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丨吴爱华代表:加大投入,多管齐下,促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徐杰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民生问题的解决关乎百姓幸福,其中助残事业的推动是重要内容,这不仅包括对群体本身的关爱,还包括助产事业相关人员从社会尊重到待遇提升等各个方面。在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和社工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岛市即墨区祥泰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主任吴爱华代表,就针对此提出应加大对残疾儿童康复费用,尤其是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待遇应进一步提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吴爱华在助残扶残领域深耕多年,对于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种种非常了解。她说,青岛应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对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抢救性康复训练的0至9岁残障儿童家庭发放送训补贴,并建议参照教育系统的特殊教育岗位津贴,给予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人员一定比例的岗位津贴。
她说,残疾儿童康复治疗的费用较高,以脑瘫、孤独症儿童为例,每年的康复费用不低于5万至6万元,加之家长陪护无法工作,给很多残疾儿童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为此,建议青岛向0至9岁残疾儿童家庭发放送训补贴,以此来提升其陪护的费用支出。
吴爱华说,残疾儿童送训补贴是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缓解残疾儿童家庭在康复训练中的经济压力,促使他们更早、更好地参与康复训练,对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抢救性康复训练的0至9岁残障儿童家庭发放送训补贴,让救助面更广,让更多的残疾儿童享受到康复训练带来的利好。
针对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人员,吴爱华认为,残疾儿童康复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从业人员必须有医疗、康复治疗和教育、社工等相关专业资质,特别是康复治疗专业人员缺口较大,大多数残疾儿童需要一对一训练,而残疾儿童的数量每年都在递增,所以康复工作人员基本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因此,她建议参照教育系统的特殊教育岗位津贴,给予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人员一定比例的岗位津贴,这样才能避免人才的流失,进而保障每一位残疾儿童的康复效果。
同时,吴爱华还建议取消0至9岁残疾儿童康复对低保、低边的限制,使更多残疾儿童可以享受平等的康复机会。在现有的康复救助工作中,对非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的残疾儿童的康复要求是减半的,康复训练时间和康复措施也有缺失,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康复效果。取消0至9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于低保、低边的限制,是广大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迫切愿望,也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 一行两会齐发声 事关房贷、股市……干货满满
- 一行两会重磅发声: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 半岛政前方丨两天两会、五个重磅文件!“人才强青”放大招了
- 企业家看两会 | 官炳政代表:积极推进青岛市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
- 企业家看两会 | 青岛民营经济如何更好发展?代表、委员提出这些“关键词”
- 青岛达线2万亿,关键在制造业——写在2022青岛市两会闭幕之际①
- 国际大都市“发家”靠制造业,未来更靠制造业——写在2022青岛两会闭幕之际③
- 向高能级城市跃迁,起跳点在制造业——写在2022青岛两会闭幕之际②
- 企业家看两会|戴震代表:青岛是打造中国智慧能源网总部基地的最佳城市
- 两会追热点丨提升企业科创能力,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如何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