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微澜丨设立海洋发展局,即墨传递出的向海而兴雄心

2022-04-24 18:1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361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 磊

近日,即墨区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政府工作部门的通知,第一条通知内容为:设立即墨区海洋发展局

在此之前,“即墨区海洋发展局”这块牌子挂在即墨区自然资源局。此番调整,无疑是即墨区将加大海洋发展力度的最有力证明,也是即墨积极融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坚决贯彻山东省委海洋强省战略的关键一步。

海洋发展局虽是初设,即墨区在海洋发展方面却已取得一定成绩。以下两组数据,或许是最有力的佐证:“十三五”期间,即墨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3.2%以上;2020年全区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39.78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到34%。

纵观即墨,陆海开阔、向海而兴。

陆域面积179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990平方公里,海岸线196公里,海岛32个、港口码头11座、海湾7个。其中鳌山湾、丁字湾区域处于半岛城市群、青烟威协同的沿海枢纽位置,腹地开阔、成方连片,具备陆海统筹、全域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空间优势和潜力,即墨在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洋经济三产融合、加快胶东经济圈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主要承载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条件。

可以说,向海而兴,即墨有优势,有底气,有拼劲,也有勇担“国之重任”的雄心、决心、信心

1

向海而兴,即墨底气

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北部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世界最大自主航行的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和国内首艘无人驾驶自主航行系统实验船“智腾”号成功下水;

国信中船公司牵头开建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全封闭大型养殖工船;

青岛蓝谷成功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等国家级园区,打造开放创新平台典型经验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成为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高地和旗帜。

……

这些,都是即墨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表现。

实力的增强,来源于海洋科技的创新能力,截至2022年1月,即墨区共引进山东大学(青岛)等已运营科研院所及高校22家,拥有中国唯一的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可燃冰”开采试验基地、国家北海水下考古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创新和基础设施平台,自主研发的“海燕”水下滑翔机刷新世界纪录,海洋高性能计算机超算能力居全球海洋科研之首。

新华社图片

同时,即墨区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部级创新平台39个、市级创新平台25个,搭建了深远海科考船队、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等9大公共研发平台以及海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引进培育各类人才8000余人,其中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包括院士80余人,省泰山系列工程人选80余人。

单凭科技创新能力,即墨区在2020年居全国百强区22位、全省首位。

另外,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即墨区同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这些,都是即墨区向海而兴的底气

2

向海而兴,即墨雄心

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

为统筹即墨海洋发展,2022年1月底,即墨区印发了《即墨区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 规划》。

《规划》给出了即墨的总体定位:“十四五”期间,即墨区围绕争当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主要承载区的总体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新引擎

按照《规划》,即墨将推动一大批重大涉海产业项目落地,引进一大批高水平海洋人才和平台,促进一大批重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到2025年,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海洋可持续发展潜力持续提高。力争“十四五”时期全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左右,海洋经济对全区国民经济的贡献稳步提高。

到2035年,即墨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不断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更为合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安全。

3

向海而兴,紧抓“牛鼻子”

构建“一核引领、两带支撑、多点协同”海洋高质量发展,这是即墨区立足即墨海洋优势和特色,优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全面融入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提出的空间布局。

在空间布局中,“牛鼻子”青岛蓝谷,为“一核”

未来,即墨区将强化青岛蓝谷创新驱动引领作用,瞄准全球海洋科技前沿,发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自主创新领域“国之重器”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加速源头创新资源集聚和高效利用,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集中布局海洋教育、科技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学术交流等重大建设项目,汇聚世界一流的海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领军人才。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超前布局海洋未来产业,打造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推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做好海洋科教产融合示范,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国家海洋科学城。

视觉中国图片

同时,即墨区将构建“陆海统筹产业融合发展带”、“离岸海洋产业发展带”,并以“产城融合”为指导思想,高标准统筹规划4处海洋产业园,优化、提升女岛临港产业园、青岛水产种苗产业园、青岛海洋生物医药及现代中医药产业贸易集聚区、田横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等现有海洋特色园区。

另外,在搭建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构筑海洋人才集聚高地、实施海洋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涉海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等多方面,即墨也都形成了完备的规划宏图。

4

向海而兴,即墨战鼓

早在年初,即墨就已经擂响了向海而兴的战鼓。

即墨区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21年及过去5年,即墨区海洋经济特色更加彰显。勇担经略海洋“国之重任”,大力实施海洋强区战略,加速汇聚蓝色要素资源。

而在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上,即墨要当好“三个排头兵”。第一个“排头兵”就是围绕当好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坚持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方向”,搭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科技服务、海洋金融服务、海洋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完善陆海统筹、双招双引、政策保障“三大机制”,打造特色鲜明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2022年,即墨区将坚定不移加快海洋经济崛起,全力打造经略海洋战略新高地。对标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着力突破五大产业、搭建四大平台、优化三大机制,助力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争取海洋产业上规模。规划布局海洋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园区,促进中船水下智能研发基地等10余个在谈项目加快落地,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苗种繁育基地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海洋生物装备智造产业园、通裕海上风电设备项目完成主体,汉缆脐带缆、超高压海缆正式投产。大力发展科普研学、滨海休闲等产业,办好海科展、世界航海科学技术大会等高端展会。

争取创新平台快建设。加快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智库大厦等重大科技基础项目,支持国家深海基地建设深海基因库、大数据中心和标本样品馆,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推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实验室,突破“透明海洋”“智慧海洋”等世界前沿课题。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新引进博士学历人才不少于100人。

争取成果转化见实效。制定支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立成果发布机制,完善银行、保险、基金、融资租赁等全业态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作用,推进蓝谷海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运营,全年入库涉海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着力打造海洋特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区。

5

向海而兴,千年古城的“国之重任”

向海而兴,是千年古城即墨的重大发展机遇。

2022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青岛将强化海洋特色优势功能,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2022年,青岛将聚力经略海洋,强化海洋创新策源能力,做强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从青岛看,作为中国经济南北东西大循环的“双节点”城市,赋予青岛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市群都市圈战略中更大的发展空间,承担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使命,中央关于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国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青岛在建设海洋强国中的战略地位,支持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

从省内看,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海洋事业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山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山东省将海洋强省列入全省“九个强省突破”战略布局。省委省政府将即墨作为全省海洋主体功能区8个优化开发区域之一,在服务山东建设海洋强省方面,即墨承担着重要使命。

从国内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谋划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和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蓝谷时,作出“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等重要指示,这是即墨发展海洋经济的最大任务和优势。

观墨河柳动,拂古城春风

扫码关注,墨水微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