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观察 | 一业定乾坤!“优先发展”+新城市品牌 青岛释放强信号

2022-04-18 20:55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60328)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李兵 娄花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一锤定音,把“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作为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之首。市两会上,“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青岛要发展的产业很多, “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就是强调产业发展的首位度,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则是强化这座城市的产业辨识度。

  两者联系到一起看,就能看懂青岛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对内凝聚共识——青岛要强,先强制造业;对外鲜明定位——青岛强在哪?强在制造业!

       一业定乾坤

  迈进2万亿城市、迈向高能级城市,要优先发展制造业,一业率百业,一业定乾坤。

  “优先”二字的提出是基于青岛制造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前城市能级提升的深刻考量。

  回顾青岛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从“上青天”到“五朵金花”还是到如今的“新金花",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这座城市最大的比较优势。

  制造业的发展与青岛城市发展高度正相关,在制造业飞速发展的时候,青岛整个城市生产总值处于明显的上升期,而且位置越走越高,而整个制造业发展相对减速或者变慢的时候,城市的经济则会相对放慢。

  特别是步入新发展阶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城市争先进位的关键变量,以生产总值与青岛最近的宁波、无锡为例,同时喊出五年内迈入两万亿城市,青岛能否率先抵达,关键看制造业。

海尔互联工厂

  先进制造业附加值高、竞争力强,产品需求量大,仍然处于一个较好的风口期。制造业的发展也会推动服务业的发展,青岛提出要建立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而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大量都是从制造业中分化出来的,制造业越发达,制造业的内部分化就会不断加强,就会愈加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可见,之于青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内在地标定、塑造城市的发展能级。正因为如此,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征程上,青岛的决策层将制造业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上,锚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青岛,旗帜鲜明地把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摆到了今后五年打造“六个城市”总体布局和今年各项重点工作的首位。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推动制造业发展加上了‘优先’二字,设计非常科学合理、清晰务实,也让我们对青岛未来的发展信心倍增。相信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下,一个更加美好的青岛必定会如约而来。”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坚信重视制造业就能赢得城市未来。

       亮明城市品牌,激励路径探索

  在优先发展制造业的道路上,只是各省有各省的特色,各市有各市的基础,“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就承载着青岛创新实践、路径探索。

  “工赋青岛”源于工业互联网赋能青岛,随着加速城市能级跃升的需要,它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扩展。

  “工”不仅代表着工业互联网,还包括工业品牌、工业设计等现代工业的方方面面,统领着整个工业的生态。

  “智造强市”则代表着在工业生态的赋能之下,所达到的产业升级、城市能级。

       “智”既代表着智能化、智慧化,青岛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从“加工制造”向“智慧创造”升级,也代表着青岛制造的智慧生态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提升城市能级,让城市充满无限可能。

  “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的一个个故事正在精彩上演。

  “我不想看着企业就这样关门!”62岁的程显玉苦心经营瑞华服装厂28年,疫情爆发导致欧洲市场“瘫痪”,损失了八成的大批量代工订单,经过多方走访,他意识到拯救企业的唯一方式就是向小批量、多批次、快速交货的模式转型,也就是“小单快反”的生产模式,而转型中最关键的就是生产端的柔性和快反能力,这也意味着工厂从人员组织、信息系统、思维观念等方面要重新洗牌,进行一次彻底变革。在政府部门的推荐之下,不顾管理层的发对,程显玉果断带领工厂拥抱工业互联网,在工业互联平台的赋能下对工厂进行柔性数字化改造,绝地逢生。”智能工厂生产出的商品直达消费者,实现了B2B向B2C和C2M的转型,企业订单量增加了30%,订单附加值提高了150%,衣服起订量从1万件缩短至1件,七天即可发货。“程显玉不仅感受到订单增量更体会到智造的魅力,以前主要靠人来主导工厂的运转,现在主要靠数据驱动,企业逐渐从微笑曲线的低端代工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设计、智造、品牌全链条发力。

双星“智造”基地

  像程显玉一样,通过工业互联网改造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故事不断上演,青岛已累计示范培育52家智能工厂、496 个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上云用云”企业3万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3.4,居全省首位,今年青岛将对1000家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在全国首创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卡奥斯蝉联国家级“双跨”平台之首、培育特定领域垂直工业互联网平台96个、联合“国家队”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在平台建设方面,青岛持续加码,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着力打造更立体完善的“一超多专”的布局。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迭代的必由之路,经过近三年高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强劲动能在青岛已经充分显现,已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也激活了青岛这座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整盘棋”。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卢阳表示,“过去三年,是我市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期,今后三年,将全面进入落地深耕期”,“十四五”时期,是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深化融合应用的关键期,更是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能级跃升的决战期。

  “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的故事在不断丰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制造企业30家,工业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相互赋能,共同成长。作为新一代“金花”培育的企业掌舵人,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海丽雅集团董事长张旭明认为,迫切需要全市集合资源,设立“青岛品牌日”,政企同频共振,打造一个城市级的品牌推广平台,她建议通过人大常委会以决定形式,设立“青岛品牌日”,聚合青岛制造品牌,集合电商平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化传播,打造全新城市IP形象,实现青岛品牌营销的深度转化和升级。“青岛品牌日”的设定无疑是打响“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的重要引擎,也是培育青岛新”金花“的强力通道。

  而工业政策也在不断赋能青岛企业,《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18条措施的发布,构建形成了以制造强市为主体,数字赋能、产能跨越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政策引导体系,创下两个全国率先;青岛市工信局按照“能统则统、能简则简、能减则减”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申报环节和申报材料,制定印发政策配套实施细则,创新政策兑现新机制。

       闯出制造业的“特区”

  改革开放初期有“特区”,在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制造业的今天,也会闯出“特区”。

  在今年的青岛两会上,“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个荣誉不仅代表国家层面对一座城市发展的肯定,还将给城市带来政策的红利,先行先试的舞台。

  青岛三度获评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去年 12 月份,山东省工信厅发文,明确支持青岛创建国家“两化两业”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这就是青岛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底气。

  产业发展一再表明,集群化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产业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必须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强力打造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目前,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等一批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双双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共25个,全省2个均在青岛,两个集群成功跻身“国家队”,既是国家对青岛产业发展的认可,更是赋予青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托。

奇瑞青岛乘用车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今年整车下线

  集聚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战场,家电及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船舶与海工装备等3个产业示范基地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居同类城市首位。汽车整车产量连续四年超过 100 万辆,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区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300家,产品本地配套率超过45%,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高端化工形成“2+2+5”产业布局,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初步彰显。

  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紧盯“微笑曲线”,青岛正在加快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分类推进强链、建链、延链补链工程,实施产业链“链主”和骨干企业倍增计划,推动中小企业卡位入链,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融通发展的生态圈,推动青岛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特别是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等优势产业,重点发力。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重点依托海尔、海信、歌尔、惠科、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加快布局一批上下游项目,推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产业链建链补链,夯实产业基础、壮大产业规模,打造国内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高地。

  一个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崛起,必将是青岛率先拿下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坚强后盾。

  春风作伴踏新程,勇担使命向未来,在“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的统领之下,承载城市向高能级跃升的青岛制造将会打开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