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丨两天两会、五个重磅文件!“人才强青”放大招了

2022-04-24 14:3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054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

人才聚,则城市兴;人才有舞台,城市才有发展。

党代会和两会胜利闭幕,青岛各项推进工作紧锣密鼓进行,关于人才方面的工作也是马不停蹄。

4月21日下午,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等5个重磅文件,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4月22日上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市党代会报告分工、综合绩效考核、“人才强青”计划等事项。

两天两会,两次会议都提到“人才强青”,种种迹象表明,青岛的人才政策要放大招了。

1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党代会和两会胜利闭幕,紧接着就是部署和开展各项工作,青岛选择把人才工作放在前面,两天召开了两个会议,均由市委书记陆治原主持会议并讲话。

4月21日下午,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听取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整方案和关于顶尖人才认定奖励情况的汇报,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推进“揭榜挂帅”若干措施》《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2022年青岛市人才工作要点》等文件。

会议强调——

要锚定市党代会提出的“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切实抓好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工作,着力构建最具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生态,让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要聚焦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积极打造海洋人才高地,实施海外人才倍增计划,大力培育优势产业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引才聚才主体作用,推动产才深度融合发展。

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正为人才松绑减负。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凝聚各方力量,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

4月22日上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审议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确定事项责任分工方案》,指出,要围绕“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以实干笃行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把党代会报告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会议还审议了《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

一次通过五个关于人才方面的文件,比较罕见。且单看文件名,就知道这将是一系列人才方面的实招、大招。两次会议都审议了“‘人才强青’意见”,体现了招才引智的迫切。意味着,这些文件很快就要下发,并且要在实干中见到成效。

2

青岛为何如此迫切?当前,各大城市间的“人才争夺战”正日趋白热化,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比如喊出未来5年GDP目标2.2万亿的宁波,2021年新引进大学生21.6万人,同比增长30.7%,其中本科增长42%,硕博分别增长10%,硕士首次突破万人。在博士后高端人才的引进上,宁波推出优厚的人才落地政策,博士后进工作站补贴60万元,出工作站还能拿到60万元,总共120万元。2022年,宁波的“小目标”是新引进大学生20万人,引育高技能人才5万人。

目标2万亿的郑州,4月份出台了10条“青年人才新政”,力争2022年,新吸进20万名青年人才留郑来郑创业就业,利用5年时间,新增青年人才100万人。这10条新政包括:今年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20.08万个就业岗位;博士后可享20万—30万元安家补助;设立100亿元的青年创新创业基金等。

同样,目标2万亿的无锡,截至2021年底,人才总量超过195.4万人,其中海归人才1.9万、高层次人才15.25万、高技能人才47.1万,无锡市连续3年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今年以来,无锡又吹响揽才“集结号”面向全球招引700名博士。年薪至少30万,最高可达200万。

各城市为了引进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当然,青岛的人才工作更是可圈可点。2021年以来,全年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6.1万人,人才总量增至251万、增长48.5%;新当选院士3名,22人新增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新引进留学回国人员1960人,均列全省第一;驻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52%,实现“四连涨”;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形成了人才高度集聚、产才深度融合、活力持续迸发的生动局面。

但在《2021中国城市人才生态指数报告》上,青岛暂排在第二梯队,且排在长沙后面。从这份榜单的整体情况看,深圳、上海、杭州、北京、广州、宁波和南京等7个城市位列第一梯队;厦门、成都、长沙、青岛、福州、南昌、天津、合肥和武汉等9个城市组成第二梯队;其余城市属于第三梯队。

该报告围绕经济生态、科创生态、生活生态、社会文化生态以及自然生态等五个主要维度,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构建了城市人才生态指标体系。从榜单上看,青岛距离第一梯队还有很大空间。

3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人才集聚的地方,一定有适合发展的沃土。

未来五年,青岛如何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扎根落户?党代会给出了量化目标。

实施“人才强青”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集聚创新发展智力资源。在精准引才上求突破,发挥驻青高校、科研院所聚才效应,完善项目驱动的人才招引机制,每年引才聚才25万人以上。

在精细育才上下功夫,持续推进“未来之星”培养、“岛城工匠”培育、工程师梯队培塑等计划,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在精确用才上见成效,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用人单位主体地位,赋予其更大的人才评价自主权。

在精心留才上强保障,着力解决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人才住房等问题,建设一批国际社区、国际化学校、国际化医院,为海内外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贴心服务,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营造优质人才生态。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推动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四业”联动,每年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以上。

党代会报告还提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要素参与分配政策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可以说,这些措施涵盖了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环节,兼顾了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产业人才、基础人才、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但要让人才来了留得下、生活得好,没有后顾之忧,迸发强大的合力,推进青岛向着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扎实迈进,就需要以实干家的精神,推出具体可行的执行举措。

青岛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等5个文件,将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形成做法指引,更好地强长项、补短板,增强青岛的人才集聚引力。

新一轮招才引智热潮即将形成,助推青岛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

近悦远来!让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城市发展和人才成长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