陪伴——青岛海尔生物提供的空间站食品冷藏箱和航天医用冷储箱。一个为航天员储存保鲜食品,一个为空间生物医学、生物实验样本提供存储保障。从2011年到2021年,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三号,海尔航天冰箱已“六入太空”,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标配”。这打破了国外长达30年的技术垄断,中国也由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航天冰箱核心技术的国家。

 自2001年开始研制超低温冰箱,海尔生物在突破国外品牌技术封锁的同时,也让“中国智造”屡屡投身各种极限科考场景:2014年4月,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带着丰硕成果,乘“雪龙号”凯旋。采集300余份南极生物样品,是30年南极科考历程中采集里程最长、采样数量最多的,首次在南极半岛采集到海蜘蛛等生物样品……彼时,“雪龙号”上的大部分设备是进口的,而当时的超低温冰箱却是出自于海尔,另外,超低温冰箱还曾伴“蛟龙号”探测海底,助“彩虹鱼”探秘马里亚纳海沟。

极限场景,还有最高温度超过40℃的沙漠地区,海尔生物研发的太阳能疫苗冰箱为非洲儿童带去健康保障;还有要求极其苛刻的生物样本存储,海尔生物首创的-150℃物联碳氢深低温冰箱近日下线交单海外市场,让生物样本深低温保存这个世界级难题,有了一个稳定高效、环保节能的新答案。

首次实施快速返回

中电科22所有“利器”

2022年4月16日,随着“发现243信号”、“243信号跟踪正常”等关键节点信息指令响彻北京飞控中心指控大厅,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再一次实现了“舱落人到”。本次神舟十三号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方案”,返回用时从28小时缩短至9小时。而返回舱着陆回收是载人飞行任务的“压轴戏”,也是关乎任务成败的关键一环。在最短时间内发现返回舱并营救航天员,是着陆回收任务的重中之重。在这项保障工作中有一个重要利器,那就是位于青岛的中国电科22所研制的车载定向仪,这也是该所第六次参与神舟飞船返回回收保障工作。

本次使用的这套车载定向仪系统,是中国电科22所针对空间站任务所研制的新一代产品,突破了测向抗干扰、虚拟极化合成等多项关键技术,设备环境适应性强、平台适应性强,支撑着陆场系统形成了应对返回舱随时返回的能力。在多次天地信标对接演练任务中,定向精度、作用距离等多项关键指标全面超越国外同类产品。

定向仪是着陆场发现返回舱的保底手段。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寒暑昼夜,它都会第一时间捕获着陆返回舱发射的标位信号,引导搜救力量快速抵达落点,被誉为返回舱回收的“火眼金睛”。


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  素材来源:半岛都市报、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