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知识付费沦为“学术生意”?起底知网:一篇论文获利千倍 到底有多挣钱?

2022-04-18 22:2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阅读 (114062)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半岛聚焦丨知识付费沦为“学术生意”?起底知网:一篇论文获利千倍,到底有多挣钱?

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来说,中国知网绝不是个陌生的名字。它是中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从本科阶段开始,知网就几乎是学生检索、下载学术资源的唯一正规渠道。

去年底,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转载其160多篇文章,并且自己下载还要收费。事件发酵后,中国知网的做法被网友们嘲讽是“借鸡生蛋”。此事也引发了关于“中国知网是否涉嫌行业垄断”的讨论。

近日,知网,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18日,一则“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在网络引发热议,知网再次陷入了舆论风波。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知网首次因“钱”上热搜了。此前,知网就曾因连年涨价且涉嫌垄断的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这次的事情发酵后,不少网友好奇,动辄收取近千万续订费,知网到底有多挣钱?

近千万续订费引发风波

18日,#网传中科院停用知网#的话题在微博上引发热议。

事件疑似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于4月8日发布通知称,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CNKI数据库出版商)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即日起,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无法下载。

据湖北日报消息,记者通过一位中科院职工了解到,“中科院停用知网”的通知属实。他告诉记者,4月15日,他所在的研究所向员工下发了通知。通知中提到,即日起全院开通万方数据库;自2022年4月20日起,停用CNKI数据库。

然而,当事另一方知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称该消息“不属实”。除了“不属实”三字,知网再无更多信息对媒体披露。

事实上,中科院并不是第一所因高昂费用问题宣布暂停使用知网的学术研究机构。

早在2016年1月7日,武汉理工大学曾在官方微博发布相关声明称,目前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合同到期,由于续订价格离谱,其与中国知网(CNKI)公司的谈判不成功。

“这些年来,CNKI公司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经受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包含许多知名的985高校。2000年以来,CNKI公司对我校的报价,每年价格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6%。”上述声明称。

截图自微博

在发布这份声明11天后,武汉理工大学发布微博称,“经过双方的反复沟通,数据库商最终决定于2016年1月21日起,恢复开通我校中国知网数据库。”

据媒体公开报道,除了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金陵科技学院、集美大学等多家高校公开表示过对知网的涨价行为“不堪重负”。但由于知网在国内文献检索领域占据很高的市场份额,对于中国知网提出的涨价要求,大部分高校最终只能被迫接受。

知网靠什么收钱?

提到知网,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两个字——论文。在公众认知中,知网知识资源齐全、服务功能强大,其收录的海量文献数据,更是成为了论文写作的“必需品”。

从本科生阶段开始,学生要撰写课程或学位论文、做文献综述,均需要阅读大量相关主题论文。而在知网浏览、下载论文,则是收集资料过程中绕不开的一环。

不过,绝大多数高校师生对知网“收费下载论文”一事,感觉并不明显。这倒不是知网未对他们收费,而是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直接向知网交了包库订购费。

根据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公开的2020年年度报告,同方知网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1亿元,净利润超1.9亿元,毛利率达到53.93%。

但与高盈利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作者的微薄收入。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知网出版,作者本人最高仅可获得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而作者的论文每在知网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费用。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据他了解,知网一般会向合作期刊支付一定费用。“这其中包含两块,一部分是因为期刊提供了数字资源,另一部分就是给作者的费用。但相较于知网获利金额,这实在太少了。”

“为数不少的期刊,尤其是很多学术期刊,知网真正支付给作者的费用并不高。有些期刊一年只能拿到两三千块钱。如果分摊给这一年该期刊的全部作者,这么少的钱怎么分?”张洪波觉得,这样的金额完全不足以认定是“知网支付的版权费用”。

是否涉嫌行业垄断?

中国知网是否涉嫌行业垄断?据武汉晚报报道,3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一司在回复记者网上留言说:“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核实研究。”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孙晋之前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反垄断法》是非常专业的一部重要法律,只有反垄断执法机构或司法机关才能判定知网是否构成垄断行为。执法或司法机关在判定时要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界定相关市场;第二步是判定其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第三步是判定其是否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另有专家介绍:“拥有市场支配地位本身是合法的,只有滥用这种地位的行为才可能违反《反垄断法》”,知网是否涉嫌行业垄断,调查一般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

知网毛利率较高

公开资料显示,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启信宝显示,“中国知网”项目属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知网”),王明亮为法人代表,同时担任总经理。该公司为外国法人独资公司,其控股100%的股东为知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王明亮还是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8日,是在2014年1月15日由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而来,同时法定代表人由陆志成变更为王明亮。同方股份持有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98.98%。

同方股份(600100.SH)在财报中表示,同方知网是其孙公司,持股100%,主要从事互联网出版与服务业务,已经形成“中国知网”(CNKI)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一系列产品。

截至2017年底,中国知网拥有机构用户2万多家,个人注册用户2000多万人,全文下载量达20亿篇次/年,网站同时在线用户超过15万人。想要阅览和获得知网内容并不是免费的。但由于其在学术资源上大而全的优势,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是知网的客户。

知网一直保持着50%左右的毛利率,而这也与其极高的市场占有率有关。目前知网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但是近年来因其频频涨价引发高校的抗议。据媒体报道,2016年前后,曾有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因知网涨价问题而宣布停用知网。不过后来上述学校又恢复了知网的使用。

图片来源:同方股份2020年年报

“借鸡生蛋”运作盈利模式遭质疑

只要合理合规,知网的盈利能力外人无可置喙,但是,知网的运作和盈利模式,一直遭到很多质疑。

2021年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9岁退休教授、经济史学家赵德馨因其状告中国知网侵权并取得胜诉而受到舆论关注。据了解,赵教授诉知网将其100多篇文章收录至数据库,并通过电脑、手机等端口传播获利,而作者本人不仅没有稿费,下载自己的作品还要付费。

这也透露了知网多年来的盈利套路:一边收录著作权人作品,一边在未明确获得作者本人授权的背景下,在网络上传播获利,作者却得不到任何报酬。

其实,赵教授并非孤例。天眼查的法律诉讼显示,知网所属公司共涉及1500多条诉讼,其中因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和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纠纷超过1100条。

有人会问,中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享有包括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作品并获得报酬的权利,知网就这么明目张胆地知法犯法?

知网说,自己的数据库通常跟学校或期刊合作,不与作者直接对接。言外之意是,作者在向期刊投稿时,就应看到投稿须知中的“稿件将编入知网数据库”等表述,如果没看见,那也赖不着知网。

但这种说法没有得到法院支持。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过往判例显示,期刊的投稿须知或有关协议并不等同于有效授权依据。换言之,知网以这种协议为由,传播别人的作品却不给稿酬,实际上是仗着市场规模和垄断地位搞“店大欺客”。

说穿了,知网的高利润是因为“进货”便宜“售价”高,以中间商的身份赚得盆满钵满。这种行为,也被网友称为“借鸡生蛋”。

在“进货”环节,因为知网的行业垄断地位,一般学术期刊很难承担不被知网收录的后果,知网得以用低廉的价格收录期刊文献。而在“售货”环节,知网针对的是个人用户,论文收费标准为0.5元/页,下载一篇20页的论文,要付10元。而硕博论文,下载费用现在分别是7.5元/本、9.5元/本(2021年底曾降价,目前与之前的价格相比分别下降了50%和62%)。一边是压低价格一锤子买卖,一边是反复收费,难怪利润很高。

知网会员流量计费标准表

理论上,500元稿费带来约57万收入

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记者以论文作者的身份致电中国知网,在表示论文被收录但没有得到稿费后,一名工作人员称,如果是学位论文,可以参看网站首页的“学位论文领取稿酬通告”。

截图自中国知网首页

这一份通告是在2016年10月发布的,通告称,学位论文在《中国博士/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出版后,作者可联系相关负责人领取稿费。

其中,稿费标准分为四类:

学位年度是2008年以前的,硕士论文著作人可获得30元现金、面值200元阅读卡;

学位年度是2008年及其以后的,硕士论文著作人可获得60元现金、面值300元阅读卡;

学位年度是2008年以前的,博士论文著作人可获得80元现金、面值300元阅读卡;

学位年度是2008年及其以后的,博士论文著作人可获得100元现金、面值400元阅读卡。

(注:阅读卡是指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

记者随机找了一篇高下载量的博士论文——武汉大学刘春波的博士论文《舆论引导论》,截至当时发稿,该论文的下载量为22871次,下载费用按降价前,为25元/本。

通过上述信息和数据,从理论上进行推算,刘春波的学位授予年度是2013年,可获得100元现金、面值400元阅读卡的稿费,但他本人的这份博士论文却为中国知网带来约57万元的收入。

另外,前述中国知网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不是学位论文,而是期刊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在没有得到稿费的情况下,需要作者本人自行联系相关期刊的编辑部处理。

“天下苦知网久矣”

针对知网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半月谈曾于2019年刊文称,“国家力量成就了知网,是学者们的学术成果支撑了知网。但它(知网)在把持海量文献数据之后,不仅对使用者规定了最低消费额度,更依靠自己的垄断地位,对各高校连年涨价。以低廉的价格一次性买断作者的学术成果,报酬方式却成了面额不等的阅读卡,真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最尴尬的是,作者不仅没拿到什么钱 ,再去下载自己的文章时,竟然还要付费。”

“天下苦知网久矣。”文章点评称。

对此,光明日报在2019年曾刊文建议,“致知网不仅垄断而且垄断地位益隆者,非知网一己之力所能为,而是众多学术研究及其产品生产机构集体不作为所致。显然,如果各高校间,尤其是如北京大学等学术产品生产大家联起手来,在整合各自资源的基础上,将学术产品及其相关资源互通共享,则将很快出现学术资源市场竞争的新态势,将学术产品的垄断价格向市场均衡价格迫近。”

而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也提交了一份议案,建议把知网一般的论文浏览和下载功能纳入国家购买服务,在国内供用户免费使用,论文查重、论文引用检索、大数据服务等可继续收费。倪委员还建议,知网应对青少年学生群体开设绿色通道,让学生免费获取专业文献,这对促进教育公平、激发学生创造力有重要意义。

2021年,侠客岛也曾刊文,“学术研究是公共性知识生产,知识平台当以社会效益为先,最终目标是降低知识获取成本、丰富知识获取渠道,而不是利用市场主导或垄断地位获利。”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 素材来源:齐鲁壹点、上观新闻、天眼查、澎湃新闻、红星新闻、光明日报、中新经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