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青岛人的十二时辰

2022-05-02 17:0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436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每天晚上,你准时在10点入睡,窗帘外的万家灯光温馨宁静,你安心而眠。其实,尽管夜幕笼罩,这座城市永远都有醒着的人。

或许在忙到某个通宵后的清晨,你见到了这座城市别样的魅力,见到了深夜里的车流和灯光,见到了不停忙碌的模糊身影,见到了劳动者的脸庞被一点点透进来的晨曦雕刻得越来越清晰……

这是一座不知疲倦的城市,劳动者早已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24小时12个时辰,每个时间段都有数不清的身影,在各自的岗位和负责的一方天地里,挥洒汗水,不负流年。

今天,是青岛所有劳动者的共同节日,让我们一起致敬自己,致敬自己付出的汗水、倾注的心血,致敬每一份因劳动而美丽的生活。

1

这世间,劳动者最光荣。

日前,青岛市总工会发布致全市广大劳动者的倡议书,向全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职工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同时倡议全市劳动者坚持实干奋斗,积极投身全市发展主战场。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坚持“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做实干奋斗的新时代劳动者,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新征程。

青岛人忙碌的一天是从凌晨开始的。

凌晨,批发市场外工作的身影。

40岁的王鹏在青岛抚顺路市场做水果批发,每天凌晨2点就到市场卸车,摆货。不到4点,水果商贩们陆陆续续来进货选货,11点左右,王鹏卖完货了再去即墨拉货,然后下午6点钟再回来。一年365天,有360多天,王鹏都是在不停地忙碌中。

凌晨,周乃夏和同事们忙碌在各垃圾分类回收点。

凌晨三点的莱西,夜色未消,周乃夏已经吃完早饭,头顶晨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来到水集街道封家泊垃圾车辆停放点,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后,周乃夏驱车赶往莱西城区各垃圾分类回收点。“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有17个年头了。早就习惯每天凌晨3点出车,干到现在,干成老头了。”

天空微微泛白,渔家妇女们依然在忙着分拣。

凌晨三四点钟的沙子口街道南姜码头,则传来马达的轰鸣声,渔船陆续返航,灯光闪烁中,早起的妇女们从家中赶来,开始了一天的海货分拣。一坐下就是好几个小时,等再起身的时候,天空已经微微泛白。

王艳妮在店里忙活着蒸小笼包。

凌晨5点,王艳妮早早起床包小笼包。她在莱西市威海东路经营着一家早餐店,第一拨客人通常是早班车司机。看着客人们带走热乎乎的早餐,这让王艳妮觉得自己的劳动有了意义。

此时已是晨曦微露,莱西交运早班车司机们已准时到达岗位,接受完体温检测后,仔细检查车况,消毒、通风,车上、车下丝毫不敢疏忽,城市公交一天的运转由此开始。

在青岛,在每个角落,都有这样的劳动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精彩故事,在平凡而普通的日子里,倾注汗水和心血,撑起自己的家国梦。

2

每天,太阳刚刚升起,城市中的大多数人醒来,医护人员、教师、交警、外卖小哥……开始投入工作,繁忙的一天由此开始。

李圣追随着父亲李涌的足迹加入警营。

李圣追随着父亲李涌的足迹加入警营。

在交警李涌牺牲后的第116天,他的女儿放弃原先的岗位,追随父亲的足迹加入警营。李圣说,她会像父亲那样去战斗。“爸,我踏上了您曾经走过的道路,看到了您曾经看到过的深夜,感受到了您曾经收获的感动。”李圣的话看哭了不少网友。

作为青岛市市办实事之一,青岛市区的橡胶软管更换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多支施工队的身影已经活跃在岛城各大小区,五一假期也“不停歇”,充分利用岛城居民休假的契机,加速推进橡胶软管更换速度,施工队的工作人员更是从早晨忙到晚上。

班主任李世茂的早晨从5:20开始

几只粉笔,三尺讲台,莱西一中高三五班班主任李世茂每天从早上5:20到晚上10:40,都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冲刺高考。

作为青岛能源集团能源华润燃气北部分公司客服中心工段长,杨玉总是在忙碌的热线接听中开始一天的工作。她所在的辖区有7万多燃气用户,这其中又以老年用户居多,虽说是客服中心有着“掌上”服务等各种便民举措,但是这些老年用户还是习惯电话咨询她这个“燃气管家”。每天充值、报修、安检等工作,杨玉接应不暇。事务虽繁杂,但想到大家对安全稳定用气的期盼,杨玉再忙也不觉得辛苦。

高星玉

今年47岁的高星玉是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砌筑工班组长,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技能人才,他用手中的砌刀,将砖石层层垒起,树立起“缝隙毫厘不差、砖面清澈漂亮”的行业标杆,也用他一丝不苟的匠心,“砌”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4月28日,高星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平凡的岗位,滚烫的人生。每一位劳动者都在用辛勤的劳动筑梦,见证着日光从头顶上升起,又从身后落下,周而复始,每天前进一小步,到最后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从早到黑,这座城市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更是忠实记录下了那一双双追梦的足迹。

3

城如松,人如潮。流光变幻,换了人群,不变的是劳动者的身影。

有人选择逆行,有人在心里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八个多小时没上洗手间,一到服务站赶紧去卫生间。

在防疫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货车司机肩负着生产生活物资的保障重任,他们奔波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公路上,成为路上“最令人致敬”的劳动者。半岛全媒体记者登上由山东诸城开往江苏启东的大货车,体验长途司机接货送货全程,立体呈现“逆行”的大货司机们的劳动者风采。

记者与韩平在车内共进晚餐。

凌晨两点钟,43岁的货车司机韩平接到任务,从诸城拉货出发去南通,往返1200多公里。两点半,韩平起床前往医院做核酸检测,凌晨四点半出了结果,上午10时左右韩平发车,开始了运送物资的过程,经过28个多小时的坚持,在车上过了一夜后,韩平将货物送到了目的地,为当地的两家企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为了疫情防控,记者与韩平做了两次核酸检测、两次抗原检测,在贴了封条的车上待了九个小时,期间为了避免内急,基本没有喝水,早饭午饭也并成了一顿。他们为了生活,选择逆行……公路交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疫情期间,货车司机作为这条动脉中的血液,为我们战胜疫情带来了信心和保障。

崔元绍和陶成军在工厂车间检查种子质量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早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的这句话就揭示农业其中真谛。

从在心里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到历经20年的花开花谢,青岛两位农民崔元绍和陶成军终于成了“花生专家”,先后育出6个花生新品种,成功被农业农村部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物品登记。

2002年,在一位老专家的鼓励下,只有初中学历的两人决定,改变老品种花生产量低、出油率低的现状,选育新的花生品种。

精心培育的种子亮相展会。

“只有从事农业的才真正清楚,真的是累,育种的难度非常之大,因为气候的不稳定性,今年干,明年湿,就会受到影响,只能等待”。一粒小小的花生种子,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两人坚持认为,没有努力会白费,撒下的种子,终将在将来的某一天,结出丰硕的果实。

2018年,崔元绍和陶成军精心培育的首个花生品种“华实1号”,成功获得品种登记,收到了登记证书,随后便迎来了“育种”收获期。

百样生活,千样人生。生活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摊开成不同的色彩。有的人是没白没黑,却自得其乐,只在怀揣梦想。有的人晨昏颠倒,却不觉其苦,只因背负责任。

一个人,终其一生,不一定能做出什么惊天业绩。但奉献和拼搏一生的人,就是一位纯粹的劳动者,值得被尊敬被认可,这其中就有你和我。

日夜交替,劳动者永不停歇,实干者不舍昼夜。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向劳动者致敬!